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国药东风总医院第一批医疗队出征支援市西苑医院2月11日,湖北省最小的新冠肺炎患儿(9个月)治愈出院2月3日,国药东风总医院在全市率先使用ECMO救治重症患者隔离病房清早交班汇报患者病情预检分诊台为市民测体温1月22日起,国药东风总医院发热门诊24小时开放通讯员蒋辉庚子新春,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药东风总医院,一家有着近百年传承的优秀三甲医院,主动担当,全体医护人员冲锋一线,构筑起阻击疫情的坚强堡垒。
2月12日,中央电视台对该院疫情救治工作进行专题报道;2月13日,市委书记张维国慰问该院职工,肯定该院“监测量最大、出院量最多、各项工作最扎实”。
截至2月17日,医院先后确诊118名患者,治愈出院46名,占全市治愈总数近40%。
数据的背后,是全院上下“一盘棋”相互协作的忘我坚守,是医务人员不畏牺牲的大义之举,是央企永恒不变的社会担当!闻令而行
这里奔跑着一批“逆行者”1月20日晚,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肯定的人传人!”
1月21日,国家卫健委决定将新冠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乙类管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防控措施。
在临近春节的最后一周,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消息扑面而来。一瞬间,让远在千里之外的十堰陡然笼罩上紧张的气氛。
“医院所在的张湾区是东风汽车集团公司老基地,春节从武汉返程人数多,主城区人口密集。我们正处在极端重要的战略位置,必须做好十足的应对准备。”展开十堰战
“疫”地图,国药东风总医院领导班子审时度势,作出判断。
立即组建工作专班!迅速开放发热门诊!全面升级感染病房!梳理制定各项流程……一道道指令相继下达,一个个区域改善就绪,一项项措施具体细化,一条条流程形成文字,战
“疫”一线的各种准备完成,指挥体系高效运转。
1月19日
(腊月廿五)夜间,急诊内科医生黄婷接诊了一例有明显呼吸道症状患者,经过血常规、CT等检查,患者被确定为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立即被送进感染科病房。
1月21日,接诊36人次;1月22日,接诊86人次;1月23日,接诊201人次……
“扩充发热门诊,抽调人员上岗。预检分诊台、发热门诊24小时开放。”医院防控指挥部不断调整作
“战”方案。
1月23日,农历腊月廿九,十堰出现确诊首例患者!
1月24日,国药东风总医院确诊两例。
接诊人数不断攀升,确诊病例越来越多,疫情形势异常严峻。
大年三十,万家团圆之时,国药东风总医院发出紧急号令:
“全院取消春节放假,全员投入防治一线。”
号令之下,全员响应,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
“这时我应该和同事并肩战斗”“就算是走我也要走回医院”
“春节年年过,这样的战
‘疫’我必须在前线”……此时,他们是
“最美逆行者”!该院心胸大血管外科副主任陈浩,赶在高速公路封闭前一刻返程;消化内科副主任刘祖明,一个人开车11个小时,从河南赶回十堰;消化内科医生付青海,连续两天守在竹溪高速公路路口,最终搭到便车返岗上班……
首批报名进入发热门诊的唐友勇,单日接诊发热病人100多人次的石明,连续战斗在一线的姜雪强,给二宝断奶支援发热门诊的感染科医生王婉,奋战在核酸检测实验室、隔离病房的王利华张志敏夫妇……是什么让这些
“战士”,在疫情面前一致选择冲向前线?
是担当的精神!是前辈的传承!更是优秀文化的积淀!
回顾国药东风总医院的发展历程,在危急时刻从不缺席:1998年,参加长江抗洪救灾;2003年,参与抗击非典疫情;2008年,奔赴汶川抗震救灾……
自信与勇敢,早已深植于国药东风总医院每一个人的血脉;责任和担当,成为医院每一个人的信念;赤诚和智慧,凝聚成一群人的精神。携手并肩
这里有一群勇士冲在最前沿战斗,要讲战术,更要懂战略!
“抗击非典的经验告诉我们,这是一场与时间拼命赛跑的持久战,与疫魔反复斗争的拉锯战,与人民共同携手的分割包围战,我们必须做好万全准备,铸就一方固若金汤的阵地。”在每天下午召开的疫情防控小组信息沟通会上,院长魏涧多次强调。
与死神竞速,情势紧迫,刻不容缓。战斗动员只是其中一环,各方面协调统一,根据疫情及时优化、完善、调整战略战术更是重中之重。早在1月22日,医院就根据相关部署启动了应急预案,制订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成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随后,医院相继制定预检分诊、三级防护、院感防控、检测控制等制度规范,理顺系统流程,确保防控工作有序、安全、迅速推进。
预检分诊处的工作职责、值班安排、物资领取;发热门诊的人员配置、窗口设置、院感培训、关联科室匹配、病例上报;感染科对疑似病例的隔离治疗、病房防护、全院会诊;总值班的统筹协调、职工疑似职业暴露处理流程等,每一处均定岗、定人、定责。
当第一名就诊患者来院,预检分诊处、发热病房、门诊CT室、门诊检验抽血处等科室人员早已严阵以待。而后,全院视频大培训、全院线上大会诊,各个科室通过网络紧密协作。
当中午第一批血液、咽拭子标本送到分子生物实验室,两人一组的一线技师已经穿好隔离服,开始10多个小时的血液、核酸检测。电脑前,医生们聚精会神地审阅影像报告,为患者提供及时准确的影像服务。
傍晚治愈患者走出隔离病房,感染科主任姜雪强迅速投入到下一批确诊患者的收治工作中。
“预检分诊是雷达矩阵,发热门诊是预警系统,医技平台是侦查无人机,隔离病房则是精确制导导弹……它们都被一个庞杂的作战系统紧密连接起来。”门诊部主任贡亦军参与科学制定诊治流程,组织科室弹性排班,最大限度发挥门诊和分诊功效。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
1月25日,感染科病区满员。“我们必须继续提高收治能力,切实帮助政府分解压力。”医院决策者们着眼疫情全局,作出继续扩容收治决定。同时,所有人都清楚,床位的增加必须成倍地匹配医护人员,也必然成倍地消耗医用物资。
大事要事看担当,关键时刻看胸怀。国药东风总医院的“硬核”力量,总是在最关键时刻充分展露。
经过彻夜努力,1月27日,国医楼全部腾空,三区两通道的标准化感染病区改造完成,中心供氧、医用设备、病历系统调试完毕,正式投入使用,开放床位60张,这对全市来说,收治压力瞬间得到缓解,十堰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对医院给予高度肯定。
紧接着,确诊病例、门诊留观病人增多问题又摆在面前。2月1日,确诊11例;2月2日,确诊10例;2月3日,确诊8例……
“再腾出一个病区!”2月1日,医院再下决心,把原肿瘤科病区全面开放,设置留观床位28张。而此前,这里是医院专门为一线员工设置的休整缓冲区。
随着疫情发展,全市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数量开始上升,而在全市三甲医院当中,成建制开展收治工作的,也仅有国药东风总医院一家。
2月6日,接到市防控指挥部指令,将医院确定为“全市危重症定点救治医院”。
没有二话,坚决执行!当天,医院立即调整区域,成立重症监护二病区,开放床位20张用于危重症患者集中收治,全市首台ECOM投入使用,房县、茅箭等地重症患者陆续转入,两例九月大婴儿痊愈出院……
回首来路,才知道走出了多远;亲历奋斗,才明白付出的意义。2月3日下午,当2名患者治愈出院的消息传来,全院上下群情振奋,有人欣然一笑,有人喜极而泣,有人握紧拳头,有人拊掌相庆。此后,出院患者逐渐增加,胜利的曙光愈加清晰。
“这是一场极度压缩时间、空间的战役”,医院用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打造出一个牢不可破的阵地,这块阵地上的每个战士都是真正的英雄,患者的痊愈就是对他们最大的褒奖!体系完备
这里保障着阵地大后方在一线前沿,白衣战士敢于冲锋,频频为全市人民送来捷报;在后方阵地,全院上下通力协作,保障着所有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1月24日,除夕,周卫江临危受命,成为确诊患者转运司机。穿上防护服、带着护目镜,全副武装的周卫江不敢接通爱人的视频,只能回拨一个电话报告平安。此后的每天,他只能在值班室和衣而睡,随时待命,忠实地履行着转运职责。截至2月17日,他已经连续工作24天,转运病人500余人次。
周卫江仅是众多后勤保障者中的一名代表。不停忙碌的保洁大姐、随处可见的消杀师傅、身着蓝色工装的水电工人等等,像这样的后勤战士,遍布在医疗保障工作各个岗位上。
医务部门,是保证整个战线正常运转的关键一环。作为与全院临床工作联系最为紧密的职能部门,他们每一天都要及时调整工作部署,每一处细节都要上传下达到位,每一项数据都要反复核实精准,每一个流程都仔细推敲梳理,每一个患者状况都必须了然于胸,不出纰漏。
护理人员的调配和保障也是关键一环。在疫情出现的第一天,护理部紧急抽调临床护士奔赴一线。皮燕燕护士长在病房度过35岁生日,何霞护士长曾累晕在工作岗位上,中医科
“5朵金花”剪去长发参加战
“疫”……还有一大批活跃在一线的95后的小姑娘,她们有的把守着预检分诊第一道关卡,有的陪同患者进行各项检查,有的把标本安全送达实验室……
前线战事正酣,最恐补给短缺。公共卫生科科长兼采购办主任杨曼责任重大。她积极协调物资、上报数据、进行流行性疾病调查,每天接打电话200多个,为奋战在前线的医护人员源源不断地输送所需资源。她和设备科科长王翯每天还要接洽来自全国各地的捐赠事宜。
大到20000双手套,小到2件手术衣;从医疗物资,到瓜果蔬菜,再到粮油物资;既有中华慈善总会、壹基金、韩红基金会这样的慈善机构,也有不留姓名、不留电话的爱心人士。危难时刻,爱心如涓涓细流,温暖似昭昭艳阳。前线医疗装备不缺,后方生活物资不愁,这对于一线
“战士”而言,无疑是最大的关怀和温暖。
“我是老党员,也是一名退役军人,抗击疫情,我也该出一份力。”退休员工周宏志主动加入
“职工爱心车队”,不论白天黑夜抢着接送上下班的一线医务人员。短短大半月,30多辆职工爱心车,累计出行1500余人次,行程5000多公里,为出行不便的同事争取更多宝贵时间,投入到与疫魔的战斗中。
党支部、工会分会等各个党群组织也时刻关心、关爱着一线
“战士”,想方设法为大家提供充足生活物资,时常深入一线开展慰问,解决一切后顾之忧。
战
“疫”愈发激烈,战线不断拉长。医院全体员工把自己和整个医院、整个城市、整个国家紧紧连在一起。他们迎难而上,筑起一条防守严密、补给不断、进攻有力的牢固战线。精神引领
党旗在这里高高飘扬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
“要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首位”,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尤其是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发挥积极作用作出重要指示。
“在这场战
‘疫’中,总医院要把
‘堡垒’建在防控最前沿,关键时刻有组织在,关键岗位有党员在,用实际行动落实党关于疫情防控的要求。”院党委书记李斌要求医院党员干部,切实把党的领导、党员作用体现在战
“疫”当中
。
1月30日,医院党委批准,在疫情防治一线成立临时党支部。
“我将全力投入抗击疫情工作,不计报酬,不畏生死,发挥党员示范作用,冲锋在前,为保障人民健康,为夺取最终胜利贡献力量!”走上一线的党员,面对党旗庄严宣誓,用实际行动践行党员的神圣职责。
在院党委号召下,全院有250多名党员走上一线,有1100名职工参与到防疫工作中。这是一群人,也是一座山,扎根在土地上,耸立在天地间。
儿童医疗中心主任陈全景,从腊月开始就一直严防死守在科室,加强对发热患儿的筛查,成功治愈两例仅九个月大的湖北最小患儿;呼吸内科主任杨中卫带领医疗队出征市西苑医院,接管该院最大的一个隔离病区,一班岗站了14天;26年党龄的医学检验部主任李毅每天坚守科室、参加全院会诊,掌握着核酸检测
“金钥匙”;普通党员周雪红,主动请求上交特别党费;党员张艳荣顾不上家中幼子,刚从隔离病房下夜班,就主动报名医疗队出征。
无惧牺牲的精神、敢于冲锋的斗志,凝聚成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在这种力量的感召下,一批批员工纷纷向党组织递交申请书和请战书。2月6日清晨,5名白衣战士,经过党组织考察,在一线阵地上庄严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
5名新党员当中,刘彦威、王莹是感染科医生,他们已经坚守隔离病房19天;消化内科医生朱珠、感染科护士胡顺盈是医疗支援队的骨干队员;心血管内科一病区护士长张文梅,在除夕当天坚守感染科病区至今。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那些熬红了双眼,却仍然坚持的院领导;那些时刻待命,准备支援一线的医护人员;那些下班后主动申请,到门诊做志愿服务的同事,他们同样是新时代的冲锋者,同样是最可爱最可敬的人。
胜利在望未全功,仍需努力。总医院这支战
“疫”铁军,将始终坚守一线阵地,时刻保持冲锋状态,与全市人民一道,让生命在战
“疫”中更有意义,为共同夺取最终的伟大胜利继续奋斗!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