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市民代购菜品。张启国摄
广西梧州捐赠生活物资。程传摄
卸载新鲜蔬菜。程传泽摄
转运消杀物资。徐春晓摄
关爱弱势群体。记者王雁博
通讯员 胡罗宁 张畅
数十万群众宅在家里,吃什么?
慢性病患者药品告急,怎么办?
抗疫最前线亟需物资,哪里找?
战
“疫”一打响就是硬仗,开战后再找答案,就晚了!
好在,未雨绸缪的张湾区,从来不打无准备之仗。早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候,张湾区已经开始厉兵秣马、筹集物资;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充足的物资储备和强大的供应保障,成为张湾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有力支撑。多方投入,倾力筹集防控物资
一个最直观的事例是:全市战“疫”刚一打响,张湾区300余个卡点就先人一步搭建到位。该区超前通过各种渠道调集的370顶帐篷、512张折叠床、850件棉衣等值守装备发挥了重要作用。
疫情防控期间,张湾区拿出了全部家底,投入防疫资金过亿元。区财政局简化程序,加快速度,从本级财政紧急安排疫情防控专项资金966万元,统筹安排防控专项经费1617万元,捐赠资金1189万元,开辟绿色通道,24小时在岗,第一时间将疫情防控资金拨付到位。张湾区委组织部压缩办公开支,筹集资金25万元下拨基层,医疗疾控人员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给予资助。在自身倾囊而出的同时,还想尽办法积极争取市防控指挥部、市慈善总会、市红十字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总工会支持防控物资。多方联系北京市丰台区、仙桃市等地采购、募集防护物资,区防控指挥部物资保障专版
“穿越火线”、深入疫区抢运物资。该区机关事务中心主任黄康亲赴高危疫区,“抢”回防护服、医用口罩等急需防护物资;该区科经局副局长耿凌,穿越层层关卡,第一时间拉回生产酒精等消杀产品的原材料;一瘸一拐的李钢锋,年过五旬的李艳霞,风雪之夜坚守在高速路口,等待救援物资。
“宁可人等物资,不让物资等人。”顾磊、赵勇、冯素华等工作人员,既当理货员,又当搬运工;采购员陈小琴、库管员李航,白天负责物资的采购、存储、调拨,晚上加班整理核对数据,50多天早出晚归;只要一个电话,胡海涛全天24小时在岗,不管凌晨几点,准能第一时间将防疫物品送到指定地点;曾伟、何义负责全区养老机构的米面粮油肉菜果等生活物资配送,每次送完都是半夜。
各兄弟县市在自身防控压力极大的情况下解囊相助,竹山县、房县、丹江口市、郧阳区等地主动支援防护物资。适时协调国药控股、国药东风等医疗企业、医疗机构帮助购买防护物资。累计争取到位医疗防护物资322批次、生活物资30批次;购买口罩、消毒液等33种防疫物资94批次价值390余万元。积极组织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形成日产酒精5吨、84消毒液35吨、口罩30万只的能力,口罩机、负压救护车生产能力和供应全市80%医疗物资需求的储备能力,有效保障了医疗单位和基层一线的防疫需求。多方保供,竭力满足居民生活
水、电、气不断供;米、面、油有保障;污水、垃圾及时清运;各类消杀常态化开展……张湾区开足马力、想尽办法,保证辖内各项生活设施正常运转,保证各类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
“锁”住疫情,张湾区所有小区实行24小时全封闭管理,宅家居民生活如何保障?网上下单,各类生鲜、生活必需品、非感冒抗菌类药品都可以配送到家。疫情突发,张湾区除了引导商超增强预判、扩充仓储以外,区商务、农业农村、交通运输等职能部门相互协作,快速摸清全区供需
“家底”,畅通鲜活农产品
“绿色通道”,打通城市、乡村物流运输
“毛细血管”,发动重点商贸流通企业、供应商从河南、陕西等地
“找”货源,推动黄龙、柏林等本地蔬菜生产主体与商超市场
“点对点”调运农产品。
张湾区引导170家超市、便利店和个体户与辖区500多个小区建立合作关系,开展线下无接触集中配送。属地村
(社区)安排志愿者提供代购服务,累计代购物资81339单,服务居民171100人次。激活上下游供应链条,利用本地菜就近供应优势,开通
“社区居民预订+村民基地直采+政府专车配送”的
“保供专线”,打造从
“田地到餐桌”定点直供的常态化体系,实现了产供销协同联动,加强村与社区对接,解决了22个村3153户360万斤蔬菜滞销问题,帮助6家肉鸡养殖户销售肉鸡4.8万只。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支撑。
“保供”上游,辖区专业合作社、村级营销主体、各大供应商全力调配物资;“保供”侧翼,社区集中订购、居民互助团购、流动菜店成为辖区群众采购新选择;“保供”下游,物资配送车辆直达社区,党员干部、小区物业人员和志愿者组成小分队,“无缝对接”物资接收及分发。“生活保障链”环环相扣、井井有条、层层给力。多方代购,全力保障特殊人群
“你们给我送药,比我自己去医院购买都及时!”家住汉江路街办东风社区的患病老人王奶奶隔着房门对送药上门的突击队员刘晓波说。王奶奶一直很想看看这位在疫情期间为自己采购药品的小伙子,但刘晓波每次都告诉老人家:“您等我走后十分钟再开门,避免被传染的风险。您的药我就给您放在家门口。”
汉江路街办东风社区有许多老旧“三无”小区,4000多户11175人,半数以上是65岁以上的老人,其中还有不少空巢、患病老人。封闭管理期间,社区党员突击队员充当起居民们的
“生活管家”,每日往返于超市、药店与楼栋间。严格封控之中,针对特殊困难群众需求问题,张湾区各社区以楼栋为作战单元,党员干部、志愿者结合入户排查,爬楼送菜、代充燃气、上门理发,变身“多面手”,家家有人管,户户有人帮。慎终如始,持续用力。“我报名!”“我参加!”“我先上!”张湾区志愿者“招募令”发布以后,辖区退役军人、在校学生、退休职工纷纷前来“增援”,采取“一对一”包干服务,确保物资供应“最后一百米”不漏一户一人。
战
“疫”期间,张湾区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方式保障封控管理期间群众用药需求。对居民一般用药需求,推广使用
“医嘉安”等APP网络购买,由楼栋防控专班负责配送到户;对生活困难、行动不便、孕产妇、重病患者等群体,安排人员提供代购代送服务。对慢性病日常用药、特殊疾病用药、突发疾病用药等需求,由乡镇(街道)联系乡镇卫生院或区内定点医院、药店及时配送。对特定药品或需到指定医院购买的药品,安排专人寻购代购,确保及时保障到位。汉江路街道六堰社区重型车厂小区是疫情高危小区,3000余位居民大多是东风公司退休老职工。志愿者李杰毅然扛起为小区病人采购药品的重任,冒着风险行走在医院和病人之间,每天排队数小时买药,被医生称为
“开药达人”。
普通居民的生活要保障好,特殊人群的需求更要照顾好。经排查,疫情期间统计在册的特殊对象达5833人,其中大多数属于免疫力低、病毒易感人群。该区采取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配送的方式,保障特殊群体的生活,爬楼送菜、代充燃气、上门理发,全力保障特殊对象的生活需求。车城路街道干部马心悦开私家车转送老年人就医,帮群众到医院开处方药。很多志愿者都说,
“看不出来,小姑娘还挺勇敢的呀”!多方支援,鼎力构建钢铁防线
1月27日,为汇聚全区各方力量助力抗疫,张湾区委、区政府超前作为,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了捐赠公告。
张湾企业第一时间行动。十堰川洋工贸公司一次捐赠近200万元防护物资,李二鲜鱼村等企业自发为抗疫战士配送爱心餐,张湾大市场商户王晓娟捐赠3000元爱心款……
八方支援汇聚起爱的洪流。湖北祥能机电安装工程公司捐款10万元,武汉德行天下人力资源公司捐款5万元,湖北世格机电工程公司捐款5万元……
“一线人员太辛苦了,能多买几个口罩就多买几个吧!”东风社区88岁老党员郝天富送上200元爱心款;方滩乡84岁村民鲍承进来到乡政府,眼含泪光捐赠1000元爱心款,执意以这种方式加入战疫;远在西藏打工的柏林村村民陈希顺,委托亲人帮忙捐赠爱心物资……
阳光地产公司从菜农手中收购万余份鲜菜免费送给宅家居民;飞途旅游公司经理郝飞从大年初一开始从全国各地筹集口罩等医疗物资;柏林镇柏林村村医潘东自费购买了8000只口罩,第一时间捐献给附近村庄;张湾区税务局党员干部捐款25000余元;张湾区阳光书院师生捐款16万余元……全区党员干部纷纷捐款捐物。张湾区明确区慈善会接受资金、区红十字会接受捐赠物资,实现社会捐赠的统一接收、统一发放、统一公示。累计公示社会捐资捐物使用信息18期,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让捐赠者知情、让群众满意。
一枝一叶总关情。特殊时期,张湾区以浓厚的为民情怀,编织“物资供应网”、打造“战时保供链”,将民心民情网在一起,将豪情壮志连在一处,凝聚全民抗疫强大合力,筑起决战决胜的钢铁长城。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