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青少年户外培训基地项目建设现场重庆国瑞欢乐世界效果图汉水九歌效果图
记者 马胜江
通讯员 孙海红
近年来,特别是我市文旅部门实现机构整合、文旅融合以来,全市文旅事业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紧紧围绕“文以载道、旅以致远、体以强身、广以弘美”的总基调,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各项事业不断实现新飞跃,谱写出文旅融合发展新华章。严抓党建作风实
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断强化“四个意识”,始终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一直以来,全市文旅部门把抓好党建作为推动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强政治后盾,不断强化学习,严格落实监督执纪,充分凝聚起干事创业强大合力。
严抓政治思想。全市文旅部门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纳入党组中心组和“支部主题党日”“三会一课”学习内容,形成“党组书记带头讲、党组成员主动讲、支部书记深入讲、党员干部扎实学”的浓厚氛围;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严格落实党组议事规则、“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实施办法,对党风廉政、人事任免等进行集体研究、民主决策;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进一步加强市直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制定下发《关于推进市直文化和旅游系统党建“六化”管理工作的通知》,形成一级抓一级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认真落实党组主要领导与党组成员,党组成员与分管科室、党建工作联系点书记,支部书记与支部委员、支部党员谈话机制,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有关程序开展选人用人工作;坚持开展基层党支部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民主评议党员和“双十星”评议工作。近年来,在助力我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文化+旅游助力精准脱贫等工作中取得良好成效。
严抓主题教育。市文旅部门党组准确把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各项要求,确保主题教育在市文化和旅游系统见实效。制定印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施方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计划》,明确时间表、任务书,成立9个巡回指导组开展分层分类、跟踪指导。仅去年,组织集体学习12次,参加读书班累计350余人次;完成高质量调研报告8篇;筹措180万元采购80套体育健身器材分别安置在70个社区和小区;清退整治市群艺馆、市图书馆被挪用的公共文化场地5000余平方米。
严抓监督执纪。市文旅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决策部署,严抓监督执纪。仅去年一年,开展廉政谈话共计80余人次,多次组织系统党员干部开展专题知识测试、参观警示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片;深入开展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经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私车公养等违纪违规行为专项整治,以及公职人员及其亲属违规享受城乡低保和保障性廉租房等专项整治工作。全年共给予党内严重警告1人,政务撤职1人,行政警告6人,诫勉谈话2人,批评教育15人次,谈话提醒12人次,通报批评3人并责令写出书面检查。全体干部职工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大局意识,积极参与支持改革,服从组织纪律,实现了干部队伍“思想不滑坡、工作不断档、作风不减弱”。项目带动产业兴
今年6月23日,竹溪县举行岱王沟景区开发建设项目签约仪式,计划投资1亿元围绕景区景点打造和配套旅游基础设施、休闲康养、公共服务等方面建设。
近年来,市文旅部门坚持项目带动,不断实现文旅深度融合,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全力推动文旅项目建设。投资50亿元的欢乐世界、投资40亿元的汉水九歌、投资10亿元的花田酒溪等一批大项目,投资50亿元的武当太极小镇、张湾区涵碧楼等综合体新业态项目全面启动……统计显示,去年以来全市在建文旅项目112个,完成投资102亿元,其中新开工国瑞欢乐世界、青少年户外培训基地等项目20个;20多个项目纳入中央、省文化旅游项目支持范围,已争取文化旅游专项资金6300万元;全年完成旅游厕所136座,超任务16座,新谋划文化旅游项目42个,签约文旅项目42个,签约金额达400多亿元。今年上半年,新谋划“十四五”文旅项目近300个,其中1亿元以上项目65个,新启动文旅项目22个,总投资近200亿元,新招商签约项目6个,协议投资超过100亿元。
全面夯实文旅产业基础。一直以来,市文旅部门坚持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加强文化产业统计工作,持续加大文旅项目培育,让文旅企业“进笼子”,指导“个转企、企入规、规走强”。其中丹江口南水北调生态文化旅游区5A级创建已进入国家笼子,房县、郧阳、郧西等地整合资源捆绑创建5A级景区工作全面推进,丹江、竹山等地文体中心项目建设进展迅速。其中,竹溪县天宝乡运动健身中心等6个省级乡镇全民健身示范工程全部完工。
截至目前,全市文化旅游市场主体发展到15000家,初步认定的文化规上企业达115家,规下企业达4324家,较2017年翻了一番。
广泛实施文旅发展创新。为实现文化“活”起来、旅游“热”起来、设施“动”起来,创新实施“文化+”“旅游+”项目,推动文化、旅游、体育、科技资源共融共生,市文旅部门开动脑筋、转变思维、积极作为,先后成功创建文旅体融合发展3A级以上景区5家。其中,十堰博物馆、武当国际滑雪场、竹溪红色记忆博物馆等一批文体项目被精编进旅游线路,吕家河民歌、山二黄等一批非遗项目和《九龙传说》等一批演艺节目进入景区,通过文旅深度融合,不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加景区吸引力,拉动游客消费。与此同时,通过品牌创建,不断增强我市文旅事业发展实力。其中,“郧西七夕”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列入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十大优秀案例;竹溪县被列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全省文旅融合示范县;武当山景区和张湾欢乐世界项目斩获2019《魅力中国城》文化旅游魅力榜年度魅力人气旅游景区和年度魅力最具投资价值文旅项目大奖。融合发展惠民生
今年6月,根据省总工会《关于切实做好2020年职工休疗养工作的通知》精神,市文旅局与市总工会联合推出职工文旅年卡活动,把全市69家A级旅游景区和10多家非A级旅游景区全部纳入职工文旅年卡范围,总门票价格近4000元,职工工会会员仅100元,凭此卡可在一年内无限次免门票进入景区游览。
随着文旅产业融合不断深入,全市文旅部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文旅惠民活动,让广大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
广泛开展惠民活动。2019年,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市文旅部门举办
“祖国颂·十堰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组织拍摄“璀璨七十年,颂歌献给党,辉煌大十堰,致敬新时代”钢琴快闪专场拍摄和“守初心
担使命
唱经典
”文艺惠民义演等活动;成功举办首届十堰(国际)马拉松大赛和十堰市第六届运动会。其中,六运会成为十堰历史上参与人数最多、竞赛项目设置最全、办赛规模最大的一届体育盛会。成功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图片展、“江汉八景”中国画作品展、“翰墨迎春”美术书法展等多期展览;完成戏曲进校园、进乡村活动600场,举办各类文化惠民演出1100场,惠及观众130万人次。
不断做强惠民项目。去年以来,“十堰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项目被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命名为国家级公共文化示范项目,全市基本实现行政村、社区文体设施全覆盖;文艺作品《黄连花开》荣获“湖北省第十届屈原文艺奖”,13幅作品入选2019年度全省美术创作重点项目扶持工程创作计划,入选作品数居全省市州第一;花田酒溪等9个乡村旅游点进入全省荆楚乡村文化旅游百强村行列,10条乡村旅游线路纳入全省精品线路;我市在全国第二届青少年运动会荣获2项冠军。截至目前,全市建有乡镇综合文化站118个、城区社区文化活动室57个,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6个、村级服务点1845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834个,健身路径425处。全市现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工业旅游创新单位1个;A级旅游景区67家,数量全省第一;国家、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和模范村18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4个、旅游强县名镇名村名街和乡村旅游后备示范点20个。
此外,全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省级35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个,省级35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3人,省级35人。
去年以来,市文旅部门围绕汉十高铁开通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五周年等重要节点,大力开展文化旅游宣传推介活动;与北京市文旅局签订文旅合作协议;通过参与央视“灵秀湖北”整体宣传,精心组织参加2019长江文化旅游博览会、第十五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魅力中国城》第三季启动仪式和《魅力中国城》西昌文化旅游博览会、湖北省首届荆楚乡村文化旅游节、第33届香港国际旅游展、台湾2019海峡两岸台北夏季旅展等多项活动,为我市文旅游惠民项目做大做强创造良好条件。
下一步,全市文旅部门将以更大的实干精神,不断实现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文旅事业发展,不断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文旅活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