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壮工业“筋骨”强发展“引擎”

2022年0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襄阳日报

全媒体记者 刘倩

通讯员 唐姗姗

实习生 齐然然

最新出炉的统计数据显示,1至6月,襄城区规上工业完成总产值88.13亿元,同比增长50.5%;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

一个个数据勾勒出加速发展的脉络,在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及多重压力叠加的背景下,襄城工业经济数据指标的一系列新变化,折射出襄城工业经济高开稳走、稳中有进的良好发展态势。

筋骨壮

工业发展支撑稳定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工业兴则经济兴。

翻开上半年襄城区工业经济运行的报表可以看到,全区工业经济开局良好。

1月15日,襄城区举行2021年一季度重大项目“三集中”活动,总投资超200亿元的30个项目集中签约、开工、竣工。

随后,一个个新老项目按照襄城区战略部署一一落实,为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提质增效增添了强劲动能。

我市首个车用环保处理液项目——龙蟠科技投资5亿元建设的湖北车用环保处理液及消杀品生产项目在襄城开工;雅本化学酰胺医学中间体项目一期已建成投产,今年预计新增产值近2亿元,二期项目正在建设中;凌晟药业、华中药业、江华机械、航力机电、台基半导体等一批重大技改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与此同时,襄城区紧紧依托企业创新平台,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投资先进设备,推进智能化设备、生产线建设与改造。

华壁建材、华新水泥、荆洪生物、寒桦精机等一批智能化、自动化改造项目顺利实施完成,台基股份、卫东股份、金达成等企业入选湖北省和襄阳市数字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机器换人”示范企业……

数据显示,1月至6月,襄城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22.1%;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62.4%;全区工业增值税累计完成1.86亿元。

满园春色关不住。放眼襄城大地,一个个龙头骨干企业、一个个重大项目如同一个个璀璨明珠,助推襄城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在工业的引领和支撑下,襄城必将更自信、更坚定地走向辉煌。

动能足

产业集群潜力无限

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形成完备产业链,是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

2020年12月27日,在襄城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襄城区政府工作报告就对2021年襄城区产业集群的发展作出规划:“深入实施产业强区战略,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着力构建具有襄城特色的产业集群。”

随后,一个个引领性、带动性、成长性好的产业项目在襄城落地生根,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批”的“乘法效应”。

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华中药业维生素B销量占全球40%以上份额,凌晟药业建设凌晟医药产业园,共同做精做强生产和销售产业链条;现代化工产业方面,荆洪生物产品畅销全球59个国家和地区,与航天42所、上海雅本和金达成等企业一起,扩大产业规模,提升发展能级;环宇车灯、江华机械和韵生科技等企业联手,形成集科技研发、检验测试、生产制造为一体的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与此同时,华电生物质发电项目、寒桦智能化制造车间项目等众多产业项目落户襄城,使得襄城现有产业链加粗拉长,进一步实现结构优、降成本、增利润、提效率,推动了优势产业集群,促进了高质量发展。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争艳香满园。随着越来越多的项目落地开花,襄城区产业链日渐完备,产业实力日益强壮。同时,襄城区正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延伸产业链招商,快速形成产业集聚,壮大产业规模,使得全区产业发展形成集群化态势和规模化效应,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效能优

服务企业精准高效

想要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就要千方百计帮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为企业提供良好服务,不断提升行政效能,让企业心无旁骛谋发展。

今年以来,襄城区出台系列政策,完善工作机制,早安排、稳生产、强激励、抓调度,着力提升企业服务水平。

春节期间,制定《襄城区鼓励“四上”企业职工留襄过年实施办法》,为74家“四上”企业就地过年员工发放“留岗红包”53.5万元;

2月,襄城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加快推进重点项目落地建设的通知》,切实形成在谈项目促进签约一批、签约项目促进开工一批、开工项目促进竣工一批、竣工项目促进量产一批的重点项目滚动发展局面,为全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后劲和支撑;

印发《中共襄城区委襄城区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对年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5亿元、1亿元的工业企业,分别一次性给予10万元、5万元的补助……

这一系列惠企暖企、含金量高的政策的出台,不断增强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有了政策保障的“硬实力”,襄城在服务“软实力”上也一直在努力。

为了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襄城区通过实地走访、个别座谈、网上对接等方式开展企业困难摸排,不断深化开展“百名干部进百企”活动。截至目前,已有湖北省雪美纺织有限公司、湖北雨润食品有限公司、湖北韵生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等28家企业完成摸排工作。

同时,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先后开展了区域性统一评价、工业项目先建后验,设立线下工程报建综合窗口,所有工程项目审批做到线上只上“一张网”,线下只进“一扇门”。航鹏化动项目签约后,襄城区在规划设计、项目征迁、审批报批方面安排相关单位全程协办,让项目招标工作提前了60个工作日,在项目土地摘牌6天后就正式开工建设,创造了“拿地即开工”的襄城速度。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