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打开“新天地”扩大优势快发展

2022年0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襄阳日报

全媒体记者 殷素

通讯员 李宗徽 赵顺东

综合保税区建设项目获批、“单一窗口”实现全覆盖、“无申请退税”创新升级为“两无一免”、国际物流大通道持续畅通……

2021年上半年,我市立足自身优势,创新服务、创建新平台、发展新业态,对外贸易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如今的襄阳,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和“硬气”更足了,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市进出口总值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进出口总体增速、出口增速都位列全省第2位,远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至6月,我市进出口139.4亿元,同比增长126.9%,增速居全省第二。其中出口125.4亿元,同比增长134.2%,进口14.0亿元,同比增长77.5%。

创新服务

激发市场活力

去年以来,受疫情、贸易摩擦、国际物流费用陡升、原材料价格高企、人民币汇率攀升等因素影响,全市外贸企业发展面临挑战。为激发市场活力,市商务部门今年来持续开展“县市行”活动,对县(市、区)、开发区外贸企业逐一“把脉问诊”。

资金紧张是制约外贸企业发展的共性问题。如何破解?还需多方合力。

市商务局联合海关、外管、税务、金融等部门,综合运用信用贷款、供应链金融、数字金融(财智联盟),帮助外贸企业提供了超1.5亿元融资支持,有效缓解了外贸企业资金紧张。

在6月11日举行的“搭桥梁

优服务促外贸”全市外贸专场政银信企对接会暨全市外贸业务培训会上,商务部门“搭桥”,让部门、银行、信保和企业对接,三家外贸企业现场获得授信378万元。

通过创新服务,企业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红利。今年来,多部门联合推进出口信用“小微保单”覆盖率超90%,有力保障了我市1.4亿美元产品扬帆出海。

为引导企业汇率避险,市商务局组织百余家企业收看商务部“全国汇率避险业务线上培训”,召开全市外贸业务专题培训班,引导企业积极运用“远期结售汇”“外汇期权”等工具规避汇率波动风险。

优化支持政策,为外贸企业争取中央、省、市各级外贸支持资金,降低企业相关成本。今年上半年,已为企业申报或分配外贸支持资金超3000万元。

积极推进“无申请退税”再升级,真正实现退税审核无纸化、网上走、零接触、极速办。

创建新平台

提升开放能级

平台的创建,不仅仅是打基础,更是强基础。

今年来,我市将平台创建作为对外开放补短板、聚产业、优服务、获准入的重点工作来抓,不断强化平台建设,持续提升开放能级。

构建对外开放平台体系——

成功申创了“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襄阳综合保税区”等“国牌”,正积极创建“国家级一类航空口岸”“跨境电商综试区”“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等。

依托平台建设,我市获得准入权限,抢占发展先机,竞争优势进一步提升,富集资源要素,促进对外开放。

构建国际物流运输平台——

构建并推动了襄阳-宁波“舟山港号”国际货运铁海联运班列、襄汉欧、襄渝欧、襄西欧等外向通道线路常态化运营,襄阳至上海、襄阳至盐田、襄阳至钦州、襄阳至阳逻港试运行,初步形成了“一江四线八达”物流格局。

先后设立铁路货场集装箱还箱点、金鹰重工物流园还箱点,鼓励船公司在襄阳本地放箱。上半年,累计发运超700个货柜,帮助外贸企业缓解运输问题。

构建国际市场开拓平台——

组织32家企业参加了129届云上广交会,展位数58个;指导企业申报130届广交会,35家企业申报展位71个;推荐24家企业参加“荆楚云展”“亚欧博览会”“上交会”等,推动形成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国际市场开拓新模式。

1至5月,我市对东盟、美国、欧盟出口分别同比增长了87.6%、371%、337.7%,对“一带一路”市场出口同比增长162.7%。

构建产业集聚发展平台——

推动县域发展同全市外贸发展深入融合,引导各县(市、区)围绕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推行“一县一品”,打造外贸主导产业。

鼓励各县(市、区)申创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推动外贸主导产业集聚发展,成功申创8个国家级、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带动我市机电产品、农产品、纺织服装等产业快速发展。上半年,我市机电产品、农产品出口均居全省第二。

发展新业态

壮大发展动能

加工贸易对技术进步、产业升级、促进经济、拉动就业的作用明显,且见效较快,能较为快速、精准地解决外贸中存在的外向度低、结构不优等诸多问题。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提出“加工贸易三年倍增计划”,我市以新视角、新方式推动加工贸易发展,将加工贸易同新业态发展同等重视,出台了《关于襄阳市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促进加工贸易突破性发展的实施意见》,自我加压,明确了5年150亿元发展目标,全力以赴以加工贸易为支点,“撬动”全市外贸高质高速发展。

6月3日,在振华宇科智慧产业园,刚组装完的手机流水般涌下生产线。“现在我们每天生产8万多部手机,销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振华宇科集团副总经理李海乐介绍。

作为我市加工贸易领域的佼佼者,振华宇科产业园立足国内国外双循环市场,通过全链衔接、战略投资和创新孵化等举措,打造足不出园即可完成一部整机生产的5G产业园,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

今年以来,我市外贸综合服务试点企业快速发展。湖北亚信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依托振华宇科产业园,已探索形成了“园区+产业+外综服”发展模式,带动30余家电子产品生产、研发、销售企业入驻园区,园区规模、产值不断扩大。今年1至5月,亚信通出口5452万美元,同比增长80%,今年有望突破1.8亿美元。

积极推动外贸综合服务中心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市共设立了10家外贸综合服务中心,服务范围覆盖全市所有县(市、区)。

与此同时,跨境电商产业园、仓库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跨境电商经营平台“镶飞全球购”上线,跨境电商零售进口“1210”首单业务顺利完成,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业务快速推开。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