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余芳
全媒体记者 张亚婷
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类等12个文艺精品在襄阳剧院精彩上演,为线上线下观众带来了美妙的视听盛宴;美术、书法、摄影等138幅精品力作在襄城区文化馆展出,生动描绘了优美的景色、感人的形象。
近日,由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市群众艺术馆承办的“庆建党百年·颂时代华章”——襄阳市优秀群文作品展演(展览)系列活动举办,多方面、多层次、多维度呈现了近年来全市群众文化的成果,体现了全市群众文化工作者的追求与探索,展现了襄阳群众文化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繁荣景象。
浓墨重彩抒豪情
镜头定格展风采
9月30日至10月7日,“庆建党百年·颂时代华章”襄阳市优秀群文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在襄城区文化馆举办,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展。
此次展览从征集的700多幅作品中精选了138幅作品进行展出,其中书法作品35件、美术作品32件、摄影作品71件。这是我市参加第四届湖北艺术节的获奖作品及众多美术、书法、摄影征集作品的一次集中展示,其中4件美术类、3件书法类、4件摄影类作品入围优秀群文作品展览,2件作品获第四届湖北艺术节楚天群星奖。
“汉江母亲河,滋养襄阳大地,孕育襄阳儿女,给予我们不竭的创作源泉。”楚天群星奖获得者胡立华说,每当夜幕降临,他都会携带相机来到汉江边,用手中的镜头记录美丽汉江。
“展出作品内容丰富,展现了乡土特色、城市变化,还有百姓的幸福生活。”83岁的市民陈天纪说。
非遗民俗登舞台
扎根群众出精品
9月30日晚,“庆建党百年·颂时代华章”襄阳市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展演在襄阳剧院精彩上演,为市民奉上了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类等12个文艺精品。这些作品曾斩获2019年全省优秀群文团队展演一等奖、2020年全省第五届广场舞决赛一等奖,其中音乐类《耕牛闹春》、舞蹈类《把把子鼓儿敲起来》和曲艺类《坠子情缘》3件作品获得楚天群星奖。
当晚,展演在舞蹈《把把子鼓儿敲起来》中拉开帷幕。《把把子鼓儿敲起来》中的把把子鼓是保康非遗项目“杠神”舞蹈时使用的道具。该节目将把把子鼓与保康民间歌谣相融合,在欢快的鼓点声中舞出荆山人民的健康勤劳与幸福生活。
舞蹈《板凳舞》把舞与武相融合,通过生动活泼的舞姿与刚柔并济的武术展现了独特的乡村民俗。
表演唱《耕牛闹春》再现了保康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场景,把人们在辛苦劳作间嬉笑打闹的美好画面体现得淋漓尽致。
群舞《脉延》以国家非遗项目老河口木版年画的传承人陈义文“教徒受挫”为切入点,生动地刻画出陈义文与木版年画唇齿相依的人生历程。
《坠子情缘》讲述了襄河道坠子的历史沿革及其在襄阳地区的流传历程,反映了襄河道坠子传承人对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继承和发扬。
此外,2021年度评选的“襄阳旅游之歌”《请到襄阳古城来》、民谣《画·襄》等节目也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据悉,整场晚会从组织、策划到导演、灯光、舞美等,均由我市群众文化工作者全员上阵、全员参与。观众们纷纷表示,不少节目将本土文化、非遗民俗融入其中,或反映襄阳地域风情,或表现对幸福生活的珍惜,或表达对美好明天的憧憬,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奋发作为创精品
为美好生活添彩
此次活动是近年来襄阳群众文化建设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对全市群众文艺精品创作的一次集中检验。我市部分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劳动模范、医护人员、民主党派、文化志愿者代表及广大群众观看了演出。新华社现场云、襄阳日报APP、襄阳晚报惠生活视频号对本次演出进行了现场直播,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实时观看演出盛况,实现线上线下共享文化大餐。
在群文创作研讨会上,来自各县(市、区)的文旅局分管局长、公共文化科科长、群艺(文化)馆馆长以及书法、美术、摄影家协会主席和群文工作者一起探讨群文作品的创作过程、心得体会。大家一致认为,群文工作者肩负群众艺术创作和辅导的重任,既要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又要在新的文化审美理念下有所突破与创新。
承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高质量的文艺作品和文艺活动是人民生活美好的重要标志,襄阳的群文工作者将在推动群众文艺精品创作、攀登艺术高峰的道路上,继续为时代画像、为时代明德、为时代放歌、为人民起舞、为祖国喝彩。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