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修水库正当时。
农历牛年大年初一,在位于十堰城区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朱家咀水库施工现场,数辆工程车有序运送坝基和坝肩开挖的土石方,一派繁忙景象。为了抢在今年汛期到来之前完成大坝基础开挖、导流箱涵、围堰施工等工作,春节期间工地不放假,每天投入机械设备15台套、施工人员30余人,开挖坝基土石方1500立方米,硬化施工道路530米。
春节以来,在丹江口市盘道水库、郧阳区谭家湾水库和左溪寺水库、郧西县灌沟水库等施工现场,建设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今年,我市将新建4座小型水库,并对一座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工程建成后,将极大改善我市河道水环境,保障城乡居民供水和农业灌溉用水安全,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市水利和湖泊局相关负责人说。
同样,春节期间,在全市各大水电站施工现场,一个个“与时间赛跑”的场景争相上演。在白河(夹河)水电站施工现场,二期主体工程混凝土浇筑热火朝天。去年8月30日,该水电站3号机组正式投产发电。在4个月的时间里,该水电站保持每隔两个月完成一台机组并网投产发电的速度,堪称高效。“为了项目5月31日正式下闸蓄水的目标按期实现,大家过年都没有回家,坚守岗位搞建设。”项目施工方负责人说。
在孤山航电枢纽工程建设现场,一张张“清单表”格外引人注目。“我们每天都安排专人落实施工单位资源配置情况,检查当日施工进度,制定次日施工计划,及时协调解决制约工程进度的瓶颈问题。”项目施工方负责人介绍。孤山航电枢纽是汉江干流综合规划中的第8个梯级,总库容2.12亿立方米,设计4台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装机容量180兆瓦,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顾航运的综合利用工程。该项目是湖北省“十三五”“两圈两带一群”规划中的重大建设项目,也是长江水利委员会、汉江集团的重点建设项目。1月26日,该水电站第4台机组正式投产发电。春节期间,孤山航电枢纽建设项目继续跑出加速度:完成土石方开挖约7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约1万立方米。
春节期间,房县老渡口水电站施工现场也没有停工。项目采取人员轮休、设备不休的方式,24小时连续作业。目前,工程完成投资2.8亿元,工程进度达90%以上。
十堰水资源丰富,但由于电网输送能力有限,丰水期水力、光伏等清洁能源发电输送不出去,枯水期水力发电量锐减,外地电能又输入不进来,导致电力供应出现“卡口”。去年12月,这个“卡口”终于被打破:500千伏“十卧”输电线路正式投运。该项目达产后,一举打通十堰电力输送“大动脉”,解决了丰水期盈余电力“送不出”,枯水期所需供电负荷“进不来”的外送内输“卡脖子”困局,每年可为十堰带来两亿元以上的经济效益,为我市清洁能源开发、群众生产生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也标志着我市建设“大容量、大吞吐”坚强电网目标初步实现。
和水电建设相对应,春节以来,光伏扶贫电站建设也呈现出你追我赶的趋势,“我们这里的阳光能卖钱”让越来越多老百姓尝到了甜头。去年10月,茅箭区赛武当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阳坡村收到一笔5288元的汇款,这是该村光伏扶贫电站去年9月份的上网电费收入。“每发1度电,供电公司支付0.41元基本电费,还转移支付扶贫补贴0.66元。”阳坡村村委会主任张学党介绍,去年仅1至9月份,阳坡村光伏电站发电6.23万千瓦时,村集体收入达6万多元。
据统计,我市已有672个光伏扶贫电站并入国家电网。光伏发电为贫困村带来了长期稳定的集体收益,在高效利用绿色能源的同时,推动扶贫开发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千秋付与如椽笔,画出光明一字天。现如今,我市清洁能源发展势头强劲。在水能资源开发利用上,我市水电总装机规模达到337万千瓦,建成各类水电站248处,还有11处正在建设。在光伏发电方面,我市光伏电站装机规模54.43万千瓦,占全市电源总装机规模462.73万千瓦的11.76%。其中,商业集中式光伏电站4个,装机约12万千瓦;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装机规模约12.7万千瓦。
未来的十堰,清洁能源前景一片光明。根据十堰“十四五”规划,我市将积极壮大清洁能源产业,优化清洁能源发展格局,稳步发展水电产业。积极发展光伏发电产业,推进分布式光伏项目。探索清洁能源多元化,在有条件的地区有序发展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发电和生活垃圾发电,推动地热能等分布式暖居工程和生物质热电联产。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