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击鼓奋楫扬帆行

2022年01月14日 10阅读 来源:十堰日报

市委五届十次全会现场

记者陶德斌全正摄记者李光锐段吉雄

新的历史起点,新的伟大征程。

极不平凡的2020年,连同成就辉煌的“十三五”即将走过。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崭新的“十四五”即将拉开大幕。

“通过!”12月22日,中共十堰市委五届十次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市委书记张维国征求

《中共十堰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意见的话音刚落,全场立即响起长时间热烈掌声。

掌声,凝聚着与会代表对十堰新图景的美好憧憬,凝聚着砥砺前行的信心和力量。

经此,十堰未来发展有了新定位——争当标兵、走在前列、开创新局。

经此,十堰的区域布局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一核带动、两翼驱动、多点联动。

经此,十堰未来五年有了新目标——

“十四五”末全市经济总量加快向3000亿元迈进,质量和速度高于全省平均增长水平。

经此,十堰明确了实现路径——实施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产业升级“三大战略”,实现市场主体、县域经济、基础设施“三大突破”,推动营商环境、城市品质、人民生活质量“三大提升”。凝聚共识把握定位——争当标兵、走在前列、开创新局

走进新发展阶段,这份纲领性文件深刻把握了变与不变的关系,思想深邃。

《建议》旗帜鲜明地提出,站在“十四五”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争当标兵、走在前列、开创新局”是总的目标定位,建设“现代新车城、绿色生态市”、努力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上走在全省前列是具体定位,打造“两区两地两市”是具体支撑。致力建成“两山”实践创新先行区、汉江生态经济带和“襄十随神”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现代汽车产业制造重地、文旅康养休闲胜地,美丽宜居公园城市、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谱写新时代十堰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目标定位,既全面准确体现了中央精神,又紧密对标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提出的“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目标定位。在对历届市委市政府发展思路的继承、完善和丰富的同时,顺应了全市人民群众对新阶段发展的新期待、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全会上,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建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发展思路与时俱进,实现路径清晰明确,任务举措务实创新,是一个具有很强创新性和指导性的好建议,为编制十堰“十四五”规划纲要提供了科学遵循。

“《建议》凝聚了各方智慧,提出了一些前瞻性战略、路径。我们将认真对标建议,编制好纲要,谋划好各地未来五年发展。”市委候补委员、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欧阳立说。

“争当标兵”是奋斗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标准,是一种竞进的信心、决心、斗志,比拼赶超、争先进位,当标兵、作示范、创一流。

市委委员、郧阳区委书记孙道军表示,《建议》充分体现了以新应新、集成创新、务实谱新,满满凝聚了市委的精心、用心、尽心,报告的方向准实、目标务实、举措硬实。我们将全面对标中央、省、市发展目标,构建郧阳“一区引领、两带支撑、全域振兴”区域发展格局。

“走在前列”体现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努力把湖北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争取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十堰担当,高质量发展走在“襄十随神”城市群前列,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走在全省前列。

“要健康到武当,我们将充分发挥文旅资源和武当山养生文化优势,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深度开发,着力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和文化吸引力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文旅康养休闲胜地。”市委委员、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沈明云表示。

“开创新局”是贯彻党中央“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要求的具体行动。

市委委员、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柯贤国表示,将紧紧围绕“一主三大五新”产业体系,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争当标兵、走在前列、开创新局”的新定位点燃了全市上下思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热情,以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共同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十堰新征程。优化布局

深度协同——一核带动、两翼驱动、多点联动

区域发展布局不仅关系空间布局优化,也关系生产力布局统筹。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县域经济不强、新型城镇化滞后等,仍然是制约我市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但目前正处于政策红利释放期、战略机遇叠加期、蓄积势能迸发期、市域治理提升期,机遇大于挑战,前景无比广阔。

《建议》提出构建“一核带动、两翼驱动、多点联动”区域发展布局,为全市未来发展把准了方向与路径。

市委委员们一致认为,目标定位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要求,顺应发展规律。既是统筹考虑十堰发展总体优势、各县市区发展条件和全市重点产业布局作出的战略安排,也是历届市委确立的区域发展定位、空间布局、产业体系在接续中的深化细化。

“如果把区域发展布局比作打造一款动力足、性能好的‘车’的话。‘一核’是车之发动机,是核心引擎、动力之源,起牵引带动作用。‘两翼’是车两侧之轮,是重要承载,起驱动支撑作用。‘多点’是车之关键部件,是重要组成部分,起整体联动作用。只有这款车的每一个区域、每一个部件都紧密融合、深度协同、发挥作用,才能保障全车高效运转、行稳致远。”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政研室(改革办、财经办)主任周哲兵说。

作为“一核”的中心城区,必须在全面提高城市能级、核心竞争力和人口集聚承载能力上下大功夫,加快建设汽车制造业中心、交通物流中心、商贸服务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医疗卫生中心,更好担当服务国家战略、带动区域发展、参与全国分工的职责使命。

“我们将积极抢抓十堰城区东拓北扩扇面式发展、推动东部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机遇,优化功能定位,着力构建‘中心兴盛、东部腾飞、南部富美’区域发展布局,形成产、城、人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市委委员、茅箭区委书记周庆荣说。

市委委员、张湾区委书记刘宇飞表示,将主动担当服务全市发展战略、参与城市服务管理分工、带动区域发展的职责使命,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

汉江生态经济带和竹房城镇带是形成驱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南北“两翼”,将托起十堰走在“襄十随神”城市群前列的雄心壮志。

市委委员、副市长、竹溪县委书记余世明表示,将加快建设“一区两带”乡村振兴先行区、康养宜居的目标地、“两山”实践创新的示范基地,奋力转型、加快赶超,描绘秦巴山区的美丽新画卷。

“竹山将结合县域‘1115’产业体系和竹产业发展,引进一批实力企业,努力探索具有山区特色的城乡协同和乡村振兴之路。”市委委员、竹山县委书记龚举海说。

市委委员、房县县委书记蔡贤忠表示,将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形成“三主、三柱、三新”产业发展格局,为十堰“两翼”腾飞贡献力量。

“郧西将在对接西安上想得更远、步伐更大。建议加大与周边省市在产业、消费等方面的对接力度,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引爆点。”市委委员、郧西县委书记张涛说。

十堰作为“车城”,汽车这个主导产业将向数字化、绿色化、高端化、新能源化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培育壮大一批“单项冠军”“小巨人”隐形冠军和更多行业龙头企业,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借势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进一步擦亮十堰汽车工业的金字招牌,将十堰建成汉江流域重要的支点城市。同时,加强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合力建设好中科院十堰技术产业研究院,努力打造成引领十堰创新驱动发展的一个重要阵地。”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党委书记程红兵说。

“三农”工作十分重要,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建议》提出要强化龙头企业带动、城乡要素联动、科技进步促动、能人回乡推动,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设农业强市。

“将结合我市农业发展实际,融会贯通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中,进一步推动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切实让全会精神在‘三农’领域开花结果。”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严清华说。

市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师利龙表示,将坚决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现象发生,既确保脱贫成果有效巩固,又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壮大发展新动能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建议》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奋斗目标,加强社会治理,推动共同富裕,实现人民生活质量大提升。

与会人员认为,坚持人民至上,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作,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补齐民生短板,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切实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将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发展,加快分级诊疗体系和‘四大医疗集团’建设,做强‘六大中心’,建设湖北医疗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打造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改革‘十堰样板’。”市卫健委党组书记曹博说。

市委委员、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华伦表示,市委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育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不断聚集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完成了近十年来我市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一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真正落实了“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义务教育办学机制,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十堰由教育大市向教育强市迈进提供了不竭动力。

“市民政局将重点完善普惠公平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快供需对接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普惠安全的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深化生态优质的殡葬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构建便民快捷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优化规范利民的专项事务管理体系建设。”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韩俊说。

《建议》提出,要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应全面落实“三个三”实现路径,即实施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产业升级“三大战略”,实现市场主体、县域经济、基础设施“三大突破”,推动营商环境、城市品质、人民生活质量“三大提升”。

与会人员表示,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强力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行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异地可办”,开展政务流程再造,促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

“要稳就业、扶创业,继续推动人社服务提档升级,做实做细最大的民生工作。全面落实人才强市战略,大力推进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确保引得来人才、留得住人才。”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庆涛说。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确保一库净水永续北送是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光荣使命。大家一致表示,将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施生态优先战略,更加注重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打造“两山”实践创新先行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十堰。

“认真谋划好未来五年工作,在全市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下大力气补短板、强弱项,‘五水’共治共建,坚决当好忠诚‘守井人’。”市水利和湖泊局党组书记、局长余荣江说。

千帆竞发,潮涌十堰。美好的蓝图,将在脚踏实地、拼搏奋进中变为现实。

市委委员们表示,将坚持党的领导,按照全会安排部署,接最烫手的山芋、碰最硬的钉子、攻最难的碉堡,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当好干事创业“领头羊”、改革创新“开山斧”、为民解难“孺子牛”。

市委委员、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王静表示,将进一步发挥工商联桥梁纽带和参谋助手作用,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推进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构建纠治‘四风’长效机制,突出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市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徐荣说。

击鼓催征,这是进军的动员令;奋楫扬帆,这是前行的冲锋号。

美好蓝图已经绘就。与会同志走出会场,带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带着一份坚持新发展理念的笃定,也带着一份再创新辉煌的豪情,按照全会的决策部署,与时间赛跑,向目标奋进,加快建设“现代新车城、绿色生态市”,奋力开创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新征程。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