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世界袜王”结缘郧阳

2022年01月17日 10阅读 来源:十堰日报

缝头车间员工早上统一开机穿线全检车间员工正在进行质量检验织造车间员工们忙碌作业(资料图片)文/通讯员 王霞

图/通讯员 张颖

7月27日下午6点半,随着一阵悦耳的铃声,一群穿着各色工装的工人们,相互打着招呼从位于郧阳区的湖北省棉伙棉伴智能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棉伙棉伴公司)各个车间走出。在郧阳区,贫困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工厂务工,过上了“挣钱顾家两不误,安幼养老都兼顾”的幸福生活。一对千里结缘的“伙伴”

说起棉伙棉伴公司,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世界袜王”高宝霖。

高宝霖是上海中昊有限公司和上海东北亚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公司年销售袜子18亿双,他也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袜王”。

2017年12月,郧阳区经过考察决定把袜业作为精准扶贫的兜底产业,从技工人才培养、畅通融资渠道、厂房租赁优惠、袜机购置补贴等方面出台

“黄金十条”政策,真金白银吸引袜业企业落户郧阳。从郧阳区到浙江、江苏、上海的800多公里行程中,郧阳区委副书记、区长胡先平挂帅多次往返,带着63万郧阳人民的期盼,一个一个工厂考察,寻找有实力、有担当、能带动郧阳脱贫的袜业企业。

一个偶然的机会,郧阳进入了高宝霖的视线。2018年9月,高宝霖来到郧阳区实地考察,在郧阳区杨溪铺镇青龙泉社区,高宝霖被深深地震撼了。

青龙泉社区是湖北省最大的贫困群众易迁安置点,距离十堰城区仅8公里,交通便利。这里居住着郧阳区18个乡镇的贫困群众4251户15133人,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

“郧阳区地处我国中部,郧阳人民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作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深深打动了我。为了群众脱贫致富,郧阳区出台了大量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区领导更是行程800多公里为百姓奔波,他们在履行政府部门的责任,我作为一名企业家,也要担负起社会责任。”高宝霖动情地说。

第一次来郧阳实地考察,第二次高宝霖就与郧阳区签订了注册资本一亿元的投资协议。2018年11月29日,湖北棉伙棉伴智能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诞生了。2019年5月,1581台世界先进的电脑织袜机、38台全电脑仿手工缝头机、2台全数控洗袜机、2台全数控脱水烘干一体机、1台针织专业检针机,跨越长江汉水来到湖北棉伙棉伴智能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并全部装配到位。与此同时,面积达4万平方米、绿树成荫、干净美丽的厂区,宽敞明亮的AB楼

“双子座”厂房车间……吸引了周围许多群众前来参观。

“要是能在这厂里上班就好了!”这些贫困群众的眼里满是新奇和希望。

一套“量身定做”的厂规

2019年8月,经过机械调试,棉伙棉伴公司准备投产。

“要让贫困群众来得了、留得住、干得好、能致富!”高宝霖在筹备会上表态。为了实现这个承诺,公司不仅降低招工门槛,还为郧阳工人量身定做了一套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安居才能乐业。公司一方面建成空调热水齐全、WiFi全覆盖的四人间高标准职工公寓楼,以及洁净宽敞的食堂,免费供职工住宿吃饭;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更灵活的食宿制度和奖补制度。

老家在郧阳区安阳镇二湾村的武彩玲和丈夫都是棉伙棉伴公司的挡车工,武彩玲一个人就能照看16台织袜机,夫妻二人月收入9000多元。更让武彩玲笑得合不拢嘴的是,两人与棉伙棉伴公司签订了三年的务工合同,还获得了公司与政府奖励的价值12万元的房票补贴。

2019年11月29日,郧阳区在棉伙棉伴公司举行了袜业产业房票补贴“金钥匙”发放仪式,高宝霖亲手将房票补贴

“金钥匙”交到了武彩玲等人的手中,房源就在郧阳区城关镇新建高档电梯小区——碧水郧天小区。“楼下就有直达公司的公交车,上下班可方便啦!”说起这事儿,武彩玲满脸笑容。

家住郧阳区城关镇的王任红之前一直在外打工,无法照顾老人和孩子。听说家门口开办了现代化的纺织公司,她立刻辞工回家。2019年10月,王任红入职棉伙棉伴公司,因为技术好,她很快升任班长。“现在下班后就能回家,每月工资近5000元,挣钱、顾家两不误。”王任红对于目前的生活状况很满意。

进厂务工的贫困群众多数是世代种地的农民,刚刚进厂时都不习惯。因不习惯按时上下班、不习惯重复一个工序、不习惯厂里的卫生制度……一些人的工作积极性也受到打击。

想工人之所想,急工人之所急。棉伙棉伴公司一方面加强培训,逐步改变大家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另一方面积极探索适应当地习惯的管理方式。变江浙一带“三班倒”工作制为“两班倒和三班倒”相结合;公司提供免费食宿,豪华公寓,午餐一荤两素一汤;推广工间操,开展拔河比赛、乒乓球比赛等文体活动……一系列措施,让原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贫困农民,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渐渐适应和喜欢上了“工人”的身份。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棉伙棉伴公司从建厂开始,就在公司成立了党支部、共青团和妇委会,在工人中宣讲政策、树立标杆、解决困难,让工人找到了“主心骨”。

如今,那些当初不习惯的农民已经变成了技术娴熟的产业工人,他们来得了、留得住,还干得好。一双双高品质袜子,从他们的手中走下生产线,走出国门,走向全世界!

一个改变命运的产业

7月27日下午6点半,下班的铃声响起,在棉伙棉伴公司上班的曹凤清点完物资,拿起包,骑着摩托车回家去。

曹凤是棉伙棉伴公司质检车间的一名工人,家住郧阳区杨溪铺镇财神庙村,离公司有2公里多的路程。

“以前,我每天在家照顾老人、孩子,剩下的时间就是种菜,就靠老公一人在外打工挣钱养家,生活十分困难,孩子上学都需要借钱。现在,我每天按时上下班,中午在食堂吃饭,下午下班回家可以辅导孩子学习、照顾公公婆婆,一年还有5万多元的工资收入,日子越过越有滋味。”说话时,曹凤的眼里满是幸福。

和曹凤一样,因在家门口务工改变命运的还有来自郧阳区五峰乡的熊睿。熊睿是一个21岁的姑娘,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充满了自信。可刚进公司那会儿,因为家庭贫困,没有一技之长,熊睿十分自卑。

为了让贫困群众学到技术、提高收益,棉伙棉伴公司从上海聘请了40多名高管和技术人才,手把手教技术、面对面传真经。2019年10月,一场现场教学示范在棉伙棉伴公司全检车间举行。来自上海东北亚新纺织有限公司的技术工人现场示范如何翻袜子,只见高速转动的操作台上,师傅双手不停套袜、翻袜,速度快得让旁边观摩的工人们眼花缭乱。以熊睿为代表的郧阳本地工人们暗下决心:“一定要赶超上海师傅的速度。”

目标就是动力,速度就是效益。在棉伙棉伴公司,工人们比学赶帮超,人人争上游,干劲十足。2020年4月30日,一场“迎‘五一’技能大赛”在棉伙棉伴公司全检车间举行。一排工人端坐在织袜机前,身穿浅绿色工作服的熊睿满脸自信,随着一声令下,比赛开始,熊睿双手不停翻飞,动作干净利落,行云流水一气呵成,15分钟时间到,熊睿翻了140双袜子,赢得了比赛的冠军。

“在工厂上班的这一年,我不仅学到了技术,更增强了信心。我用自己的双手甩掉了贫困的帽子,过上了幸福生活。”熊睿感慨地说。

而这种对于精神面貌和思想深处的改变,是棉伙棉伴公司带给贫困群众最宝贵的财富。一颗为民富民的初心

滔滔汉江水,悠悠扶贫情。棉伙棉伴公司始终没有忘记办厂时的初心,始终在探索让更多郧阳人民富起来的新路子。

培养技术骨干,培养高素质的产业工人是公司“扶智”的重要方式。公司用优厚的待遇吸引更多的郧阳年轻人入厂工作。20岁的王海荣前年高中毕业,因为家里贫困没能上大学。进入棉伙棉伴公司后,王海荣成为公司重点培养对象,从缝头翻袜到织造包装,公司安排技术最好的师傅带她,现在王海荣已经成长为技术骨干,月工资达到4000多元。她还带动妈妈进厂务工,如今家里已经脱贫。

一年多来,棉伙棉伴公司在郧阳区委、区政府的帮助下探索了

“公司+扶贫作坊”“公司+农户”的扶贫模式,郧阳区积极支持村合作社、返乡农民工、贫困群众等,承接缝头、翻袜、定型、包装等后道工序,建设形式多样、生产灵活、操作简单的加工小作坊,带动更多的人脱贫致富奔小康。

李成勇家住郧阳区刘洞镇杨台村五组,他身患强直性脊柱炎,2016年因双侧股骨头坏死行动不便,他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7口人的生活全靠妻子杨瑞打工挣钱支撑着。

2019年8月,李成勇开始创业经营袜业加工厂。棉伙棉伴公司不仅派人提供技术指导,还提供袜机和原材料。目前,李成勇的袜业加工厂里有60台织袜机、10余张翻袜台、30多名工人,经过努力经营,目前已实现收入4万余元。从一个袜业“小白”,到现在可以自主维修织袜机小故障,李成勇不仅自己脱了贫,还带动刘洞镇12名外出务工青年返乡领办了5个包装扶贫作坊,带动100余名工人在家门口就业。

在杨溪铺镇青龙泉社区服务中心旁边,有一间“临时工作坊”。一些因为要送孩子上学、照顾家人,而无法全天进厂工作的贫困户,可以利用自己零散的时间到作坊工作,按件计资,多劳多得,为家里增加收益。

今年年初,棉伙棉伴公司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每月仍按时给工人足额发放工资。截至2020年4月,正式投产仅6个月(除去疫情耽误时间),棉伙棉伴公司已带动周边1500多人次就业,累计发放工资1356万元。以棉伙棉伴公司为龙头,郧阳区已有28家袜业生产及上下游企业聚集,一个新的全产业链集群式发展的袜业生产中心初具雏形。

棉伙棉伴公司等袜业企业带领郧阳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经验,经各级主流媒体报道后,2019年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全国十大脱贫攻坚典型案例之一。2020年4月14日,湖北省委书记应勇到郧阳区调研时,高度肯定袜业产业扶贫工作。

汉江河畔,“世界袜王”情注郧阳,棉伙棉伴公司正带领郧阳人民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阔步前行。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