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伟
4月14日,一场春雨过后,武当山层林染翠,万山披绿。
在紫霄宫西耳房门楹上方,“红三军司令部”几个大字清晰醒目。穿过历史的尘烟,这里曾经有过的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场景,让人浮想联翩。
“里面的桌椅、木板床,都是贺龙军长当年使用过的,特区文物管理部门原样摆放陈列。”同行的武当山特区工委委员、宣传部长、统战部长周义波对记者说,“当年,贺龙军长和红三军尊重道家信仰,不破坏武当山上的一草一木;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注重对道教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修旧复旧’武当山建筑和文物。同时,我们注重做好红色遗址保护和红色文化传承。现在,学习百年党史,传承红色精神,切实为民服务,已成为特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
流逝的时光不变的理念
“伟人东来气尽紫,樵歌南去云腾霄”。
这副如今武当山下多数人耳熟能详的楹联,是90年前红三军撤离武当山时,军长贺龙为答谢武当山道友而题写的。
特区工委宣传部副部长冯开春向记者讲解道,1931年5月,贺龙率红三军由荆门北上,智取谷城石花街、火攻均州城后,率部进驻武当山下的老营。在这里,红三军着手建立以武当山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并依托武当山北麓的元和观、回龙观、太子坡、剑河桥、十八盘一线,凭天险构筑防御工事,阻击来犯的国民党军队。6月,国民党51师向红三军阵地发起进攻,红军在回龙观、太子坡、剑河桥分别进行阻击,并在十八盘利用有利地形大败十倍于己的敌军后,大军向紫霄宫进发。
“贺老总两把菜刀闹革命,他出生在湘西,那里民间尚武之风很浓,自幼习武的贺老总有着深厚的武术功底,对武当武术十分推崇,他爱屋及乌,对武当山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无比珍爱。红三军进驻老营期间,尽管当时红军物资奇缺、连像样的住宿地方都没有,但他严令战士们不得擅自进入玉虚宫、遇真宫,更不得破坏武当宫观。他还告诫战士们,武当道众都是穷苦人家出身,要像对待兄弟姐妹一样善待道众……”说起贺龙和红三军在武当山的战斗经历,冯开春如数家珍。
紫霄宫背依展旗峰,是武当山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宫观之一。早在红三军攻打均州城时,武当道总徐本善就听说过贺龙和红三军打土豪救贫苦的事迹,此番见贺龙率军前来,便亲领道众在紫霄宫外迎接。他见红三军阵容整齐,纪律严明,十分尊重道教习俗,心中油然生出敬意。徐道总吩咐道众腾出紫霄宫父母殿的西耳房作为红三军司令部,还指派几名武艺高强的徒弟作为贺龙军长的护卫。当时,因为接连攻打石花街、均州城,激战十八盘,红三军损失很大,伤病员在五六百人以上,徐道总把紫霄宫西道院收拾出来作为红三军后方医院,同时派出几名深谙医术的道医为红军治病疗伤。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贺龙军长深感徐本善道总性情豪爽,有侠义气概,且嫉恶如仇,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甚为不满,且有一身炉火纯青的武当功夫,两人十分投缘。贺龙军长一有时间就和徐道总切磋武术,并要求红军战士们以道友为师习练武当武术,提高杀敌本领。1955年授衔的开国将帅中,不少人曾习练过武当武术。红三军进驻武当山期间,徐道总还派出几名武术高强的道友,协助红三军在老河口等地成功截获国民党军队运输枪支弹药的船队,及时补充了军需。
经过一个月的休整补充,红三军开始向房县转移。临别时,心存感激和不舍的贺龙军长,向徐道总赠送了“伟人东来气尽紫,樵歌南去云腾霄”这副楹联。
“当年贺龙和红三军战士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武当山文物,现在党和政府‘修旧复旧’武当山文物,发扬光大武当文化,二者理念相同。接力传承,武当大兴正逢其时!”冯开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武当山这座浸润红色文化、打满红色烙印的道教名山,开始了她的美丽嬗变,向世人展示着她的亘古无双风采,先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始终的情怀如一的初心
武当山太子坡后的几面墙壁上,“实行土地革命”“红军是工农贫民的军队”等宣传标语,虽历经90年岁月的洗礼,依然醒目耀眼。这里,曾是红三军八师政治部的办公场所;
紫霄宫四周的山林旷地,“红军墓”“红军亭”“红军坪”“红军树”等红色遗址遍布……这里,曾洒下红军烈士的鲜血,安放过英雄的忠骨。
武当山,不仅是一座道教名山,更是一座刻满红色记忆、写满红色故事的英雄山。
武当山特区文物管理所所长贾开成说,当时在红三军后方医院,经过道医的精心治疗,大部分红军伤员很快恢复,归队后随大部队转战房县等地,但仍有部分行动不便的重伤员需留在紫霄宫养伤。红三军刚刚撤离,国民党反动军队便尾随而至,他们将紫霄宫团团围住。危急时刻,为了保护道友和村民,藏在紫霄宫养伤的6名红军重伤员彼此搀扶着勇敢地走了出来,随即被敌人拉走枪杀在紫霄西宫外的一株银杏树下。敌人走后,道友和当地村民含泪将6位红军烈士的遗体悄悄掩埋。
“为了纪念这6位舍身救百姓的红军烈士,道友和村民将烈士牺牲的地方改名为‘红军坪’,称那棵大银杏树为‘红军树’。”贾开成介绍,1965年,当地民政部门将“红军坪”的烈士忠骨取出,分别安放在棺木里,移葬在紫霄宫对面一个叫“赐剑台”的地方,并在“赐剑台”修建了“红军墓”和“红军亭”。2013年7月,特区民政局又将烈士的棺木移葬在武当山老营革命烈士陵园,并将这里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6位红军为救群众挺身而出甘愿牺牲自己,这种精神,源自崇高的信仰、爱国的情怀、为民的初心。”冯开春告诉记者,现在每年清明节和9月30日烈士纪念日,总有不少单位和个人前来老营革命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筑牢为民服务初心。
“我们要运用好红色资源,讲好党的故事,传承革命薪火,提高服务群众能力,在传承保护武当文化、推进乡村振兴、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展现更多作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周义波说,当前,武当山特区正紧紧围绕“新时代、开新局、促大兴”的总要求,按照把武当山打造成“国际旅游胜地、东方康养之都、民族文化中心”的总定位,加油添动力,加压促发展,以全域旅游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努力把武当山建设成为文化旅游康养高地,奋力谱写武当山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今日的武当山秀美多姿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