搜索
 

红灯闪耀:照亮郧山汉水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十堰日报
特约记者杨洪霞通讯员

杨明树

郧西、郧阳解放后,由于革命形势迅猛发展,各方面都需要大量干部,十二旅兼鄂陕四分区在郧西土门镇成立了“鄂陕军政学校”、“陕南周报社”、“卫生学校”、“战地医院”、“兵工厂”,招收陕西镇安、湖北郧西等地前来投奔革命的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600余人。一时间,土门镇人丁兴旺,成了陕南、鄂西北地区的“小延安”。

这是陕南周报社的遗址,是当年鄂陕地委经过研究,并报中原局批准,创办的一份报纸,作为地委机关报,指导辖区党政军各项工作。经过积极筹备,1948年3月1日,《鄂陕周报》在郧西县土门镇创刊。

1947年底,为了迅速打开根据地工作局面,十二旅以郧西为中心,扩大胜利成果。部队曾三返山阳县城,击溃敌胡宗南部设防的重兵的多次反扑;出师商南县赵川,奔袭商南县马蹄沟,歼灭敌顽匪党耀初、党飞吾部,切断陕南之敌与其西安、四川及中原正规军重要联络线,摧毁了敌于陕南地区的重要武装力量,建立了山商县委和县民主政府。12月26日,三十六团主力和三十四团主力由郧西出发,分路进逼郧阳。12月30日,胜利解放鄂西北首府郧阳城,建立了郧县民主政府。

土门讲解员李帆介绍,我们从党史中了解到,我们现在所在地方,在1947年前后是豫鄂陕第四分区司令部的一个旧址。这栋房子的老宅是当地原来一个姓彭的地主的旧房子,原来是非常的气派,面积也非常的大,一直延伸到前面的公路,但是现在保存的就仅剩三分之一,但是整体的房子框架结构是非常完整。

十二旅进军鄂陕边区数月中,已发展到拥有70多万人口,面积3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建立了山阳、上关、郧西、镇安、山商、郧阳6个县的县民主政府。这一辉煌战果的取得,打开了鄂陕重要通道,为扩大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1948年1月1日,豫陕鄂第四分区于郧西土门镇正式建立,下辖郧西、郧县、山阳、上关、山商、镇安六县。12旅首长奉令兼任四分区领导职务,地委机关、军分区司令部均设于郧西县土门镇,专署设于土门关帝庙。此时,郧西已成为陕南、鄂西北地区解放斗争的中枢和政治、军事、经济指挥中心,小小的土门镇,一时人欢马叫,喜气洋洋,称为“小延安”。

土门镇副镇长王金虎告诉记者,当时部队上来了以后,大量的军政机关、医院、学校、周报社、党委专署都来到土门,使得土门镇是人欢马叫,非常热闹。

土门镇党委书记柯尊伟说,以郧西为中心的鄂陕根据地的创立,是人民解放军立足西线要地、进军中原的一大战略部署。据于此,可扼秦岭,凭汉江,北上关中西安,东进豫西直至洛阳,南转鄂西北入汉中,西取安康入川。因此,鄂陕四分区的创立,犹如一把利剑插入西北、中原两大战场敌之侧后,不仅割断敌军之间的联系,而且直接威胁着国民党军在西北的要地——胡宗南的老巢西安和关中地区,从而牵制了大量敌军,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在陕北、豫西、桐柏、江汉等战场作战,为解放全陕南,乃至解放全中国打下了重要基础。

相关内容

鄂陕四分区党委、专署、军区创建历史

1947年夏,全国解放战争进入了新的阶段,为了首先抢占陕南及鄂西北这一战略要地,中共中央决定将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和秦基伟第九纵队、八纵队一部及西北民主联军三十八军约8万人,组成一个战略集团,由陈赓、谢富治统一指挥,进军并创建豫陕鄂边区根据地。

8月,陈谢兵团创建了以伏牛山为中心的豫陕鄂解放区,辖7个地委,其中,郧西及周边为四地委、四专署、四分区(亦称鄂陕四地委、四专署、四分区)。并把进军鄂陕的艰巨任务交给四纵十二旅及西北民主联军三十八军十七师。

9月,十二旅和三十八军十七师相继渡过黄河,一路攻城拔寨,9月28日,两军在陕西省丹凤县城胜利会师。11月11日,十二旅三十五团、三十六团解放了山阳县城,成立中共山阳县委、山阳县民主政府。11月12日,十二旅三十四团解放了山阳县漫川关镇和郧西县上津镇,组建中共上关县委和县民主政府。11月16日,三十四团乘胜解放了郧西县城,当天宣布成立中共郧西县委、郧西县民主政府。11月17日,三十六团解放镇安县。

山阳、上关、镇安、郧西四县的解放为建立鄂陕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十二旅原计划在镇安县米粮川建立根据地。经实地勘察,该地山大人稀,地少粮缺,交通不便,不利于筹粮、筹款、扩兵,旅党委决定由镇安东进,沿途考察到郧西。11月30日,三十六团随十二旅旅直机关移师东进郧西。部队行进至郧西县香口乡黄云铺,得到“三十四团已解放郧西县城”的消息,即停止前进,驻扎黄云铺,与三十四团汇合。经实地考察认为,郧西地理交通、办公生产、群众基础等条件较好,旅党委遂决定以郧西为中心,创建鄂陕根据地。

1948年1月1日,豫陕鄂第四分区(亦称鄂陕四分区、鄂陕地区、鄂陕分区)于郧西县土门镇正式建立,十二旅旅长刘金轩兼任第四军分区司令员,政治委员李耀兼任中共豫陕鄂第四地委书记(兼任分区政委),祁果任副书记,副政治委员张明兼任豫陕鄂第四专署专员。分区下辖郧西、郧县、山阳、上关、山商、镇安六县(1948年春又开辟均县、白河两县)。地委机关、军分区司令部设于郧西县土门镇,专署设于土门镇关帝庙,地委、专署机关内设秘书处、财政科、民政科、经济局、工商局、税务局、公安局,另有陕南军区医院、两郧地方干部学校、分区卫生处与卫生学校、残疾所等机关设于相邻的香口乡。分区下辖郧白、上关、郧均3个独立团、8个独立营、48个区干队和民兵等地方武装近万人。土门镇遂成为陕南、鄂西北地区解放斗争的中枢和政治、军事、经济指挥中心,军队机关云集,党中央从全国选派知识干部近千名到分区工作,陕南知识青年纷纷投奔土门镇,时称陕南的“小延安”。

1948年6月1日,成立陕南区,四地委、分区改为陕南四地委、分区。1949年1月5日,陕南四地委更名为两郧地委,仍属陕南区领导。1月12日,地委、分区机关由土门镇迁至郧西县城。2月21日,陕南第四专员公署改为“两郧行政督察专员公署”。7月,迁往郧县城关。

鄂陕四分区党委、专署、军区在土门镇办公期间,以不畏艰苦,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顽强拼搏精神,致力于鄂陕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带领和指挥鄂陕边区各县人民,积极投入保卫解放区,巩固革命新政权的剿匪反霸、土地改革等运动,使鄂陕地区的农民真正翻身当家作主,步入建设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1985年8月,郧西县人民政府下发通知,将“鄂陕四分区司令部”旧址列为县级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土门镇的鄂陕周报社旧址土门镇关帝庙村新农村建设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