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锐周堋
强化党建聚民心,思想引领增活力。近年来,郧西县坚持党建引领,聚焦管理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激发共治自治活力,形成了覆盖全面、权责清晰、功能集成、便捷高效的社区治理新体系,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2020年,郧西县群众安全感、公正执法满意度、矛盾纠纷化解成效分别位于全省第7位、第8位、第9位,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了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为打造更高水平平安郧西增添了坚强有力政治保障。
坚持党建引领织牢为民服务“一张网”
“张大爷,您好!我今天来是给您宣传反电信诈骗。这是宣传单,您看看。”简单的开场白后,城关镇洪台村第二网格网格员姜琼便开始了她忙碌的一天。
“姑娘,我不识字,也不知道啥是电信诈骗。”张大爷一脸茫然的答到。
“大爷,没事,你不识字我给您讲讲。”姜琼从专业名称到社会现象再到具体案例,一个个娓娓道来。张大爷疑惑的眼神逐渐露出轻松的笑容,似乎明白了些许东西。
今年以来,为了更好预防电信诈骗,不让网格群众利益受损,郧西县的网格员每天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通过入户发放反电诈骗宣传单和签订反电诈骗承诺书等方式,让群众知晓网络诈骗的危害性,学会预防网络诈骗技巧。
“我年龄大了,行动不方便,微信群里有人一对一服务,我买菜不用去超市,还有套餐可以选,网格员帮我把买好的菜帮我送到家门口,方便又安全。”城关镇东营社区张女士反映,不方便出家门、出小区,但是有网格员每天联系超市代购送货上门,日常生活所需有保障。
近年来,郧西县以党建引领,不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推行“五治”融合,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以城区为试点,以点促面,实现全县网格化服务管理全覆盖,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全面实现社会稳定,群众幸福。
依靠“智治”,创造性地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信息新技术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整合行政审批及便民服务系统、基层社会治理系统、社会治安监控系统、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实现一个平台运行、一张网链接、一个中心指挥调度、“一张网”管理服务,确保问题在网格发现、任务在网上交办、结果在网上回馈、便民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居家可办,服务评价在网上考核的高效、快捷、便捷服务,全面提升城区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通过把党建统领作为疫情防控和社区治理“主线”,探索建立“社区大党委”组织建设,构建“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四级”网格管理组织体系,深化“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打造一支“不走的党员服务突击队”,在郧西县城关镇202个网格分别建立党小组,设立“党员服务岗”1000余个,组织3000余名党员干部下沉到社区网格一线,广泛开展代言、代办、代购等服务,让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形式更加固定、范围更加广泛、对象更加明确、内容更加丰富。通过持续推进“红色物业”建设,城关镇东方社区锦盛佳苑小区建设集党建活动、便民服务、矛盾调处、红色文化教育等“四位一体”活动场所,建立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网格集体进行嘉奖通报,定期组织“先锋网格”评比,分批次对42个网格进行公开表扬,进一步激发了网格员的服务热情和基础组织服务群众的凝聚力。
聚焦管理服务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
郧西县景阳乡鱼池村饶秀俭担任网格员多年,对网格内农户家的大小事烂熟于心。多年来,他起早贪黑,走家串户,用初心、耐心、细心对待群众的琐事、杂事、平常事。
2020年春季,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鱼池村在乡党委政府坚强指领导下,迅速组织动员全村网格员投身疫情防控战斗。饶秀俭率先组织群众在负责的二网格通往陕西边界公路上设置防控卡口,严防死守。
在全面封控管理期间,饶秀俭了解到部分群众因前期没有储备足够的生活物资,就骑着摩托车为群众买米买面,尽可能的为群众购买到生活所需物品。鱼池村二网格的赵金保是位79岁的老人,因病卧床,住得离村主干道远,所需的药品储备不足非常着急。饶秀俭知晓情况后,每次在帮群众购好生活所需品后,又帮赵金保去医院买回所需药品,送往赵金保家的路不通车,他只能靠步行半小时左右,及时将药品送到赵金保手中。
为打通服务系群众“最后一公里”,郧西县以居民小区(村)为单位划分大网格,每个大网格再以楼栋为单位划分小网格,重新划分后,把202个大网格细分为1000余个小网格,小网格与大网络形成纲举目张的服务网、平安网和幸福网,实行“亮牌”服务。对网格员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等信息在网格内公开;开展“点菜式”服务。推行“1+N”包联机制,网格员对负责的楼栋实行包户服务;通过“挂图式”管理。以小网格为单位,绘制楼栋示意图,提供快捷的“点对点”服务,解决群众的烦心事;通过建立楼栋住户、开放式小区等各种微信群,让群众在群里“下单”,网格员和志愿者上门服务,形成快速处置的联动机制。对特殊弱势人群开展“敲门服务”,及时发现就地解决他们所急所盼所需;通过多个部门通力合作,推动各项服务进社区、进家门,合力解决了基层难事1.2万余件,网格员提供“点对点”服务15万余人次,有力促进了“民呼我应、民思我想、民需我为、民盼我帮”新型党群干群关系的形成。
突出自治共治下活基层治理“一盘棋”
2020年,农民工王某因几个月前在施工中被高空坠物砸伤,要求工程承包方赔偿15万元。承包方认为金额过高,双方争执不下。当年12月19日,双方申请调解。郧西县联合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员从情、理、法三个角度,说服双方达成“承包方支付医疗费3.2万元,一次性赔偿13.8万元”协议。9天后,赔偿款到位。
“人民调解便捷、高效,案结事了,能有效提升维权效率、减轻司法压力。”郧西县联合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樊永金说。
郧西县联合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于2016年3月,通过整合医疗、劳动争议、交通事故等9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资源,统一“派单”,一站式受理群众诉求。针对一些疑难信访案件,委员会提前介入,将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
截至目前,郧西联合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化解重大疑难纠纷144件,成功率达98.4%,该委员会被省司法厅评为“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
以该委员会为抓手,郧西构建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格局,形成“依托基层、多方参与”大调解网络,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
长期以来,郧西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基层组织内生动力,实现基层治理自治共治深度融合,治理效果不断提升。
依托社区大党委,统筹整合各方力量,郧西县在城区21个村(社区)分别成立战时临时党支部,由7名县领导担任第一书记,村(社区)书记担任党组织书记,83个县直单位负责人担任副书记,齐抓共管、协同作战,始终把基层党建和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把加强党建引领作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根本路径。
通过把县直单位梳理出群众办理频率较高的公共服务管理事项纳入综治管理平台,让群众在“一张网”上办事,上传一张照片即可实现信息提交和数据匹配,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在郧西县城关镇各个社区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和社会组织为纽带,片区民警、驻社区单位、群团组织等共同参与的网格化治理体系,拓展了基层工作队伍,凝聚了人心,提升了居民自治能力。
如今在郧西城乡,群众生活有人问,群众困难有人管,群众矛盾有人解,“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良好局面已经形成。街头巡察确保稳定“雪亮工程”力保平安社会治理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奖牌表彰先进倡导文明依法调解案结事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