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舒适化医疗,加快了患者术后康复。
记者 王雁博
相信有一部分人想起医院,就会莫名泛起对疼痛的恐惧。“很多人因为怕疼不愿就医,延误了诊疗的最佳时机。我们在武当山院区大力推进以‘无痛医院’建设为中心的舒适医疗体系建设,就是要彻底消除患者对疼痛的恐惧,用就医的舒适感增强患者的幸福感。”昨日,太和医院武当山院区麻醉与重症医学科主任柯昌斌告诉记者。麻醉与重症医学科:
让舒适伴随诊疗全过程
舒适化医疗是指让患者在安全及舒适的状态下进行各种医学检查和治疗,是在保障医疗安全的基础上追求医疗的舒适化及人性化。
“过去,麻醉医生很多工作局限在手术室里,如今在太和医院武当山院区,麻醉医生围绕术前、术中到术后全方位开展工作,为患者带来一站式、舒适化就医体验。”柯昌斌介绍,太和医院武当山院区麻醉与重症医学科积极倡导多学科、多部门协作,将舒适化理念融入围术期管理、门诊患者检查及治疗、临终关怀等方面,大大提高诊疗效果。为了给更深层次的舒适化医疗服务项目研究及实践创造良好平台,该科室引入高度集成的信息化系统,把床旁呼吸机、麻醉机、多参数生命监护仪、自动靶控输注泵等数据集成于中央监护平台,可以随时随地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急诊科、麻醉手术部及重症医学部通过信息化系统互联互通,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远程诊疗。
记者在太和医院武当山院区看到,高精尖的智慧化医疗手段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智能化轨道、气动及机器人物流传输系统,实现药品、标本等自动化传输;转运监护仪、转运呼吸机、纤维支气管镜、可视喉镜、脑功能监测仪、闭环式肌肉松弛监测仪、便携式及移动超声检测仪、手术间恒温箱与药品冷藏柜等设备,确保患者安全舒适度过围术期。以疼痛管理为核心:
不断满足患者个性化需求
患者只需动动手指,就能自主控制镇痛药物的给药量。在太和医院武当山院区病房里,病人术后自控镇痛(PCA)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麻醉医生将多模式镇痛、预防性镇痛、个性化镇痛理念贯彻于疼痛管理之中,该举措为手术患者提供舒适体验,同时加速患者康复,提高康复质量。
为适应外科发展,麻醉与重症医学科注重新技术和新业务的引进与应用,先后开展可视喉镜下气管插管、纤支镜引导下双腔气管导管定位、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及动静脉穿刺技术、有创血流动力学及脑功能监测、TCI等多项临床麻醉新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希望在检查、治疗过程中舒适无痛,为了满足社会新需求,该院同时开展无痛纤支镜检查、无痛胃肠镜检查、无痛人工流产、无痛宫腔镜检查、无痛分娩等项目,得到社会一致好评。高素质人才队伍:
为“无痛医院”保驾护航“我选择来太和医院武当山院区做手术,除看中这里舒适的就医环境外,还看中这里优秀的医疗团队。医护人员本领精湛,患者就能少遭罪。”在广大患者看来,武当山院区过硬的医护团队和一流的环境同样不可或缺。
兼任市太和医院麻醉疼痛研究所所长、武当山院区围术期医学中心主任的柯昌斌,从事临床麻醉工作20余年,擅长心血管手术病人麻醉,对各种疑难危重病人麻醉及诊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太和医院武当山院区麻醉手术部副主任吴艳琼,长期从事麻醉教学、科研和临床医疗工作,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擅长心血管、颅脑手术麻醉及临床各种疑难危重症患者麻醉,对于围术期疼痛管理及手术后急性疼痛的规范化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科研方面,柯昌斌带领的麻醉疼痛研究团队,正致力于开展疼痛机制、转基因及神经科学的前沿技术研究,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及省市级科研项目10余项。近5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共39篇,其中SCI收录11篇。
努力倡导“安全、优质、高效、舒适”的围术期医学,走在医学发展前沿的太和医院武当山院区,全力打造“无痛医院”,用“舒适医疗”为患者带来“无限幸福”。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