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不同的战场共同的坚守

2022年01月17日 10阅读 来源:十堰日报

记者 李琳婕

每年除夕夜、大年初一,对于医院和媒体的从业者来说,能不能圆圆满满地吃个团圆饭,不可确定因素实在太多。去年除夕夜,市太和医院儿科二病区护士徐莉就正巧排到这天值班,而她丈夫——十堰日报记者姜琨也因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任务,夫妻俩各自在工作点完成跨年。爱亦无言,只为你能轻装上阵

2月7日上午,徐莉临时接到护士长通知,让她随时做好被抽调到医院儿科三病区隔离病房的准备。2月8日晚7点半,徐莉匆忙地亲了亲1岁女儿后,带着对孩子的不舍,丈夫姜琨亲自开车一路护送她前往医院。

“徐莉,三病区主要收治什么病人?”路上,对于妻子突然被抽调到三病区,姜琨心中充满疑惑。“就是一些新冠肺炎疑似患儿,没事,别担心。”徐莉轻描淡写地说道。姜琨知晓妻子是怕他担心,便嘱咐她一定要做好自身防护,其他按下不提。其实,姜琨也始终没有告诉妻子,这些天来他经常去疫情高发的社区(村)、留观点、医院实地采访,危险系数同样很高。

在儿科三病区隔离病房,徐莉每天穿着层层防护服、戴着N95口罩、护目镜,穿梭在各个病房为一群小患者做治疗、喂他们吃药。手套太厚操作不便、护目镜起雾视线模糊,日常简单的操作动作,此次难度增加数倍。其中,小儿穿刺难度较大,打一次针花费的时间往往是平常的几倍,一个静脉穿刺完毕,即使在不开暖气的病房中,衣服还是照样被汗水浸透了。徐莉说,为了节约防护用具,上班前三小时,她们都尽量不喝水,减少上厕所次数,哪怕是遇上生理期也尽量克服。

“面对疫情,我们医护人员既要治身,还要疗心,贴心地抚慰会给患者带去更多战胜病魔的力量。”徐莉告诉记者,隔离病区所有的医护人员在做好患儿病情护理的同时,还自发自动地当起了联络员、服务员和心理辅导员。每天除了日常护理和帮助患儿与父母联络、打开水、送饭、热饭、代拿生活用品等琐碎生活小事外,还经常给患儿讲故事、解心结、疏导他们的负面情绪,每一个医护人员都完全把小患者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在全心全意地照顾着,每当看到他们逐渐康复后顺利出院,他们就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同在隔离病区的护士李婷是此次支援小分队的带队老师,也是一名党员,她是徐莉心中值得学习的榜样。工作中无论何时,李婷总是冲锋在前。在她的影响下,2月12日晚,徐莉和同在隔离病区的护士吴永枝相约提交了入党申请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不仅是在抗疫一线,在未来工作和生活中,我也要发挥更大作用。”徐莉说。相互加油,只为你我胜利会师

“姜琨,你和徐莉这两天工作忙吗?徐莉电话总是不接,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受疫情影响,在老家的岳父岳母经常打来电话关心询问。

“我们都很好,这段时间医院有点忙,为避免交叉感染,徐莉就住在科室了,你们别担心,等疫情结束了,我们就回去看你们。”姜琨安抚着岳父岳母,对徐莉在隔离病房一事只字未提,他理解并支持妻子的决定。

为了不影响夫妻俩工作,岳父岳母之后也不再视频通话,只是会每天用手机艰难地打出几句简单的问候和叮咛——吃饭了吗?下班了吗?在休息吗?工作累吗?要注意安全啊……

“今天真高兴,我们病区一个小患者治愈出院了,临走时还给我们跳了舞呢!”徐莉高兴得像个孩子,她第一时间把这个喜讯短信告诉了丈夫姜琨。“恭喜你,大功臣,不过别放松警惕,全部出院才算胜利。”姜琨叮嘱徐莉。

徐莉说,虽然丈夫在抗疫一线采访,为了方便日常进出,单位统一办理了车辆通行证和工作证,从家里到医院也只有5分钟车程,但为了确保医护人员自身安全,同时避免交叉传染,医院对隔离值守的医护人员防护措施非常严格,所以自进入病区近20天来,彼此只能通过微信相互加油鼓劲。“偶尔跟女儿视频通话,宝宝都会抱着手机满屋子找妈妈。”徐莉笑着说。

“我们并不孤单,此时还有很多家庭和我们一样,我们都在等待最终的胜利会师。”徐莉和姜琨夫妻俩始终坚信,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一定会打赢。

图为徐莉奋战一线。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