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琳婕
送诊患者450人、出车转运患者233次、出诊571次、接诊7594人、护送新冠肺炎患者标本76次、运送抗疫物资18次……战“疫”期间,市太和医院急诊医学科医务人员逆风而行,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抢人,与“病魔”抗争。市太和医院急诊医学科到底承担了什么任务?这群人到底有多顽强?这些数字足可说明一切。而作为急诊医学科主任,首战告捷,方志成与荣有焉。与“时间”赛跑——送诊450人点点滴滴都是爱,一言一行总关情
战“疫”期间,急诊医学科始终是一派繁忙的场景。“吃饭快、走路快、说话快、出车快、接诊快……大家每天工作和生活的状态就是一个字‘快’。”担任急诊医学科主任前,方志成已先后在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工作21年,其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此次突如其来的抗疫急诊救护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急诊医学科是处置突发事件、意外情况、紧急情况最多,也是承担抢救任务最重的科室,疫情期间更甚。”自1月23日至今,47岁的方志成一直与全科医务人员共同坚守在抗疫一线。据悉,急诊医学科共28名医生、49名护士,其中门诊和抢救室配备7名医生,急救车队8人8车,他们除了需要完成特殊抢救、基层医院急危重症患者急诊急救、非急诊急救任务外,还协助其他科室开展抗疫工作。疫情期间,急诊医学科医务人员24小时在岗,风雨无阻、随时待命,守护患者生命。
方志成介绍,在抗疫工作中,急诊医学科主要承担新冠肺炎患者识别、筛查、救治、转运等任务。在急诊救护大厅设置分诊台24小时值守,同时严格按照诊疗规范识别、筛查新冠肺炎患者,发现发热合并呼吸道症状、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科室会安排专人引导其到发热门诊进一步诊治。“因部分新冠肺炎患者症状不典型或处于潜伏期、部分危重病人又必须现场先抢救后筛查,而急诊医学科经常接诊此类病人,所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医护人员暴露风险非常大,操作风险更大,工作难度比平时大几倍。”方志成告诉记者。
“疫情之初,科室用普通救护车承担转运患者任务风险非常大,之后‘韩红基金会’给医院捐赠了1台负压救护车,转运患者任务风险大幅降低。”方志成介绍,在此次参与抗疫急救任务的人员中,科室7对夫妻自疫情发生后始终携手共进,他们中既有负责转运任务的司机,负责护理任务的护士,也有负责救治任务的医师……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始终携手冲锋在前。截至目前,急诊医学科共为第一、第二定点医院转运新冠肺炎确诊患者137人,为其他救治点转运患者313人,运送新冠肺炎患者标本76次。与“死神”抢人——接诊7594人抗疫救护两手抓,筑牢急诊防护墙
特殊患者抢救,是急诊医学科最重要的抗疫任务之一。2月7日8时,方志成带领ECMO团队赶赴丹江口市第一医院传染科为一例67岁男性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实施体外膜肺氧和技术(ECMO)。“整个操作过程非常困难,手术时间用了接近3小时(平时1个小时左右)才完成。”方志成回忆,在返程途中,患者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不稳定,他们曾先后3次停车进行抢救,最终在第二天凌晨5时才赶回医院。
无独有偶。2月17日18时35分,一名脑出血患者由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人民医院转入科室抢救,方志成带领急诊医学科医护团队及时行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中心静脉穿刺、补液等对症治疗,并及时完善术前准备,同时安排医护人员携带呼吸机、监护仪等医疗设备,复查头颅、胸部CT,进一步明确病情后,转入住院部进行手术治疗,期间检查确诊为新冠肺炎,术后病情好转,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已转阴,目前正在治疗脑出血并发症。“整个急救过程参与抢救人员很多、风险很大,尤其是在前期未确诊、医护人员不知情的情况下抢救、操作,感染风险非常高,这对急救人员的要求之高可想而知。”方志成说,虽然长期在如此高危环境中工作,但目前科室医务人员未出现一例感染者。
据了解,在执行防疫任务的同时,方志成先后安排3名医生和7名护士、借出心肺复苏仪和血液灌流机等仪器设备支援医院其他科室抗疫工作。一次,重症隔离病房一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需要血液净化治疗,但患者高龄、肥胖、存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双下肢静脉、右侧颈内静脉闭塞等情况,血管穿刺技术难度大、要求高,再加上防护服、护目镜因素,难度可想而知。当对方请求支援时,方志成立即安排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曾桓超医师前去支援,并顺利完成任务。急诊医学科做了很多类似的支援工作,比如科室医生柴林长期负责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ECMO日常管理,护士肖燕、汪晓萍、梁元、周红等7人除了参与其他科室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日常护理工作外,还要完成血液灌流、血液净化、ECMO管理等。“因为防疫期间,有些科室是临时组建,人员来自多个科室、多个专业,有些对急危重症不熟悉,而我们又是这个专业,所以需要多出一份力。”方志成说。
疫情防控和日常救护两手抓,筑牢急诊急救安全防护墙。方志成回忆,疫情期间,科室曾紧急接诊一名高度信任、坚决要求到太和医院救治的孕妇。“当抵达患者家中时,发现她已经处于休克状态,医师现场紧急处理,途中搭乘电梯时,患者又出现心跳骤停,立即予以心脏按压,恢复后快速返回医院紧急进行手术,患者现已出院。”方志成说,“能与同事协力将病人的生命从‘死神’手里抢救回来,我认为是最幸福的事儿。”其实,将患者从“鬼门关”抢回的案例,在急诊医学科不胜枚举。截至目前,科室共接诊患者7594人,其中多次接诊急危重症患者。与“病魔”抗争——出诊571次风雨无悔抗疫路,一往无前勇担当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急诊医学科在市内已出诊489次、市外出诊82次,期间协助医院从武汉市运回抗疫物资13次、襄阳市运回抗疫物资2次、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漫川关镇运回抗疫物资1次、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运回抗疫物资2次。
为了更好更全面地发挥科室的作用,方志成从多方面着手,千方百计解决疫情期间患者就医等难题。加强与基层医院协作,如遇基层医院难以处理的情况,科室会立即出诊或者接诊,确保完成急危重症患者急诊急救。因防疫期间交通管控,对一些身体不适的老年病人,科室会及时安排车辆出诊。关爱住院病人,积极解决病人就餐等问题。“平时,这些都不属于急诊急救工作,但非常时期非常办法。”方志成说。
在完成抗疫及日常急救任务的同时,为确保急诊病区零感染,按照医院部署,方志成带领科室人员严格执行新冠肺炎诊疗规范,加强防疫卫生宣教,在全病区全天候多频次进行彻底消毒工作。“医院非常重视急诊急救工作,在疫情之初就把急诊医学科列入重点关注科室。”方志成说,医院加大对急诊急救工作的领导力度,不仅开展防护技术培训、做到防护物资优先保障,还紧急配置2台负压救护车便于转运确诊患者、配置2台无创呼吸机为病人服务。
方志成说:“有如此强有力的后方保障,我信心十足,将带领科室人员持续加强急诊急救工作,挽救更多患者生命。”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