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沈明晶
通讯员 左涛 谭元发
“十三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交通运输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圆满完成目标任务。
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水波表示,全市交通运输部门将按照此次市委全会的安排部署,加快完善铁、水、公、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通畅通对外开放大通道,全力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市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提出,强大的交通枢纽和市场枢纽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加快把襄阳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性市场枢纽,具有基础性、决定性意义。
市委全会强调,要构建强大交通枢纽和市场枢纽,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统筹构建“铁、水、公、空”立体交通体系,进一步健全干线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争创一类航空口岸,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巩固全国铁路枢纽地位
构建四通八达的铁路系统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十三五”时期,襄阳铁路建设全面提速。汉十高铁、郑万高铁襄阳北段、浩吉铁路建成运营,襄阳迈入“高铁时代”。
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了“三纵三横”铁路网,“三纵”为浩吉重载铁路、焦柳铁路、郑万高铁,“三横”为汉丹铁路、襄渝铁路、汉十高铁。
据了解,“十四五”时期,我市将加快建设郑万高铁襄阳以南段、呼南高铁襄阳至荆门段,积极争取合襄高铁纳入国家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构建“四纵四横”干线铁路网,实现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株潭、川渝、关中地区核心城市高铁连接,继续巩固襄阳铁路枢纽地位。同时,依托汉十高铁,强化与随州、十堰的沟通联系,促进两地经贸往来。
此外,我市还将积极推进当阳经远安至保康铁路全线早日开工建设。加快实施襄阳铁路物流基地和东风铁路物流货场改扩建工程。加快建设小河港疏港铁路、唐白河港铁水联运铁路专用线和堂清物流王树岗铁路专用线等项目,完善“铁水公”多式联运体系。
完善高速路网、优化国省干线、提档升级农村路网构建外联内畅的公路系统
在高速公路方面,“十三五”时期,我市境内有麻竹高速西段、保宜高速、绕城高速东段、老谷高速、枣潜高速襄阳南段等5条高速公路通车。保神高速也于今年5月通车,实现所有县(市)通两条及以上高速公路。
目前,我市有绕城高速南段、枣潜高速襄阳北段,襄阳至南漳高速等3条高速公路正在建设。这3条高速计划在“十四五”时期建成通车。
市交通运输局表示,除了在建的三条高速公路外,我市正在加快实施襄阳至宜昌、襄阳至南阳高速公路,打通襄阳至川渝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的快速通道,并与襄阳绕城高速串联,形成一条新的南北向高速公路通道。积极谋划河谷组群至南漳高速公路、十堰经丹江口至老河口高速,打造沿汉江高速公路带。同时,对全市主要高速公路出入口进行扩容改造、优化布局,全面建成“四纵两横一环一支”高速公路网。
优化完善国省干线主通道,加快贯通316国道“襄十随”一级公路,加快207国道改建、河谷汉江大桥、宜城汉江二桥等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围绕“丹河谷”“随枣”小组团,加快提升302省道(丹江口至老河口)、316省道(丹江口至谷城)、307省道(保康至神农架)、440省道(枣阳至随县)通行能力,优化通行条件,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到“十四五”末,国省道二级以上公路比例达到90%。
提档升级农村公路网,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全力建设“四好农村路”,加快实施以乡镇对外双通道、乡镇内部双循环、行政村通双车道为主要内容的“三双”工程,提升公路品质,推动农村公路连片成网。
加快建设汉江航运中心
构建绿色生态的水运系统
三千里汉江,精要在襄阳。汉江,是襄阳人的“母亲河”,更是一条横跨鄂豫陕三省的“黄金水道”。
襄阳正在加快建设汉江航运中心。汉江梯级开发加速推进,去年,雅口枢纽成功截流,开始蓄水,新集枢纽也已开工建设。
作为全省五大枢纽港之一的襄阳港,在交通运输部新一轮港口规划中,被规划定位为全国内河主要港口,远期2000吨级航道规划目标实现后,货物吞吐量将达到5000万吨。去年,我市成功引进“盐田港”,市政府与深圳市盐田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全面合作协议,汉江港航发展(湖北)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一城一港一主体”战略得到实施。
下一步,我市将加快襄阳新港建设,以小河港区、唐白河港区为重点,以河谷港区建设和余家湖港区转型发展为支撑,建设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港口。开展汉江船型标准化研究,借助盐田港的海铁联运经验和班轮航线优势,全面实施“江海联运、港港联动”战略,构建汉江水运大通道。
同时,我市将深入推进港口和船舶污染防治,积极推广新能源动力船舶,抓好港口岸电建设,坚持发展绿色航运。
市交通运输局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市将加快完成汉江梯级开发,贯通汉江千吨级航道,打通唐白河、唐河航道,构建“干支通达、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
争创一类航空口岸
构建优质高效的航空系统
襄阳机场自1989年12月14日通航后,先后开通了至北京、广州、上海、深圳、西安、重庆、南京、昆明、厦门、温州、长沙等航线。目前,襄阳机场已经开通了27条航线,覆盖37个城市。
航空方面,市交通运输局将重点围绕跑道、航线和口岸三个方面,加快完成襄阳机场飞行区改扩建,提升襄阳机场服务能力,优化和开发新航线。积极谋划国际包机业务,待国家批准襄阳机场航空口岸临时开放后,实时开通襄阳至东亚、东南亚、欧美等国际包机航线。力争2025年旅客吞吐量突破350万人次,打造一类航空口岸和区域性航空中心。
此外,市交通运输部门还将加快建设谷城、南漳、保康、宜城公铁换乘中心等一批综合客运枢纽。坚持公交优先,规范巡游出租车、网约车和共享单车发展。加快落实城市公交一卡通,实现“襄十随神”城市群公交互联互通互惠。坚持区域公交服务“一盘棋”,实现襄州和中心城区公交客运一体化发展。积极参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谋划,实现与地面公共交通融合发展。积极推动进城班线公交化运行,巩固优化“村村通客车”成果。优化提升道路客运班线运输服务质量,积极推动“丹河谷”“随枣”道路客运一体化,全力构建各种运输方式运力配置合理、无缝对接、城乡一体、内外通达的客运系统,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个性化出行需求。
市交通运输局表示,将以思想破冰引领交通发展突围,坚持以构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对标对表沪苏浙等交通运输先进发达地区经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补齐襄阳交通运输工作短板;全方位对接全国全省“十四五”规划、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和汉江生态经济带、“襄十随神”区域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为项目建设争取政策支持,以上下协同合力推进计划落实;继续深化重大项目用地保障机制和筹融资改革,破解项目要素难题,推动全市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