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持续发力让“旅游热县”越来越“热”

2022年0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襄阳日报

通讯员 罗红生

全媒体记者 童光辉

“十四五”期间,谷城县以旅游“发展全域化、服务品质化、治理规范化、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在巩固提升“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发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优势,全力提升旅游品质,实现旅游经济快速增长。

科学规划,统筹指导旅游发展

科学编制《谷城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乡村振兴规划等规划衔接,努力构建“一带四区”发展格局。“一带”为汉江生态旅游风光带(冷集、城关、庙滩、茨河);“四区”即以茨河承恩寺、狮子岩、航空小镇为核心的谷城历史文化旅游区,以薤山、南河为核心的谷城观光度假旅游区,以五山堰河、玉皇剑、班河为核心的谷城田园风光旅游区,以赵湾、紫金为核心的谷城户外休闲旅游区。

引导各乡镇、景区深入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深挖地域文化品牌特色,大力开发红色旅游,打造茨河手纺所、南河苏区、五山黄山垭、庙滩郭峪、石花苍峪、薤山红军、紫金观音堂等一批红色旅游新景点。

提升品质,打造高质量等级景区

大力推进五山堰河创建4A级景区工作,力争实现4A级景区“零的突破”,启动薤山—南河联合创建4A级景区工作,加快五山玉皇剑、班河大峡谷、石花生态白酒庄园创建3A级景区工作,做好冷集团湖百花岛、茨河石井冲“三线航空记忆”等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形成谷城旅游发展A级景区集群。持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加快景区高等级旅游厕所建设和功能提升,优化景区服务环境。

打响品牌,争创荆楚文旅名镇名村

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底蕴,打好“文化资源牌”,打造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突出“一镇一品、一村一景”,因地制宜,建设文旅名镇、美丽乡村。

积极推进茨河镇创建荆楚文旅名镇,支持城关老君山、茨河石井冲创建荆楚文旅名村。重点抓好镇域内和乡村旅游点游客集散中心建设,规划建设旅游绿道、旅游厕所、生态停车场、乡村驿站、旅游餐饮和购物点等,加快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功能。

畅通道路,构建旅游循环路网

加大城区、景区、乡村与交通枢纽车站之间的连接道路建设力度,推进县内旅游公路大升级、大联网,对通往各A级景区和乡村旅游区的主要道路进行改扩建,力争通往4A级景区道路达到2级公路水平,通往3A级景区道路达到3级公路水平,通往乡村旅游点的道路达到4级公路水平,全力构建谷城旅游“大交通网”。

大力推进旅游道路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加强旅游道路无障碍设施建设,提升旅游公路舒适度、美感度。

智慧开发,实现旅游服务标准化

全力推进“旅游+互联网”建设和智慧景区建设,提升旅游智慧化服务水平,打造优质旅游环境。加快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等智能化建设,打造“一部手机游谷城”服务平台,4A级景区实现视频监控、人流管控、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全覆盖。

新建集咨询休憩、换乘邮购、预约支付、语音讲解、实时监控、数据分析、安全应急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游客集散中心。五山堰河百日山、南河黄龙洞、紫金汉家刘氏茶园等偏远景点加装固定5G通信塔,赵湾八里荒、冷集团湖、茨河狮子岩等景区(点)加装可移动5G通信塔,实现县内旅游景区5G、WiFi网络全覆盖。

系统营销,提高旅游知名度

建立政府、企业、公众等共同参与的整体营销机制,综合运用现代多媒体营销宣传方式,系统宣传该县文化旅游品牌。强化旅游区域协同发展,建立与各大旅行社常态化合作关系,综合利用各类传统媒体和“两微一端”、网络直播等新媒体开展旅游营销。继续办好节庆促销活动,在举办五山堰河“年货节”、庙滩檀树湾“桂花节”、紫金汉家刘氏茶园“开园节”和摄影大赛、美食大赛、书画大赛等活动的同时,充分利用直播、小视频、全景VR展示等“云旅游”新方式,创新宣传谷城“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工业”等线路产品。

提炼一个能够充分反映谷城旅游资源特色、文化品质特质的旅游主题形象口号,拍摄一部高清谷城旅游风光片,印制一批独具谷城特色的旅游宣传画册和折页,全方位宣传谷城旅游品牌。

创新业态,大力发展特色民宿

发展多元住宿,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在规模发展农家乐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发展特色民宿,将地方文化、乡风民俗、非遗项目融入民宿,打造一批饮食特色鲜明、文化氛围浓厚的金宿级或银宿级民宿接待点和接待园,实现旅游住宿接待多元化。

开发新品,提升旅游商品竞争力

加快谷城旅游商品研发和电商平台建设步伐,评选能够代表谷城特色的“十大旅游商品”,实行准入退出动态管理机制,定期进行评优和展示。依托“互联网+”线上推介优势和谷城地标优品馆、景区旅游购物中心等,加大谷城旅游商品展销力度,扩大品牌知名度,提升旅游商品竞争力。

培育人才,壮大旅游专业队伍

研究制定适合谷城旅游发展的人才引进、培育和激励制度,多方面吸引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乡村旅游、导游讲解等专业人才,着力改善该县旅游人才队伍现状。每年组织开展2次以上的旅游从业人员业务培训活动,不定期组织人员赴旅游发达地区实地观摩学习,促进县内旅游专业人才交流,全面提升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接待水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