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经开区全面按下复工复产“快进键”
记者王雁博 特约
疫魔肆虐之时,英雄用武之地。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遍地英雄下夕烟”,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力保山河无恙、民生无失,交出了沉甸甸的战疫答卷;
复工复产之日,引擎发动之时。经开区“弄潮儿向涛头立”,抢先按下“快进键”,跑出
“加速度”,争当“火车头”,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不断赶超,关山飞渡。精准战疫:
千磨万击还坚劲
作为十堰汽车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地,经开区与武汉和外界的交流往来格外频繁。疫情暴发虽然猝不及防,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应对却纲举目张、有条不紊——
科学应对把握全局。乱云飞渡仍从容,靠得是
“指挥若定失萧曹”的战略定力。疫情暴发后,经开区迅速反应、科学决策,率先启动全面落实全民居家隔离措施,全面实施包括发热病人在内的辖区居民大起底、大排查措施,全面加强包括一线人员体检在内的防控人员防护措施,全面实施战时奖惩和追责问题机制等
“四个全面”工作,下好“先手棋”、落实“关键子”。紧接着,落实发热患者“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五大举措”相继出台,贯彻落实上级疫情防控要求的“四个务必”紧随其后,营造出疫情防控决战决胜的良好大环境;大员上阵筑牢防线。疫情发生后,经开区全面实施7位班子成员和2名县级干部下沉一线,包村驻点,下沉领导“帮工不监工、干活不派活,当战斗员不当指挥长”,全面加强村(社区)基础防控力量。在战疫攻坚阶段,经开区又全面展开疫情防控“清零行动”,对发热留观、集中隔离、密接者流调做到应调尽调、应治尽治,确保“存量清零”;严格落实三个全覆盖,守住重点人群,确保“增量清零”“变量清零”;按照分类分级管理原则,由驻村(社区)领导与9个村(社区)签订创建无疫村(社区)责任状,以创建助推歼灭战、实现“清零”目标。战疫至今,经开区分两批申报争创无疫村(社区)和无疫单位,累计创成无疫社区2个、村4个,创成无疫单位43个。抓住关键破解难题。在疫情最吃劲的关键阶段,经开区坚持问题导向,全力以赴落实严管控、重点查、闭环治、全民防、强党建“五项举措”,科学沉着应对,有效破解无症状感染者甄别难、不明原因感染者溯源难、隐瞒病情患者排查难、非常规症状感染者诊断难“四个难题”。让党员干部成为攻坚克难的“领头雁”,经开区注重发挥临时党委战斗堡垒作用,在柯家垭村、光明社区、马路村、马路社区、中观社区、白浪村6个重点疫情风险区域成立临时党委,建立28个临时党组织、212个党员责任区,47名市直党员干部组建突击队,重点做好“六个落实落细”,落实落细最严格的小区(村)封闭全覆盖,落实落细筛查甄别全覆盖,落实落细信息及收治工作闭环,落实落细全民春季流行病预防行动,落实落细党建引领,把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延伸至“最后一米”,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化危为机固本培元。战疫当中,经开区积极向市委、市政府争取正式设立疾控中心,进一步健全体制、规范机构和人员,为做好疾病预防及控制管理工作提供保障,也为今后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夯实基础;让战时机制成为基层治理的常态化保障,经开区充分发动群众,打造“永久牌”楼栋长,砌护小单元“防火墙”,将9个社区(村)累计排查出的24536户精细划分成590个楼栋(片区),2310名党员干部和志愿者驻点担任“楼栋(片区)长”,实施“4+1”模式,重点关注全区2172名“六类困难弱势”群体,在战疫后半程就地转入常态化精准帮扶模式。目标明、措施实、执行严、战果丰,经开区得以较快实现“清零”目标,并加速驶上复工复产快车道。复工复产:快马加鞭未下鞍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产业经济,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早在战疫白热化的阶段就已经着手准备复工复产相关事宜。待战疫胜利曙光初现,立即产业复苏东风劲吹——“四码”全覆盖,快速复苏“驷马难追”。早在2月下旬,经开区就在全区有的放矢推广“健康码”“小管家”“小战士”“小帮手”打码活动,做到“人人必有码,天天须打卡”“红黄缓出门,绿码必放行”,申请健康码覆盖率一直位居全市第一。这一举措不仅筑牢了疫情防控的“闸门”,也打开了复工复产的“方便之门”,众多劳动者可以凭借健康码第一时间返回工作岗位,开足生产马力;
打好“提前量”,争分夺秒赢回先机。3月8日晚8点,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包车赴郧西县、郧阳区、竹溪县、竹山县、房县等地,把东风小康、十堰倍力、东风采埃孚等企业的36名员工顺利接回厂区集中入住。这是经开区下出的又一步复工复产“先手棋”。该区采取最严格的防控举措、最贴心的“点对点”服务、最实用的疫情甄别,最给力的人才就业政策,充分做好企业复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为全面复工后企业产能恢复积极争取时间。
严格管控,复工复产安全第一。为支持企业坚决落实全封闭管理的防控措施,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解决企业员工体检和集中食宿等问题。该区要求企业员工复工前必须接受体检,区人民医院每人仅收100元,剩下的费用全部由区财政承担;鼓励全员服用中药,通过增强员工抵抗力,进一步做好春季传染病预防工作,按照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冠肺炎2号药方配制的药饮,每付中药区财政补贴5元,企业员工只需支付15元。同时,经开区在新能源记者侯化文
刘爱理产业园职工公寓、加快装修的东风小康新建项目生活区公寓楼、辖区学校学生宿舍等调配出单身宿舍可安置4000人住宿,一举解决了重点企业复工复产员工集中住宿的问题。
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把经济发展作为开发区的生命线,在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在2月初就出台了《关于做好工业企业复工和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辖区企业未经指挥部许可,坚决不得擅自复工。对提前返岗做复工准备的企业和员工,提出“五个严禁”“九个一律”“两个确保”“三个必须”“两个承诺”的审批程序。通过十堰“e出行”审核通过的员工,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采取本市内
“点对点”包车接运服务,所有返岗员工进行流调比对,全员肺部CT检查费减免优惠,优惠中药费用倡导春季中药预防,出台成本价购房、现金奖励的人才就业政策等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复工前,工业企业全封闭管理措施落实到位、人员体检和春季中药发放到位、人员统一食宿安全管理到位、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到位。
截至4月25日,经开区工贸企业复工率达92.98%,其中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100%,限上商贸企业复工率100%,物流企业复工率100%,在建重点项目复工率100%。砥砺发展:
直挂云帆济沧海
因疫情而被迫按下的“暂停键”,如今早已换成了“重启键”,甚至“快进键”。经开区一边拧紧复工复产企业的“安全阀”,一边加紧打造助推企业更好更快发展的
“新引擎”——
创新管服机制,复工复产快人一步。经开区结合实际建立完善以“人员安全”为核心的审查备案+“保姆式”服务工作机制,在常规防控措施的基础上,采取
“全封闭管理+中药预防”的双保险措施,为辖区企业筑牢“防火墙”,蓄满发展动能。经过疫情考验,开发区无一家企业因疫情影响产业链供应,另有10余家企业因管控有力提早生产而扩大了市场份额,受到上游主机厂嘉奖,辖区企业家发自内心这样评价:面对疫情“所幸生在中华家”,企业复工“幸而落户开发区”。
切实服务企业,切实投入真金白银。虽然疫情防控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经开区对企业、企业家的帮扶措施不变、力度不减。该区在落实国家、省市减税降费贴息政策的同时,先后出台了企业员工体检补贴、中药预防补贴、新增上岗人员一次性专项补助、免费接送外地员工、免费提供住宿等一揽子“真金白银”惠企政策。同时,协调金融机构为辖区企业注入“金融活水”破解燃眉之急;迅速推出《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十条政策意见》《支持企业共渡难关的十条政策》等,充分释放政策红利;积极组织网上招聘,发布《鼓励各类人才到辖区企业就业的意见》,破解企业用工难题;结合辖区实际,通过减免中小企业房租、延期办理纳税申报、实行投资项目在线审批措施,竭力为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减轻负担……从保安全、稳就业、增补贴、减费用等方面多管齐下,为复工复产企业吃下一颗又一颗“定心丸”。
据统计,疫情期间,经开区金融机构累计为辖区企业办理展期贷款5.13亿元;新增贷款1.85亿元;降率减息14.85万元……优惠政策接连出台,相关单位频频发力,为辖区企业有序、稳定、安全复工复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马不停蹄,人不下鞍,经开区正全力以赴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在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征程上留下了铿锵足印、发出了豪迈先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