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建设“郧县人”旅游景区的建议

2022年01月14日 10阅读 来源:十堰日报

周鸿猷

近几年来,十堰市旅游综合实力稳居全省前列,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转型、农民增收脱贫和社会和谐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站在新起点,十堰市旅游产业发展要更上一层楼,还得拓展旅游发展空间、拓宽投融资渠道。笔者认为,发掘古文化内涵是重要一环。

一个地方旅游资源是否得到有效利用,是这个地方财富的象征。距今约100万年的“郧县人”头骨化石,与“梅铺猿人”“白龙洞猿人”“黄龙洞猿人”遗址,全聚集在210平方公里内的汉江北岸。从整体看,这些遗址好比存在银行里长期未动的巨额资金,要使其发挥巨大能量,应该保护、发掘、建设、利用、投入到十堰市旅游战略实施中。

打造十堰“郧县人”大景区的来由

1990年,郧县(现郧阳区)博物馆原馆长王正华发现一具原始人类头骨化石,后经中科院贾兰坡院士命名为“郧县人”。

当时,笔者邀约郧阳地区文化局干部李明富,立即赶到郧县找到王正华,一同到“郧县人”遗址察看,并采访“郧县人”头骨化石产出始末,其相关新闻通讯在《郧阳报》刊登。1990年2月17日,《湖北日报·楚天周末》刊载这篇通讯。随后,《武汉晚报》《文汇报》《南方周末》等纷纷转载。中国各媒体的报道,轰动了世界。日本、美国等新闻界人士纷纷来郧县采访。

1990年6月26日,经国家文物局签发执照,由湖北省和郧县考古工作者在“郧县人”头骨化石原生地继续发掘。这次发掘,又产出一具稍小的“郧县人”头骨化石,同时产出9大箱“郧县人”伴生物化石,再一次轰动世界。

参与考察的中科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蓝田人”发现者黄万波教授表示,“蓝田人”不是北方人,是从南方来的,现在看来可能是从湖北流往陕西的,老家或许就在郧阳地区(现十堰市)。黄万波还说,他在郧阳发现“梅铺猿人”后,郧西县又产出“白龙洞猿人”“黄龙洞猿人”,从东往西,把郧阳接近河南“西陕猿人”遗址向西画一个“弓”形半圆,将“西陕猿人”“梅铺猿人”“郧县人”“白龙洞猿人”“黄龙洞猿人”“蓝田人”串联起来,这个串联的中心就在“郧县人”遗址。黄万波的说法,再次肯定了“郧县人”遗址的重要地位和存在价值。

由于“郧县人”轰动世界,湖北省博物馆研究“郧县人”的李天元教授也成了关注人物,多个国家邀请他出国讲授“郧县人”。1992年6月,李天元与美国加州大学人类学博士扎艾丹合作,在英国《自然》杂志上以“郧县人”头骨化石为封面,发表了有关“郧县人”代表人类长链中一个重要环节的论文。从此,“郧县人”加入了世界古人类的大家庭,走进了很多国家的教科书。打造十堰“郧县人”大景区的理由

从人类起源科研角度、旅游创新角度、经济挖潜角度来看,“郧县人”的发现均有巨大价值。理由是,在“郧县人”产出之前,中国有很多看似“无出息”的荒原,变成了举世闻名、永远挖不完的旅游“金钱窝”。例如:

(一)陕西黄帝陵

《周易·采辞下传》载:国人将炎黄时代制作衣裳、牛马驾车、制作舟楫、粮食加工,发明弓箭、建造宫室、制作棺椁、制造文字等等,都归属于黄帝,还有中华音乐乐律、医学起源《黄帝内经》、历法、算数等也是黄帝发明。

黄帝有以上诸多功绩,又发祥于陕西黄土高原,据此在陕西黄土高原上建成黄帝陵,成为中华民族唯一祭祖陵庙。直至今日,海内外华人都向往到黄帝陵观光祭祖。

“郧县人”是早于黄帝氏族约100万年的直立人。“郧县人”遗址和黄帝陵所在地都是贫瘠的黄土梁子。黄帝陵在中国北部,“郧县人”遗址在中国“心脏”,无论交通便利、经济繁华程度、旅游圈等,“郧县人”都比黄帝陵有优势。

(二)秦始皇兵马俑

秦俑的发现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陕西省关中平原连年干旱,农民贫穷到无水、缺粮的地步。临潼县西杨村农民决定在荒野中寻找地下水。1974年3月29日,村民杨志发挖到深达4米的井下时,发现一堆残缺的陶制人,他将这些东西装进吊筐,让人拉到地面,谁知这一拉就拉出上世纪最大的文物发现——秦始皇兵马俑,震惊世界。中外游客蜂拥而来,使其成为世界8大旅游景区之一,年旅游收入过十亿元。安置当地贫困农民千余人,带动景区周围万余户农民盖起楼房。秦俑的开发,犹如地里冒出个大“银行”。1995年,秦俑博物馆友谊商店邀请杨志发到商店签名售书,一个不识字的老农民由此学会写自己的名字,当时月工资达500元。国外参观团来了,杨志发半夜三更还得起床接待。打造十堰“郧县人”大景区的条件

从上述所列,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只要科学借用外地开发、利用、保护古文化遗址经验,开发利用“郧县人”遗址便是更有效地保护文化遗产。“郧县人”遗址的开发利用,一定会显示巨大的潜在能量,成为十堰市旅游产业的大景区,把十堰旅游市场更有力地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一)“郧县人”遗址地处中原,气候、地利、交通、特产、民间工艺都较西北黄帝陵、秦俑所在地要好。

(二)“郧县人”遗址旅游区,在中国猿人遗址旅游保护区中是独树一帜的。因为“郧县人”还有三个“子孙”都产出在姓“郧”的郧县、郧西县。他们是“梅铺猿人”“白龙洞猿人”“黄龙洞猿人”。这四支不同时代的猿人都生活在210平方公里内的汉江河岸,应该是“郧县人”的庞大“家族”。若在开发“郧县人”遗址时,把“郧县人”的三个闲置“子孙家庭”迁徙到一处,“郧县人”家族就会扩大,形成一定气势,成为中国独具古猿人特色的旅游大景区。

(三)“郧县人”的生活区,本身存在着野蛮和残暴。这是因为“郧县人”以野生动植物为食,生活区就是宽旷的杀场,饮血茹毛之地。“郧县人”狩猎动物是靠野性力量拼命,特别是遇上凶猛野兽时,更是群起相搏。这给“郧县人”景区谋篇布局,带来了独特意境。

(四)“郧县人”生活区不仅宽广,而且原始森林里深藏着丰富水土、茂盛乔木、繁密草木、各种动物。经省市专家联合考察,发现遗址12公里长的地层,含有丰富的化石。化石地层厚度14米至18米。但发现的遗址范围不止这一小块,应该还有更加宽阔的地域。在划定遗址(景区)范围时,还应扩大到中心遗址以外的“郧县人”活动范围,最好把郧阳区青曲镇划为“郧县人”生活特区。外围面积可作为建造旅游服务区商务房、半封闭城墙。景区植物应多栽冰川后的孑遗植物:栱桐、银杏、森林苔藓和生长期长的千楸万榔八百杉、柏树等。打造十堰“郧县人”大景区应注意的问题

(一)突出原始。其特点是,突出恢复100万年前,中国乃至亚洲独一无二的四支不同时代猿人生活区、原始森林内猿人和动植物生态环境等,不可用现代抽象、浪漫虚幻、夸张手法给猿人生存地穿上“西装”。

(二)欲扬先抑。1、游客入山门,有古树、巉崖、零星堆放的动物残骸,三处山洞景点,按时代不同、地理不同、环境不同进行打造,给游客的总体印象是进入了原始、庞大、深邃的古代野外。2、主次相连。“郧县人”主体遗址在保存山梁地貌的原则下,在12公里内先后开掘的三处化石产出坑穴,按化石进化序列排列伴生物。3、色彩分明。围绕“郧县人”主体化石坑穴,从东向西排列:“梅铺猿人”洞厅,嵌在高山悬崖;“白龙洞猿人”洞厅,嵌在山中云雾岭中;“黄龙洞猿人”洞厅,压在低山脚下,洞前有小河流水。“郧县人”主体坑穴与三支猿人洞穴,既亲近,又要各自独立。三支猿人洞穴因在不同时代、不同山势、不同地质、不同色彩的山上、山腰、山脚,设计时要显现绿、白、黄三种色彩和配以不同生存时代的伴生物。4、化石展厅。化石展厅从东向西按

“梅铺猿人”“郧县人”“白龙洞猿人”“黄龙洞猿人”排列。因有头骨、牙齿之分和不同数量的伴生物,可根据实际设置大小不等的展厅,这样就会各具特色、丰富多彩。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