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寅
通讯员 何燕
小区封闭管理后,如何保障百姓生活物资供需,让辖区居民待在家中无后顾之忧?如何满足不同群体的差异化需求?近日,记者深入到张湾区汉江路街办探寻答案。创新配送方式,满足居民需求
“蔬菜质量如果有问题,可以退货。”2月15日下午,位于六堰中央郡小区门口,汉江路街办六堰社区90后党支部书记兰斌正指导居民有序领购蔬菜。
“现在年轻人热衷网上购物,送菜到小区基本是为中老年人服务。”兰斌说,六堰社区有居民5276户近2万人,小区多、人员复杂,封闭管理之初,主要靠网格员到超市去购买,极大增加了网格员的工作量。
“为了更周到地服务辖区百姓,我们迅速决定由指定的商超配送,居委会对物资价格和质量把关。”兰斌介绍,每天小区居民在微信群下单,由物业公司人员或志愿者统计,然后统一报到社区居委会,再由指定商超工作人员统一配送到小区。
同时,社区网格员将辖区四家营业的药店信息发到业主微信群,有需要买药(除感冒发烧药外)的居民,可以联系药店直接送到小区。
“每天从早上8点一直忙到晚上10点,一天要配送200多单,蔬菜有六七千斤,还有鸡蛋、牛奶等物品。首先是保证蔬菜品质,同时还不能出现扎堆领菜现象。”定点配送物资负责人陆付德说。
汉江路街办党委书记何涛介绍,目前,该街办所辖的7个社区106个居民小区、14个村92个小组全部封闭管理。为保障居民生活需求,街办积极联合十余家电商企业推出社区配送服务,鼓励居民优先通过网络订购生活物资和药品。同时,街办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发动小区周边门店参与保供服务,划分片区,通过线下补位偏远小区居民和中老年群体。
“街办负责协调供货渠道,严格管控物资品质和防疫措施。”何涛说,线上购物与线下补位结合的模式既减少了物资采购的人员流动,又解决了商贩生计问题,更重要的是保证了居民的需求。
志愿服务上门,实现精准代购
16日中午,在万达华府,刚刚放下碗筷的陈德英就和儿子汤俊驰来到小区门口,帮忙居民送菜。
52岁的陈德英是该小区2号楼居民,疫情发生后,看到社区和物业公司人手不够,便主动报名当志愿者。
“在我的影响下,儿子和小区不少居民都主动报名来当志愿者了。”陈德英说,志愿者们每天除了劝导居民外,主要就是帮业主送菜。“特别是一些被隔离的楼栋居民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我们都会把菜送到电梯口。”
“目前街办已组织2000多名志愿者在一线,帮助各类群体代购。”汉江路街办主任沈威说,针对被隔离楼栋居民,以及老弱病残孕等困难群体,所需物资一律由基层党组织负责采购分装,由党员干部或志愿者及时送货上门;针对大型社区和城乡结合部,街办在统筹调度下沉干部的基础上,充分发动无职党员和群众定向支援。“这种模式既保障了居民生活所需,又发挥了无职党员群众作用,解决了重点区域人手不足问题。”产销供需结合,双向解决难题
“村里路封了,看到地里的白菜、萝卜再不卖可都要烂了,可把我急坏了,多亏你们,一下子全卖掉了。”2月11日,汉江路街办凤凰沟村村民秦有华欣喜地向村干部致谢。
为了防疫,该村在各条道路设了关卡,采取了严格的出入管控措施。然而,因为出入受限,这让村里的菜农可着急了。
了解到村民的困难后,街办和村“两委”商量决定,由村委会统一收购村民的蔬菜,帮助联系城区需要的超市和小区,按照市场价格批发送货,这样既解决了村民蔬菜销售的难题,也避免了村民外出买菜被感染的风险。
“得知村民的蔬菜滞销,而城区的居民又缺菜,我们就打算把这些蔬菜购买回来,免费发给小区居民。”1月13日晚,在六堰金色礼赞小区,物业公司经理李伟正和工作人员将从农村购买的价值7000余元的白菜、紫菜苔等蔬菜分装后,免费送给小区440户业主。
“后期,我们将根据情况,再到街办辖内的农村和郧阳区柳陂镇等地,购买菜农的蔬菜,分发给小区居民。”李伟表示,这种两全其美的做法值得继续做下去。
何涛告诉记者,街办下辖7个传统农业村,疫情发生后,农副产品滞销;而同时辖区7个社区10余万居民的日常物资保障压力不断增大。面对农民卖菜难和居民买菜不便的两难问题,街办将7个农业村与7个社区一对一结成对子,社区每天向对口帮扶村报送需求清单,村委会负责组织农户采摘分装,最迟第二天一批批新鲜的蔬菜就能配送到位。该模式既解决了城市居民吃菜问题,又保障了农户销路畅通。目前,街办已帮助1000余农户销售了约5万公斤蔬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