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的竹山唯康生态蛋鸡场丹江口市顺鑫牧业肉牛养殖基地房县聚鑫湖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记者 王雁博
通讯员 车群 王海洲
畜牧业,一头承载着农民发展养殖奔小康的希望,一头保障着百姓餐桌肉蛋奶的供应,既关系产业生态,又关系民生福祉,点滴不容有失。近年来,十堰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各项安排部署,切实抓好畜牧业稳产保供、动物疫病防控、动物产品安全监管、脱贫攻坚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等重点工作,全市畜牧业保持稳定、健康发展,时代牧歌响彻巴山汉水间。稳产保供惠民生
六畜兴旺,业兴家富,这样的田园牧歌在十堰各地纷纷唱响。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聚力主责主业,坚守使命担当,推动我市肉类、禽蛋等产量逐年增长,保供应惠民生。
猪肉在我国的菜篮子工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猪肉的供给不仅关系国计民生,还涉及从养殖到屠宰、运输的方方面面。近年来,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多措并举,通过引导规模养殖企业实施标准化改造,建设高质量标准化示范场;支持中小规模养猪场(户)改扩建、完善设施,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鼓励有条件的养殖场(户)抓住时机增养补栏促进生猪产能提升;加大政策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创新融资方式,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加大招商引资,积极与国内养殖、食品加工龙头企业等对接,吸引企业来十堰投资,其中,温氏集团与房县签约,投资8.6亿元建设一体化生猪养殖项目;东方希望集团与竹山县签约,投资20亿元建设100万头现代化生猪养殖循环产业基地项目。
同时,积极发展禽蛋、禽肉、牛肉、羊肉的生产,尤其是加快发展“短平快”的禽蛋禽肉生产,多渠道供应市场。
在保障产量的同时保证质量。在养殖环节,全力做好非洲猪瘟、H7N9禽流感等防控工作,全市多年未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在生产流通环节,通过全面强化检疫、加强兽药、饲料投入品监管等举措严格产品安全监管,对全市13个处理中心和84个收集点病死畜禽收集、处理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全监管和全覆盖,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心按照市防控指挥部职责分工,重点加强畜禽养殖、运输、屠宰场所防控,对办公区及养殖场户、屠宰场、无害化处理场、病死畜禽掩埋场点等重点区域和进出车辆全面彻底清洗消毒。结合人感染疫病情况,强化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环节家畜家禽的疫病排查,配合开展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的疫病监测。完善疫情日监测、日报告制度,对不明原因死亡的动物及时采样送检,并按规定报告。全力做好疫情期间畜产品稳产保供工作,协调化解饲料供应、贷款融资、屠宰销售等难题。积极谋划新冠肺炎疫情过后畜牧业发展工作,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精准有序复工复产。
同时,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该中心采取云视频、线上直播等方式开展标准化猪场建设、非洲猪瘟防控技术培训。结合精准扶贫工作,狠抓春季春繁春配技术服务,大力推广黄牛冻精配种、生猪人工授精、山羊(腹腔镜)人工授精技术及蛋鸡“124”、肉牛“场床一体”等标准化规模养殖新模式,指导养殖场(户)科学生产,提高养殖质效。上半年,全市累计出动技术服务人员600余人次,开展畜禽繁育、疫病防控、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各类技术培训30余次。积极指导丹江口市畜牧技术推广站按照“五到位”总要求,开展全国基层畜牧技术推广示范站创建工作。脱贫攻坚战果丰
畜牧业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贫困家庭实现稳定脱贫的主导产业。多年来,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广大干部职工全面提高服务脱贫攻坚的能力和水平。
在精准扶贫实践中,该中心突出畜牧产业主体地位,着力做好良种提供、技术服务、疫病防控等方面工作。鼓励农户因地制宜发展白羽乌鸡、马头山羊、郧巴黄牛等特色畜牧业,培育养殖大村、专业大乡。持续培育扶持一批畜牧龙头企业,保持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扎实做好联系村各项帮扶工作,进一步巩固帮扶成效,在整村出列的基础上加快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村。先后为丹江口市官山镇铁炉村、郧西县六郎乡康家梁村、郧西县湖北口回族自治乡坎子山村、竹山县宝丰镇车家沟村等其他市直单位帮扶村落实畜牧产业扶持资金,帮助发展畜牧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去年,中心组织市县乡三级专家服务团队为养殖户提供畜禽养殖、疫病防控技术培训和服务200余次。优先扶持养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养殖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畜牧企业吸纳贫困户就业、带动贫困户发展,走“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脱贫之路。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各县市区相继出台政策文件,投入6000余万元专项资金扶持贫困户发展畜牧业。扎实开展“四双”驻村帮扶,加大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美丽乡村建设支持力度,制定完善《精准扶贫以奖代补扶持办法》,巩固脱贫成效,为圆满收官打下坚实基础。
为给畜牧产业扶贫工作提供及时有效技术指导和服务,全市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充分发挥技术优势,调动技术力量为畜牧产业扶贫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成立市县两级精准扶贫专家服务团队、各县市区畜牧兽医服务中心成立县乡村三级精准扶贫专家服务团队,按照猪、牛、羊、禽、蜜蜂等养殖种类成立5个精准扶贫专家服务团队,定期和不定期到各贫困村、贫困户开展养殖场选址、圈舍设计、畜禽引种、动物疫病预防、环境消毒、饲养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指导,解决生产难题,帮助贫困户养有所成、养有所得。编印《精准扶贫科学养殖技术问答》,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结合我市扶贫工作实际,将可操作、易推广、实用性强的养殖技术汇编成册,涵盖了猪、牛、羊、禽、蜂的饲养管理、疫病防控、圈舍建设等基本技术,内容通俗易懂、简单明了,根据各地需求及时把手册发放给从事畜禽养殖或有意发展畜禽养殖的贫困户,指导和帮助贫困户科学养殖,降低养殖成本,提升养殖效益。加强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积极参与实施“全市一村多名大学生”培养计划,做好贫困户养殖技术培训,全市各级畜牧兽医部门把对贫困户养殖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从良种引进、饲养管理、种草技术、合理轮牧、疫病防控等方面对贫困户进行养殖技术培训,全面提升贫困农民科学养殖知识水平和技能。
通过培育市场主体,做好示范带动;畅通供销渠道,形成产业链条;完善政策支持,引导产业发展,让“精准脱贫、畜牧先行”成为全社会共识,畜牧产业在脱贫攻坚中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绿色发展路康庄
走绿色生态可持续的畜牧业发展之路,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蹄疾步稳、风正帆悬。
坚持生态绿色发展,积极创建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大力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力争2020年底全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5%以上,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置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畜牧业环境综合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大。严格落实畜禽养殖“三区”划分规定,强化养殖环境综合治理,实行“一场一策”、台账管理。全面推行种养结合、有机肥加工等循环利用技术。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61”产业强农提质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百亿元草牧业建设。积极推动奶业振兴,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建设优质奶源基地,推广
“奶农+合作社+公司”发展模式,支持和指导奶农发展乳制品加工。继续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活动,创建一批生产高效、环境友好、产品安全、管理先进、防疫规范的标准化示范场,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加快推动三产融合。加强沟通协调和技术服务,支持张湾区政府加快推进畜禽屠宰加工产业园区建设,力争2020年底完工。加大招商引资和本土屠宰加工企业整合力度,形成产业集群,打造优势品牌。鼓励畜产品加工企业围绕马头山羊、郧阳白羽乌鸡等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市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利用电商等多种平台进行整体品牌包装和营销推广,不断提高竞争力。以竹房城镇带和汉江生态经济带草牧产业为依托,鼓励支持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培植规模适度、生产集约、管理先进、效益明显的现代家庭牧场,打造一批草牧业体验园、生态观光园、牧家乐等乡村旅游休闲产品。
全力开展文明共建。2019年,中心累计向村、社区捐款捐物价值50余万元。支持精准扶贫包联村开展“厕所革命”和美丽乡村建设,推进文明农户评选,并予以奖励,引导群众在脱贫增收的同时,移风易俗,改变不良习惯,树立文明新风。深入包联社区开展宣传走访和志愿者服务,确保
“创文”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
今后,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将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和技术服务,优化畜牧企业发展环境;围绕打赢
“三大攻坚战”,科学谋划
“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稳步推进畜牧兽医机构改革;继续在全市畜牧兽医系统推广
“三式工作法”,深入开展
“立讲树”活动,强化履职尽责;进一步加大综治、法治、创文等各项工作争先创优力度,全面提升全市畜牧兽医工作整体水平,奏响新时代嘹亮牧歌。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