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均正检查粮情文/图通讯员何志明“粮食就像我的‘孩子’。”说这话的是十堰粮油集团花果储备库主任陈洪均。他是一名退伍军人,扎根粮储25年,永葆军人本色,爱粮如命、惜粮如金,经他保管的粮食达1.5亿公斤,没有发生过任何亏损和质量安全事故。为守好粮仓,确保储粮安全,他立足本职、勤俭办库、科学保粮,默默奋战在粮食保管工作一线,甘洒一腔热血,让嘹亮的军歌唱响粮油储备主战场。
身体力行爱粮
10月17日上午9时,笔者见到陈洪均时,他正忙着清扫入库时抛撒在花坛、墙角、阴沟里的稻谷,遇到边边角角扫不起来的稻谷,就一粒粒捡起来放到身旁的撮子里,经清理干净后,再倒入仓内。这个清扫地脚粮的习惯他已经坚持了25年,经他的手捡回来的粮食至少有1.5万公斤。
1995年,陈洪均从部队转业后,被分配到十堰粮油集团花果储备库上班,成为一名露天粮堆保管员。为了粮食的安全,陈洪均一天到晚守在粮堆旁。有次傍晚,狂风暴雨来袭,扯断了系油布的麻绳,盖粮堆的油布一下被掀开,粮堆眼看要被淋湿。正在一旁巡视的陈洪均和其他保管员发现险情,没有片刻犹豫,直接爬上粮堆一头扑在油布上,几个人手脚张开,呈“大”字型,努力压住油布,任暴雨打在身上。这场雨足足下了一个多小时才停,粮食保住了,而他们却成了“落汤鸡”。日常管理惜粮
为掌握储粮专业技能,陈洪均找来粮油保管理论书籍认真学习,不懂就问,很快从“门外汉”变成了粮食保管的行家里手。
每年7月,酷暑难耐,却往往也是夏粮收购入库的高峰期。陈洪均头顶烈日,穿梭于作业现场,既是指挥员,又是安全员,指导队伍按照程序进行作业,安排运输车辆有序进入库区,随时解决突发情况,常常是跑断腿、喊破嘴。卸粮入仓时,他又站在清理筛和输送机旁用心查看,采用闻气味、看色泽、用手抓等感官检验手段,发现质量不好的“夹心粮”,立即叫停,坚决打回。完成当天最后一车粮食的入库工作后,同事都下班了,他还要清理现场,盖好设备、断掉电源,把粮温杆插入粮堆,检查粮温是否正常,若出现粮食不正常情况,还要采取机械降温、降水的方法,确保粮食绝对安全。
要干好粮食保管工作,陈洪均深知就是要勤快。他带领同事根据不同季节,开展春密闭、夏隔热、秋防治、冬通风,25年来从未发生过一起储粮安全事故。经他保管的粮食由于品质好,轮出后比市场其它原粮每公斤高出0.04元。技术革新节粮
既要收好粮,又要护好仓。花果储备库两栋平房仓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存粮条件比较简陋,存在上漏下潮、气密性差、新技术难以运用等一系列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陈洪均的呼吁下,2013年集团多方筹措资金90万元,对两栋旧仓按照
“四合一”储粮新技术进行了仓库墙体加固,屋面防水、隔热,墙面地面防潮等全面散装化改造,改造后仓容净增166万公斤,使仓房综合储粮功能得到全面提升。
近年来,陈洪均结合当地气候条件,积极开展科学储粮探索,撰写粮情日志,总结出一套“秋冬季降低基础粮温、春季密闭延缓粮温升高、夏季轴流风机排热”的储粮经验。在夏季高温季节,为有效利用昼夜温差,排出仓内集热,陈洪均经常凌晨两三点到库区查看轴流风机运行情况。对过夏的粮食,他又开展保湿安全储藏试验,在秋冬季湿度较高的天气,打开门窗进行自然通风,节能降耗,有效控制因储粮水分降低而带来的损失。
天道酬勤。在陈洪均的带领下,花果储备库连续几年实现了“一符四无”、科技储粮、宜存率100%的仓储工作目标。2019年,陈洪均还获得了“全省粮食仓储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在秋粮收购入库现场,他手捧金黄的稻谷,不无感慨地说:“守好仓、保好粮是粮食人的神圣使命,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爱粮、惜粮、节粮我们永远在路上。”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