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科室三迁,只为疫线保平安

2022年01月17日 10阅读 来源:十堰日报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护人员为患者采集咽拭子。

记者 李琳婕

一月下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在太和医院全面打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积极响应医院号召,扎实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李国义作为湖北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常委、太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深知疫情防控的重要性,毅然三次搬迁科室,带领全科人员奋战一线。三次搬迁,确保应收尽收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医院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坚决执行到位。”春节期间,太和医院急需改扩建隔离病房收治更多患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被紧急征用为隔离病区。

李国义回忆,正月初四中午,得知科室被征用,他紧急通过微信群通知员工腾空科室,全科人员积极响应无一怨言,无论是上班还是休息的同事,均主动回院参与科室搬迁任务。“我们一边搬家,一边照看在院患者,确保在最短时间内腾空病房,为改建隔离病区争取时间。”根据太和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罗杰统一部署,在护理部主任李龙倜和后勤部主任陈滋华协调下,仅一个下午,李国义和同事们就把科室两层楼九十个床位全部腾空,留下一个整洁如新的病区。据悉,春节期间科室曾先后完成三次搬迁,期间无一例安全事故发生。

在三次搬迁的同时,科室紧急抽调人员成立支援小队,火速支援前线。李国义告诉记者,由于疫情来势凶猛,发热门诊患者咽拭子检测任务越来越繁重,虽已年过半百,但李国义坚持上一线,承担咽拭子采集工作。1月25日至2月16日,他先后对感染隔离病房、重症隔离病房、发热门诊、儿童隔离病房医护人员进行咽拭子采样培训六次,带头为高危人员采集咽拭子,对具体操作进行示教,指出常见操作误区,确保精准采样,为患者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早出院打下了坚实基础。以身作则,全员争上疫线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李国义积极忘我的工作态度感染下,全科人员纷纷主动报名参加战“疫”。

科室护士长贾平临危受命担任重症隔离病房护士长,做好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护理以及医护人员防护检查等工作。“不同于普通重症患者,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90%的工作都是由护士近距离接触完成。”李国义说,为确保医护人员安全,缓解护理人员工作压力,贾平实行四小时工作轮岗制、小组负责制,根据小组成员工作经历和经验合理分工。

科室首批支援战“疫”一线的护士杜海霞,积极在发热门诊开展防控宣教工作,支援任务结束后再次申请到隔离病房继续战斗;作为第一个支援隔离重症病房的医生,为了减轻他人的风险,朱俊主动为患者取咽试子;护士张敏性格开朗,常用笑容温暖患者;高璐璐是科室年龄最小的护士,在市第二定点医院成为患者的贴心人;王书雯是科室全能人才,为上一线毅然放下家中不到两岁的女儿;行事洒脱干练的护士李斐然,在重症隔离病房时,为节省防护资源,从未准点吃过饭;既是科室党支部纪检委员又是耳鼻喉科专家的邹帆,义无反顾进入隔离病房投入一线工作;肖远俊是科室住院总医师,参加战“疫”后,每日最早去最晚归,电话24小时保持畅通……坚守岗位,安全实施诊疗

“虽多次搬迁,但科室门诊、急诊、专家门诊、病房仍平稳运行,一直为非新冠肺炎患者提供诊疗服务。”李国义说,除了投身一线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外,其他人员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伍启刚、何超、余滋中、简洁君、田磊等专家坚持每日坐诊,副护士长陈玲坚持每日查房了解患者情况,余滋中参与高危患儿抢救,田磊为一名急性喉梗阻患者进行急诊手术,门诊功能室主任李妮与同事一起保证功能室每日正常开放,为患者进行电子鼻咽喉镜、听力等检查。

此外,因新冠肺炎是呼吸道疾病,而耳鼻喉位于上呼吸道,并常常需要面对面给患者检查,这大大增加了医务人员感染的几率。怎样在防控疫情的同时,保证临床工作有序开展?这是李国义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之一。除了准备好充足的防护装备外,还对就诊患者认真做好筛查和体温测量,保障群众安全就医。截至目前,全科医护人员零感染。

疫情就是命令,责任重于泰山。疫情防控期间,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务人员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医者仁心、救死扶伤的职业素养,诠释了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的党员本色,彰显了包容宽厚、大气淳朴的太和人气质。未来,在李国义的带领下,他们将牢记“崇德精医

和道济世”的太和核心价值观,坚持奋战医疗前线,守护市民生命健康。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