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市太和医院医生熊畅:使命召唤责无旁贷

2022年01月17日 10阅读 来源:十堰日报

熊畅(中)与同事相互鼓劲加油熊畅与同事一起开展病例讨论

记者 刘俊

2月15日早上8点27分,市太和医院派出的第二批医疗支援队队长熊畅同两名队友走进市西苑医院隔离二病区。这是他们奋战一线的第七天,但与往常不同的是,在层层包裹的“战衣”最外层,他们写下了名字及“必胜”二字!希望用看得清楚的字传达满满的正能量,为并肩奋战的队友以及病友们鼓劲儿。

一个星期前,一支由市太和医院13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护团队接过前一批医疗支援队的“接力棒”进入市西苑医院,开展医疗支援工作。主动请缨上一线的熊畅,圆了参战的梦,并担任医疗支援队队长。为网络平台咨询病人的问题揪心

使命驱使他上抗疫一线

现年46岁的熊畅是一名老党员,也是市太和医院呼吸内科的主任医师,有着23年的呼吸与危重症疾病临床诊疗经验。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时,熊畅在岗位值班。自从在新闻里看到新冠肺炎的报道,了解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性,他就提前做好随时奔赴一线的准备。今年1月下旬,医院医务处号召大家报名参加医疗支援队支持抗疫,他早早报了名。

由于第一批次没有轮上,熊畅把“战斗场地”转向网络平台在线答疑。“每天解答有关新冠肺炎在线咨询2至4小时,最多一天有近30人次。咨询的人太多了,非常令人揪心。”2月14日晚上10点多,回忆出征前的那段时间,痛惜患者无助的他,在微信上回复记者时这样写道。“我是党员又是医生,来一线既是使命召唤,也是职责所在。”他说。

在他心中,在抗疫的战场上,每个医者都是战士,是战士就该上阵

“杀敌”。2月9日,“挂帅”出征的前夕,熊畅代表团队立下铮铮誓言:带领队伍全身心投入战斗,与病魔抗争到底,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任务!把更多安全防护的机会留给“战友”排班表上他的班次是每天

熊畅带领的6人医师团队,1名来自市西苑医院,一名来自茅箭区人民医院,4名分别来自市太和医院呼吸、肿瘤、心血管内科以及泌尿外科。队伍中,身为队长的他年龄最大。

接替前一批医疗支援队时,病区里有35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面对全新的“战场”,虽然队员们“出处”不同、专业不同,但治病救人的共同目标将熊畅和队员凝聚在了一起。

“队员们全身心投入工作,两天之内迅速熟悉环境、流程。”熊畅说。他告诉记者,随着对患者病情的熟悉,大家会诊商讨治疗方案的时间大大缩短。“从刚开始的2个多小时缩短到1个多小时,可效果更好。”他说。

没有医生的安全,患者的安全更无从谈起。深谙病毒传染特性的熊畅时刻以身作则、冲在最前面。在办公室墙上,贴着一张由他本人制订的排班表,详细到白班、夜班、休班的具体名单,日期从2月11日排到23日。

透过这张表,记者注意到,除了熊畅外,其他5名医师的名字都写在上面。为什么没有熊畅的名字?他说:“我每天上午都要带两名医师进隔离病区查房,每天都在值班,不用排!”之所以这么安排,他说,身为党员和领队,应当作表率。这样做可以节约防护物资,更主要的是减少医护人员感染的几率。

临床工作的实战中,熊畅和队员们的凝聚力在一次次团队协作中变强变大。他告诉记者,日常情况下,进隔离病区前,大家穿防护服过程中互相帮助,互相检查防护服、护目镜、帽子等防护措施有无漏洞。脱防护服时也是一样,先要互相用消毒液喷洒最外层防护服,并相互监督脱防护服过程中有无意外污染。对临床治疗工作力求事无巨细一张卡片是他作战的“兵符”每天早上8:30,熊畅都会和2名队友全副武装准时进入隔离病区。在他的手上,有一张写有病人姓名、对应床号、病情、检测指标等详细资料的卡片。他告诉记者,数据都是最新的,来自前一天晚上病情讨论会。“档案不进隔离病区,这是要求,也是为了防止传染。要做好精准的治疗,必须把准备工作做足。”他说。

与新冠肺炎对垒,这张卡片就好比指挥杀毒的“兵符”。查房时,比对卡片上详细记录的内容,熊畅会逐床查看到位。“遇到新的情况,及时补录到位,由一起进病房的同事详细记录下来,并用专用手机拍照,通过微信发在工作群内。这样可以准确及时开展救治。”他说。

查房只是熊畅重点工作的一部分。每天晚上7:00,他会和所有队员聚在一起,讨论每个患者的治疗方案。熊畅告诉记者:“在学习新冠肺炎诊疗指南的前提下,我们会考虑患者是否有药物禁忌症,药物不良反应能否耐受,吃药过程中需要观察症状及监测指标。”而在讨论中,大家的专业意见都集中发挥了出来。

正是这样严谨专业的工作态度和方法,熊畅带领的第二批医疗支援队取得初步成效。在他们的努力下,多名患者治愈出院。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