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小康乘用车项目全景图东风特汽车展现场易捷特新能源乘用车生产线一流的汽车生产线十堰明诚线缆有限公司汽车电缆技术改造项目特约
记者 侯化文 刘爱理
记者 马胜江
通讯员 常宏
以汽车整车制造和汽车汽配制造为主的传统支柱产业根基深厚,以新能源、现代服务等为主的新产业蓬勃发展。近年来,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市“一心两翼三高地”区域和产业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在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不断取得新进展。
2019年,经开区工业投资增长21.5%,技改投资增长20%,分别位居全市第一和第三。全区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5%;财政总收入和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分别增长68.7%、38.7%,位居全市第一;新增市场主体2194个,占前5年总和2425家的91%;新进规上企业22家,限上企业7家,高新技术企业26家,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在商务部组织的国家级经开区考评中,该区有24项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新经济培育、新技术研发方面,经开区汽配人网获批工信部2019年国家级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项目,华阳汽车制动器公司成为全市唯一一家“新三板”上市公司,中尔车轴公司“周盘式制动器的研究和应用”成为全省唯一上榜交通部“平安交通”创新发明案例。传统产业稳步发展以汽车整车制造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为主导,以及围绕这两大主导产业形成的装备制造业、外贸出口业,是经开区四大传统产业,也是其他新产业发展的“土壤”、形成的“根基”。长期以来,在经开区精心打造下,已在汽车产业领域形成强大影响力,正稳步发展。
在汽车整车制造方面,经开区聚集了东风小康、东风特汽客车、东风特汽专用车、湖北帕菲特、湖北世纪中远、湖北神鹰改装车等8家整车生产企业。其中,以东风小康为龙头、以龙门工业园为载体,围绕国内外市场需求,形成了年产量100万辆整车的生产能力,产品涵盖重、中、轻、微型商用车和各类自卸车、罐式运输车、环卫车等专用车,广泛应用于道路维护、消防安全、旅游休闲、野外生活服务、工程作业、散料运输、高压输送、保温冷藏等领域。
在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方面,在整车企业带动下,经开区聚集了韩国三立、德国采埃孚等国际知名零部件企业和泰祥、万联达等国内领先汽车零部件企业1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0余家,产品品类齐全,从汽车发动机到螺丝钉都有涉及,除服务东风公司外,还为全市乃至全国各类整车企业提供全产业链服务。
在装备制造业方面,经开区围绕汽车产业培育了高周波、先锋模具等一批小有名气的装备制造企业,聚焦发展汽车模具、机床、机电一体化设备及节能环保成套设备。
在外贸出口业方面,依托整车、零部件和装备制造优势,经开区培育了平云工贸、美格奈特、松林工贸等知名整车和零部件外贸出口企业,产品出口到东南亚、非洲、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新型产业蓬勃向上
十堰因车而建,因车而生。对于经开区来说,围绕汽车产业链延长发展新型产业不仅顺理成章,而且充满优势。过去几年,经开区凭借汽车产业链延长,围绕汽车传统产业已有的牢固基础,不断培育新兴产业,形成了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
在乘用车整车方面,随着东风小康迁建项目和东风易捷特新能源汽车项目建成投产,经开区将具有年产30万辆乘用车的生产能力,积极推动十堰市由商用车、汽柴油车为主转向“乘商并举、油电并重”的中国现代汽车城发展。目前,东风小康十堰乘用车项目已进入联调阶段,易捷特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则针对欧洲市场研发新车型,在保持国内市场份额的同时,预计全年可出口新能源乘用车6000辆,吉神房车等项目落地更为经开区房车市场增添了新动能。
在新能源整车及零部件方面,经开区已有4家企业取得了国家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并引进了十堰吉神年产1万辆智能房车生产基地项目和第三代农机装备生产中试基地项目,具备年产20万辆新能源整车能力。同时引进了东风力神电池、十堰利同电池等新能源核心零部件企业10余家,引导辖区精密动力、车仪电子等10余家企业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并建设了十堰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为新能源核心零部件企业提供“拎包入驻”的重资产服务。
在现代服务业方面,围绕汽车市场和汽车文化,以林安物流园为龙头,把现代物流和商业综合体有机结合起来,定位于汽车文化、汽车会展和订货会、专业物流几大板块,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全力打造“中国(十堰)国际汽车会展中心”和十堰市新能源汽车展示中心。除此之外,经开区还逐步形成了汽车后市场服务、电子商务及会展、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创新思维激发活力
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实现经济提质增效。长期以来,经开区始终保持创新思维,以务实重行的实干精神,激发全区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大活力。
抓产业效益提升。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该区于2019年出台《支持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意见》,积极推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争创“隐形冠军”。目前,辖内东风小康等27家公司共争取转型升级资金418万元;包括万联达、明诚线缆在内的10余家企业已完成技术改造,预计可新增产值5亿元;湖北帕菲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申报了湖北第二批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企业,有力提升了企业发展效能。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通过“十堰汽车汽配产业带网上平台”建设,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搬上互联网,利用亿脉科技公司技术和平台优势帮助工业企业拥有自己的网上销售和展示平台。积极引进和扶持米纳电商、汽配人网等汽车汽配互联网企业进入林安物流园,建设“网络带货”直播间。
抓区域协调联动。近年来,经开区不断强化战略合作,先后与北京中关村、京城机电控股有限公司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推动产业上下游发展。其中,在北京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十堰)孵化基地,已有20余家初创型企业入驻,涉及新能源、新材料、汽车零部件制造、文化创意、网络技术等多个领域。技术合作不断加强,按照探索科技成果产业化新路径的理念,经开区在引进产业的基础上,对技术研发成果及平台共享模式进行探索,结合中科院智慧农机、万华集团智能装配建筑等项目,遴选本地富有实力的企业共同参与研发,探索建立技术落地、人才培养、装备制造等平台机构,推动科技成果落地。
抓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以东风小康为主体,构建智能汽车业务生态和超级联盟产业园建设;以东风力神为主体,推进动力电池生产及研发的新能源产业园建设;以中科院和帕菲特合作为契机,推动智慧农机产业园区建设。通过推动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快对高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利用,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抓产业创新联合体培育。以天运为龙头组建电子电器产业联盟、以东风力神为主体组建新能源产业联盟、以华阳为主体组建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联盟、以泰祥为主体组建发动机核心零部件产业联盟、以帕菲特中试基地为主体组建智慧农机产业联盟。通过培育产业联合体,引导创新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保障科研与生产紧密衔接,实现创新成果快速产业化,促进技术集成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前瞻意识谋划转型
今年第127届网上广交会第三天,在十堰跨境电商直播基地参展的十堰松林工贸有限公司成功对接国内外客户3000余个,斩获订单50万美元。这得益于经开区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抢抓5G技术布局先机的前瞻意识。
今年3月27日,经开区与中国移动十堰分公司签订5G战略合作协议,推进“5G+智慧经开区”建设,根据合作协议内容,今年经开区将建设70个5G站点。目前,已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林安物流园和空港产业园开通18个5G站点。同时,将在林安物流园率先打造5G制造业应用示范场景,盘活林安物流园存量资源,建设汽车汽配线上线下、内贸外贸融合智慧园区,一方面以“云展销”和“网上车城”为抓手,将十堰汽车汽配产品信息推向云端,另一方面通过大数据分析,为线下物流配送提供精准信息服务。
与此同时,经开区将抢抓国家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机遇,在5G网络支撑下,结合汽车产业优势和东部产业新城建设,迅速启动智慧出行、智能充电桩、无人驾驶试验区、智慧工业园区、智慧政务、大数据中心、汽车电子商务等
“5G+智慧经开区”系列数字经济项目,培育5G领域新产业新项目,为经开区产业向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推动经开区高质量发展。
到2022年,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亿元、工业总产值500亿元、外贸出口2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达2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亿元,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指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到“十四五”末,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0亿元、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外贸出口5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达3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亿元……未来蓝图已绘就,只待奋力向前行。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全体经开区人正一路高歌、砥砺奋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