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车零部件博览会现场特色产业集聚日益显现加快新经济产业园建设“服务+”活动精准招工龙门工业园一角特约记者侯化文
刘爱理
记者 马胜江
通讯员 计巍
今年6月28日至29日,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2020年上半年重点项目拉练活动,现场拉练10个县(市、区)17个重点项目。通过综合打分排名,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获得此次重点项目拉练第二名,奖励40万元。
近年来,经开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紧盯汽车产业及相关领域人工智能、新能源等绿色高端产业,不断加大招商力度,持续聚焦项目建设,全力推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9年,经开区实施重大项目110个,竣工投产43个,累计完成投资43亿元,其中产业项目投产32个,新开工22个。全年共谋划招商引资项目92个,新开工项目52个,其中在建项目34个,投产项目18个,亿元项目37个。项目个数、投资额、资金到位率同比分别增长70%、31%、20%,均创近几年最好成绩。精准定位抢项目
今年5月30日至6月2日,经开区主要领导带队赴河北雄安新区、天津、山东曲阜、湖北襄阳等地考察,学习了解产业发展、项目招商、园区规划等工作,同时对东部新城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和环境优势进行推介。中交雄安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民航机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均表示愿意与经开区深化合作。
近年来,经开区根据现有产业优势,精准定位有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新能源等领域,组建专班抢项目。
2019年,经开区派出专班在重点招商区域主要城市开展驻点招商工作,各片区招商专班充分掌握产业发展方向、投资环境、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以及发展规划、建设和产业情况,认真建立驻点区域十堰籍、湖北籍人士和在十堰市工作、学习、生活过的外籍人士信息库,以及驻点区域重点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大集团信息库,分析驻点区域产业分布情况,掌握驻点区域可能外迁、扩能企业情况及投资产业门类。在此基础上,根据经开区产业发展方向,精准定位目标项目,广泛宣传产业、区位、政策、环境等优势,主动拜访各类企业、产业园区和各行业协会,积极参与各类经贸洽谈活动、项目推介会等,努力结交一批有利于经开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企业家朋友,不断扩大经开区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此基础上,积极邀请客商到经开区参观考察,积极引进外来资金、技术、人才到经开区投资、合作、发展,组织联络驻地与经开区开展各项交流活动。
通过不懈努力,一批批适合经开区发展规划、有利经开区经济转型升级的项目纷纷落户。在6月24日召开的东风小康配套产业园招商引资推介会上,重庆双兵、重庆新谊松等10家小康供应商现场与经开区签订《项目建设投资协议》,预计总投资8.6亿元。
今年以来,经开区驻长三角片区招商专班共谋划汽车产业高科技项目等重点招商项目15个。其中6月1日至5日分别对接智能服务机器人项目、智能辅助驾驶项目,并达成前期合作意向。驻京津冀片区招商专班除完成雄安新区、天津、山东、河北等地意向投资企业对接工作外,还完成支持智能铸造产业园建设对口协作沟通以及智能农机、国素生态等对口协作项目投产达效推进工作。
截至目前,经开区共谋划2020年政府投资类和重大产业类项目13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1个,计划总投资270亿元,今年计划投资100亿元。今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集中开工项目45个,计划总投资92亿元。通过抢抓中央新增专项资金和地方专项债券申报机遇,推送上报新能源产业园等各类政策投向项目48个,总投资104亿元。优化环境稳项目
“真没想到这么快、这么顺利,我上午通过政务网申办企业,下午政务服务中心代办同志就把营业执照和免费的公章送上门了。”日前,十堰固德紧固件有限公司经理陈先生高兴地说。
据了解,6月18日上午,经开区行政审批局政务“店小二”汪孔鑫来到林安物流园,把十堰固德紧固件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和5枚印章送到公司负责人手上。
十堰市智慧农机产业园项目是经开区引进的中科院第三代智慧农机项目,也是北京十堰对口协作的示范项目,由十堰空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主要运用无人驾驶、集群驾驶、农业信息、气象信息、天地一体化网联等技术,生产研发智慧农机等产品,建成后可形成农机生产、科技研发和办公配套三大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园。
为推进智慧农机项目建设,经开区为该项目指派了“项目管家”和“企业管家”,提供“一对一、一站式”全程零收费代办服务。通过干部多跑腿、靠前主动服务、事前区域评估、代办帮办快办,项目实现了交地即交证、拿地即开工,为企业节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水土保持评估费、环评中介费等制度性成本1300余万元。
“政府高效的服务让我们感到意外,按我们以前经验来讲,办理项目验收手续至少也得一年,没想到现在时间很短,这对我们企业来讲,办事效率提高了,时间减少了。时间也是成本,这一点让我们企业深有感触。”十堰空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玉成说。
今年以来,经开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出了区域评估、环保管家、先建后验、联合验收等“政务套餐”,落实企业开办
“210”标准、工程投资项目“806040”标准,打造政务“店小二”品牌,推行“5+2”延时和代办帮办快办服务,让企业不“跑腿”、“证照”送上门,不断提高企业和群众办事获得感、满意度。该区持续创新审批服务方式,对工业项目审批实施“六个一”服务模式,即一个部门牵头、一个窗口受理、一本蓝图设计、一次会议联审、一名专业代办、一次勘查验收,将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涉及的规划、土地、消防、绿化、竣工等事项合并办理,由建设单位一次提出申请,联合验收窗口一窗受理,专业代办员跑腿、相关部门现场联合踏勘,统一反馈验收意见,真正实现了“最多跑一次”目标。
不仅在代办服务等行政审批方面让企业充满获得感,在帮助企业解困等方面,经开区也是不遗余力。今年3月下旬,经开区(招商)商务局在港澳工业园摸底调查企业复工复产的过程中,收集到十堰显隆华工贸有限公司因与东风公司配套生产汽车零部件存在缺乏流动资金困难时,积极与该公司相关人员深入研究,分析盘活现有资源,及时协调腾退厂房5000余平方米。同时,根据经开区开展百名干部进百企
“服务+”活动情况和区(招商)商务局现有招商资源,牵线10余家有投资意向的企业到十堰显隆华工贸有限公司现场踏勘厂房,最终十堰澳士力工贸有限公司和湖北续航工贸有限公司新项目“联姻”,决定“筑巢”该公司厂房。随着两家企业新上项目的投产,均可进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名单,不仅化解了十堰显隆华工贸有限公司流动资金困难问题,还实现了辖区企业合作共赢。脚踏实地建项目
“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紧盯既定目标、加强协作配合、加快建设进度,确保企业早建成、早投产、早达产,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6月9日,经开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柯贤国调研辖内部分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时说。
今年以来,经开区克服疫情影响,脚踏实地谋划重点项目建设,不断为培育经济发展后劲持续发力。在众多开建项目中,吉神房车、东风小康十堰乘用车项目等都是重中之重。其中,吉神房车是经开区引进的高端专用车项目,是拉长、延伸经开区汽车产业链的补链项目。该项目建成投产后,不仅将填补十堰中高端房车生产制造空白,更能推动十堰旅游市场提档升级,推动经开区汽车产业发展向更高质量迈进。为确保该项目早日达产达效,经开区各级各部门在切实为企业解决融资、用工等方面难题的同时,还积极帮助企业对接周边旅游市场及做好产品推广。
东风小康十堰乘用车项目由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位于经开区空港产业园,占地1919亩,总投资45亿元,主要建设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车间及试车场,定位为国内合资品牌中级车制造工厂标准的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工厂,设计产能每年20万辆,先期投放五款新车型(两款SUV、两款MPV以及一款电动车),全部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80亿元、税收7亿元,拉动十堰汽车零部件产业链产值超过1000亿元。
作为经开区举全区之力培育打造的本土汽车品牌,东风小康十堰乘用车项目的正式投产,不仅圆了十堰人乘用车梦,还将新增20万辆乘用车产能,全面形成“商乘并举、油电并重”的汽车产业新格局。
截至目前,经开区在建招商引资项目达21个,总投资87.73亿元,预计投产后总产值达408.8亿元,新增税收17.38亿元。主要包括石墨烯项目、环保覆膜砂生产和循环再生砂处理项目、智能房车生产基地项目等续建项目,以及中森沃滤清器项目、泰业车架项目、倍力汽车发动机油管项目等新开工项目。
直面挑战,抢抓机遇。目前,全体经开区人正铆足干劲,为把经开区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创新驱动的排头兵”而奋力拼搏。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