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天河观鸟

2022年01月17日 10阅读 来源:十堰日报

■杨洪霞堤上的柳树映在清澈的河水里,泛出一片浓郁的绿色。河边,两三个摄影爱好者在拍鸟,还有几位老人在钓鱼。我远远给他们打招呼:“有鱼吗?”一位老人回应:“别过来,水太清,鱼看见人影就不上钩了。”

这条河是天河,位于郧西县城。5条玉带似的河流汇聚呈“人”字形,从县城流淌到汉江,水深且碧。

到郧西县城,先看到的不是县城,而是水和桥。

郧西县早年曾建设过一座汉江大桥。那座桥就像当年红军飞夺的泸定桥,两岸用锚锁定钢索,在钢索上铺上枕木,汽车就这样通过。这座桥是建于1988年的羊尾汉江索道桥。当时因经济落后,只能选择建简易桥。因索道高悬空中,无任何支撑和着力点,汽车驶上去晃晃悠悠,整座桥和汽车都在摆动。这座桥直到几年前才被废弃,由新的郧西将军河大桥所取代。

郧西织女河上有一座“渡春桥”,这座桥呈弯月形,长、高各12米,由能工巧匠钻凿而成。桥面坡度很大,南北两头砌有台阶,只能供行人步行。也许是因为当时交通不发达,设计者没有考虑到车辆的通行问题。

桥的北边有23级台阶,南边有19级台阶,用青石板砌成。桥中间有一个6米长、3米多宽的矩形平台,由6块大青石铺成。桥的两旁有石柱、石栏,石柱共有24根,石栏也是人工凿的1米长的青色石板,两头凿有桦。石柱上刻有诗文:“三千年前会秦楚,五百里内划荘園。遊勝有人揽月宫,问津此处近天河。解鞍得句秦淮海,题柱谁才杜少陵。汉上丈人日抱瓮,商山太老行千足。”至今,仍清晰可辨。

织女河岸杨柳成荫,远观可见大榆树一棵,高三四丈,枝叶茂盛,好似硕大华盖,罩于渡春桥上。桥上行人漫步,桥下流水涓涓,桥东闹市繁华,桥西青山耸立,构成一幅美丽的“月桥衬柳,柳映月桥”天然画卷。

今天的郧西县城共有38座桥。这些桥,见证了郧西的风物变迁、岁月流转。正如著名桥梁学家茅以升所言:“桥是放大的板凳。”尤其是在郧西这样的小城,一条条“板凳”纵横在灯火湖山间,人们休憩往来,“恬静似神仙”。

梁式桥、拱式桥、刚架桥、斜拉桥、悬索桥,郧西应有尽有,成为这里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人勤春来早。村民赶着耕牛走过河边,瞬间就勾勒出“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画面。

第一次来拍鸟的时候,河里的浮萍和水草已长出了新芽。看着缓缓流动的河水,我觉得时间慢了下来,心也静了下来。我站在河边,拿出望远镜观察在河边飞翔的小鸟,它们时而翱翔起舞,时而卧波嬉戏,与青山绿水一起构成一幅美丽画卷。

除了黑翅长脚鹬,在附近田间和芦苇丛中,还能看到羽毛鲜艳的鸳鸯、白骨顶、琵嘴鸭等。平日见得最多的是黑水鸡和白鹭,它们经常一群群地在水里或树上栖息。

同行的摄影爱好者贾庚春常年拍鸟,他这些年在郧西境内拍过上百种名贵珍稀鸟类。他说,郧西境内栖息着150多种珍稀野生鸟类,其中有世界30种最濒危鸟类之一的海南虎斑鳽,有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红腹锦鸡,有列入联合国《濒危野生动物名录》的黄脚渔鸮和雀鹰等。

钓鱼的老人回忆,三十多年前,郧西的河水清澈甘甜,两岸绿柳成荫,居民们生活用水全部直接从河里取用,河里鱼虾种类繁多。后来,河水被污染,变得浑浊,漂浮着垃圾,居民们不愿意靠近河边,更别说游泳、钓鱼了。近几年,政府号召大家从搞好环境卫生和修复水系生态开始,恢复两岸植被,清淤疏浚河道,打造“天河水乡·七夕画廊”,让水更清、岸更绿、河更畅、景更美。政府投资近10亿元恢复河流生态,打造山水新城。为治理水土流失,郧西人民发扬“钉钉子”精神,请有资质的专业绿化公司种树,种下的树苗棵棵成活。如今,天河的水质已达到三类水质,成为了鸟类的天堂。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