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拓标准化新局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2年0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襄阳日报

通讯员 王小莉 张鹏

全媒体记者 张嫚

实习生 吴冰冰

“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促进湖北高质量发展”是今年“世界标准日”湖北省的活动主题。在当今社会,标准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高质量的标准化工作同样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襄阳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质量强市,标准先行”,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深入实施“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奋力推进“五城共建”,在以标准为引领的基础上为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顶层设计先行

标准成果丰硕

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襄阳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做好顶层设计,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出台标准化激励政策,进一步发挥标准化在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引领作用;鼓励企业创新,重奖在标准化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企业,激发市场主体参与标准化建设的热情;激发行业活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多年的重奖下,全市各行业标准化成果丰硕: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湖北新华光信息材料有限公司、湖北回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助推襄阳产业“走出国门”;湖北汉丹机电有限公司、航空工业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等企业在标准化建设中积极发挥作用;《地理标志产品

程河柳编》《地理标志产品

襄阳大头菜》《襄麦冬生产技术规程》《襄阳大头菜加工技术规程》《襄阳黑猪养殖技术规程》等一批地方标准的研究制定有效培育了襄阳市农产品品牌,为乡村振兴带来积极影响。标准化在促进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截至目前,襄阳市32家企业的213项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累计获得3000余万元标准化奖励资金。

试点“开花结果”

产业转型升级

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标准化起着重要支撑作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质造”,反映了近年来我们主动提升质量和效益所作出的努力。粗放式发展模式带来了高速增长,但也产生了“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后果。填平成本较高的低效率洼地,完成“三去一降一补”的任务,形成更高效率和高质量的投入产出关系,需要标准化来进行规范管理。

襄阳市磷化工行业龙头企业襄阳泽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开展国家级示范项目:硫酸等化工产品生产节能标准化示范创建,实施节能标准,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用清洁能源小籽煤代替传统煤棒,吨氨煤耗减少0.367吨;利用合成氨排放的CO_2尾气,降低中水池循环水硬度,不仅减少了CO_2尾气排放,还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年减少新鲜水补给量47.5万立方米;将硫磺制酸产生的高压蒸汽进行自发电,同时回收低温余热,产生的低压蒸汽供磷酸一铵、两钠车间产品干燥使用,实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为碳达峰和碳中和作出积极贡献。

国内最大的中、重型汽车转向节生产企业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在创建锻造全流程节能标准化试点项目中,依托锻压全流程能效管理技术、锻造余热热处理工艺技术、锻造3D打印再制造修复技术三大节能关键核心技术,建立了锻造全流程节能标准体系,能源利用率提高46.3%,主导产品实现锻模制造效率提升3倍以上,模块的再制造利用次数达15—20次,能源产值提升30%。试点示范对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标准化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绿色生态文明建设结合地方农业特色,辐射带动农民实施标准,有效发挥了“强农业、富农民、美农村”的作用。湖北省砂梨示范区是老河口市洪山嘴镇人民政府和湖北仙仙果品有限公司承担的省级农业标准化提升示范项目。示范区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示范、辐射、带动模式,建立完善的标准化服务管理体系,建成示范区5000亩,总产量12500吨。通过标准化种植技术,打造“汉水砂梨”等产品名牌,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标准化项目创建后,总产值达9375万元,增产2250吨,增收1687万元。

枣阳市邓棚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创建精品水蜜桃标准化试点以来,通过构建标准体系,在新市镇形成了果品产业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农旅结合的产业链架构,辐射带动种植面积7.5万亩,年产量达到15万吨,产值达4亿元。目前襄阳市开展了农业、循环经济、高端装备制造业、节能、服务业、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等7类46项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在各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中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对标先进标准

打造国际品牌

我市将高质量发展作为重点任务,以标准为引领,市场需求为导向,鼓励和引导企业主动制定、实施先进标准,以先进标准引领产品质量提升。

今年,襄阳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和重点产品,以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为参照,梳理并选择出汽车制造业,纺织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5大行业60家企业作为主要对标对象,通过对产品安全、性能、功能等关键指标标准比对,掌握“襄阳造”产品的标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分析查找短板,推动企业及时修订标准,提升企业标准与国内外标准水平的一致性程度,努力培育一批企业标准“领跑者”。

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湖北回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标准创新,生产技术达到国际标准,制造的家用床上用品、胶粘剂等高质量产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较高消费者满意度,为企业提档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起到了技术支撑作用。

商贸流通提档升级

增强百姓幸福感

跟百姓生活联系紧密的现代商贸流通业,也是标准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近年来,襄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商务部门,围绕商贸流通设施改造升级、流通方式创新、流通主体培育等方面,推动流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今年9月,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了全国15个商贸流通标准化专项试点城市和94家试点企业。其中,我市湖北淘大集供应链有限责任公司、襄阳千万家智慧农贸市场、襄阳新发地物流有限公司、襄阳风神物流有限公司4家通过立项,我市试点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全省第一。

4家商贸流通试点企业,将通过“标准化+互联网+物联网”等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实现计量监管、食品溯源、数据分析及信息实时发布,从而确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畅通标准化渠道

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襄阳市大力推动标准化建设,不仅让更多的企业“走出去”,也将高平台“引进来”,让大量本地企业参与到全国标准化活动中。

今年,全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分技术委员会工作会议、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六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2021年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第六次系列会议先后在我市召开,全市近百家企业参加相关会议进行座谈交流,有力推动襄阳相关领域标准化工作。

继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仓储技术与管理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位:湖北物资流通技术研究所)、全国电力电子系统和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机软起动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位:襄阳市信息与标准化所)之后,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新材料微束分析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位:湖北泽融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于今年在襄阳成立,将为我市新材料微束分析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我市通过参与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活动,必将提高行业标准化建设能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技术基础。

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工作。未来,襄阳将更加积极地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全面推动标准化创新发展,开拓标准化新思路,促进襄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