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拴群 王全林
陈启德是郧阳区青山镇周家河村五组一位普普通通的庄稼汉,几年来,他不等不靠,硬是凭着自己的苦干实干加巧干,成功实现脱贫致富目标,并带动左邻右舍共同脱贫致富,受到村民交口称赞。“再穷不能穷教育”
陈启德现年57岁,不多言不多语,家有三口人,前些年还供养了一位90多岁的近亲老人白世举,妻子赵宽兰患有慢性胃病,无法下地干活,长期治疗的花费,让一家人的生活雪上加霜。女儿看到家庭困难,多次要求辍学回家帮衬家里,都被老陈坚决拒绝。老陈心里记着一句话:
“再穷不能穷教育。”他硬是挺直腰杆,尽全力供女儿读完大学。2014年,陈启德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但他并未因此坐等救济,而是不等不靠,面对青山绿水立下了雄心壮志: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利用自己身体好干劲足的优势,全面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努力实现自主脱贫。“办法总比困难多”
“办法总比困难多。”陈启德说。他结合自家房前屋后空间大、附近土地适合种植、林地水沟适合养殖的特点,在驻村工作队大力支持下,先后养殖猪、牛、羊、鸡、鸭、鹅等畜禽,并配套种植玉米、红薯、小麦、油菜、花生和蚕豆等作物。
在脱贫的道路上,风里雨里处处可见老陈的身影,起早贪黑成了老陈的家常便饭。可想而知,陈启德的日常劳作有多辛苦。乡亲们常夸他是一位累不垮的
“铁人”,他笑笑说:
“我觉得就是有使不完的劲儿,党的政策这么好,既扶持种植、养殖,又发放种苗,还给产业奖补,我没有理由不好好干呀。”
陈启德不仅在种植养殖上下功夫,而且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常常跟着专业人员学知识学技术。在香菇种植中,陈启德不仅通过视频学习,还专门到镇上学习专业技术,并为本村香菇发展积极出谋划策。
2018年,陈启德养殖猪3头、牛5头、羊16只、鸡60只等,实现收入3万余元;种植玉米5亩、红薯3亩、油料2亩等,实现收入1.2万余元;承包集体鱼塘,实现收入1万余元;利用农闲时间从事修路工程、香菇种植和房屋修缮等,增加务工收入5000余元。稳定的收入不仅保证了全家人吃不愁、穿不愁,而且陆续还清了前几年的借款。
很快,陈启德一家人住上干净舒适的110平方米的混砖两层房,女儿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妻子的病情经过及时治疗,也出现明显好转,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吃水不忘挖井人”
“吃水不忘挖井人,脱贫不忘报党恩。”这是陈启德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陈启德一家如期实现了脱贫,他没有忘记周边的乡亲们,在村组开展的十星级农户创建和爱心超市活动中,他总是第一个报名参加,热心参与各项公益活动。他家的晒场就是村组的会议场、活动场,会议用的桌椅和茶水,他都会提前张罗,在农户的文明评选投票中,他家得票总是名列前茅。
今年疫情期间,他借助家住路边的便利,主动当起防疫宣传员、消毒员、劝导员,不仅自己不串门、不聚集、不扎堆,而且主动向村民宣传防疫知识和各项规定,他还承担清洁消毒工作,维护环境卫生。
陈启德和妻子一起,把同村年过九旬的近亲贫困户白世举接到家中同吃同住,照料老人饮食起居和医疗,每天饭好后第一个送到老人手中,使老人安享晚年直至去年过世。如今,陈启德一家照顾老人的美德,在十里八乡广为传颂。
由于陈启德在脱贫路上积累了较丰富的种植、养殖经验,村民们都乐意向他请教、请他帮忙,他总是热心出手相助。村民陈启平在养牛上不得要领,陈启德就手把手地教,遇到特殊养护时期,干脆把牛带回家养几天,切实帮助乡邻共同致富。
部分农户天干时水源不足,陈启德主动带领大家寻找水源、分析地下水走势,尽可能为大家提供帮助。最近陈启德又在帮乡亲们琢磨批量孵化小鸡苗的新技术……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