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竭尽全力救治每一位患者

2022年01月17日 10阅读 来源:十堰日报

接受29天治疗的80岁重症患者痊愈出院党委书记、院长罗杰组织专家讨论危重症病例唐以军(右二)在隔离病区阅片

记者 姜琨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市级救治专家组是如何在短期内组建成立、高效工作的?在没有治疗经验可参考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在加强治疗工作的同时,如何保障医护人员的安全?围绕群众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记者独家专访了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救治专家组副组长、市太和医院副院长、市第二定点医院执行院长唐以军。唐以军表示,当前,我们正举全院之力抗击疫情,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最终夺取这场战疫的全面胜利。统筹资源第一时间成立救治专家组

如果说医护人员是我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主力军,那么市级救治专家组则是这支主力军中的排头兵。

疫情发生后,市卫健委迅速组织全市三甲以上的医院呼吸、重症、感染、急诊等科室的专家,第一时间成立了市级救治专家组,全权负责和参与全市疑似和确诊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

唐以军告诉记者,与此同时,太和医院第一时间成立以党委书记、院长罗杰为组长,其他院领导任副组长的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医院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罗杰第一时间迅速响应市委、市政府决策,积极部署,健全应急组织,压实防控责任,建立联动机制,细化具体措施;坚守岗位,深入一线,查漏补缺,研究对策,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多次组织危重症病例救治讨论;强化感控,关爱员工,多措保障一线医护人员安全和生活。作为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救治专家组组长,他坚持问题导向,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密切关注舆情,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作为市第二定点医院院长,他临危受命义不容辞,加强患者诊治,规范诊断流程,提升了治疗效果。

同时,太和医院成立由感染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中医科等相关科室专家组成的院级专家组;成立呼吸功能支持组、ECMO小组、气道管理组、免疫评估与免疫治疗组、循环功能管理组、营养与肠道微生物管理组、重症护理组、中医药治疗组等8个危重症患者诊疗支援组,搭建起较为完备的救治体系,有力保障了重症、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

作为市级专家组组长单位,太和医院主动担当起全市抗疫突击队、先锋队、主力军的角色,派遣强有力的专家团队无私支援兄弟医院开展防治工作。

“作为专家组副组长,我主要负责协助组长协调不同医院的相关专家到各家定点医院开展巡诊,主持会诊,评估患者病情,优化治疗方案,使专家组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确保取得最佳诊疗效果。”唐以军说。不惜代价竭尽全力救治每一名患者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从扩建病区、增加病床,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再到一人一策,精准施治……50多天来,市救治专家组奔走在抗疫最前线,与时间赛跑,同病毒较量,用行动践行初心,用担当诠释使命。

“当时,我市第一例高度疑似患者到太和医院就诊,肺部CT显示有明显阴影,我们立即启动院内应急响应,全院专家半小时左右到位并完成会诊,第一时间报告市卫健委,随后将患者转入市西苑医院进行诊疗。”唐以军告诉记者,没有新冠肺炎的治疗经验可循是所有医护人员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太和医院的许多专家多年来积累了大量传染病防治经验以及重症病毒性肺炎的救治经验。专家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和有关应急预案,结合国家发布的诊疗方案,快速确定诊疗流程,从轻症、普通、重症、到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做到因病施策、因病施治、有条不紊。

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治疗过程,往往既艰辛又危险。作为全市医疗战线的排头兵,全市包括外省及周边地区的疑难危重症患者首先选择太和医院。太和医院接手的一些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大都患有严重的基础性疾病,救治的风险和难度可想而知。丹江口市一例重症患者的救治情景,唐以军至今记忆犹新。他说,当时患者病情加重后,一度出现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脓毒症休克等情况,生命垂危。太和医院ECMO小组接到命令后,半小时内集结完毕,并于当天下午6点多携带ECMO等急救设备驾驶两台急救车火速赶往丹江口市,帮助患者恢复正常血压、心跳及维持呼吸功能。第二天凌晨3时许,将患者往太和医院转运,途中三次停车对患者进行急救;凌晨5时许,患者转运至太和医院后,随即转入负压隔离病房。全院专家不惜代价竭尽全力对这名患者展开救治,最大限度挽救和延续患者生命。

“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的一名脑出血患者,救治难度也很大。患者在安康市就诊时,当地医院因为医疗技术跟不上,建议患者出院回家。患者家属通过多方努力,将患者转送到太和医院。我们经过检查发现,他除了脑出血之外,还是一名新冠肺炎患者。”唐以军说,为这名患者做手术存在很大风险,如果不进行手术,患者很可能没有生还的希望。专家组综合研判后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为患者进行手术。庆幸的是,目前患者新冠肺炎已经痊愈,颅脑康复正在进行之中。

像这样的重症、危重症合并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案例还很多,有的患者突发阑尾炎,需要立即手术;一些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少数患者有孕在身,需要剖腹产;个别患者患有艾滋病,自身免疫力低下,给医护人员治疗造成很大心理压力。

“医者仁心,即使再难,我们始终没有放弃对每一名患者的救治。对于重症、危重症患者,专家组利用远程视频与武汉、广西等地专家进行会诊,加强与广西对口支援十堰医疗队协作,加大对县(市、区)对口医院的指导力度,有效提高全市新冠肺炎患者临床诊疗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目前十堰市仍是全省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率最低的地级市。”唐以军说。强化感控有效预防保障医护零感染

早在2月19日,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二科主任医师蒋荣猛、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控科主任吴安华等3位中央指导组医疗救治组专家,就新冠肺炎重症救治召开新闻发布会,他们一致认为:新冠病毒传染性极强!

对于医院来讲,如何做好院内感控,如何保障医护人员安全,也至关重要。

“我们要坚决防止医院成为传染源,坚决防止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感染!”唐以军介绍,在太和医院整体部署下,院防保感控处第一时间启动感染防护机制,对全院进行防控知识培训,印发感染防控指南,落实医护人员及入院患者相关防护措施。为一线医护人员,包括与太和医院一同支援定点医院的其他医院医护人员一样发放预防中药、滴鼻干扰素和注射胸腺肽提高免疫力。加强医院重点部位消毒杀菌频率,在全院拉开了一张防护网的同时,在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下,统筹调配N95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医用物资,优先保障高风险岗位使用,合理安排医护人员轮休,让他们始终保持旺盛战斗力。

据不完全统计,为打赢这场人民战争,太和医院累计超过500名医护人员轮番征战在定点医院、隔离病区、重症病房,有300多名医护人员鏖战发热门诊,参战科室达到50多个,累计投入医、药、护、技共2600余人。

截至目前,无一名医护人员在工作岗位上感染,真正做到了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放心。

唐以军告诉记者,纵观这次新冠肺炎的防治工作,我市的医疗系统做到了响应快、判断准、救治及时;做到了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在这次大考中经受了考验,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以太和医院为首的定点救治医院的责任和担当及实力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