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楚商再聚襄阳城砥砺奋进新时代

2022年0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襄阳日报

全媒体记者 殷素

又是一年金秋至,阵阵桂香醉古城。

放眼当下,“五城共建”的蓝图正在襄阳大地上描绘,即将形成的“米”字形交通网络,让“七省通衢”的襄阳区位优势更凸显;聚力打造的襄阳(高新)科技城、襄阳(东津)科学城、襄阳(尹集)大学城等,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全力推进的城市快速路网建设、襄阳古城保护和利用工作、城市滨江生态商务区建设等,将进一步提升襄阳城市的品质和能级……

新的征程已经开启,一幅产业基础雄厚、经济充满活力、市场空间广阔的襄阳画卷正徐徐展现在世人面前。

今日,天下楚商齐聚襄阳,古城内外熠熠生辉。远行千里,根植荆楚。“走出去”的楚商在外不断发展壮大,如今他们从四面八方“返回来”,共话乡情、共谋发展、共建家乡。

凝心

以商会之家聚楚商之力

能够将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楚商聚集起来的唯一载体,就是各地的商会。每一次举办“楚商襄阳行”活动,之所以能够有那么多楚商愿意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到襄阳,也是因为有各地的商会在默默付出。

“起初,襄阳外埠商会只有7家。”市工商联经济联络科科长童勇介绍,2017年以来,通过紧密联系在外地的襄阳籍企业家,实地考察,悉心指导,我市先后建立了厦门襄阳商会、成都襄阳商会、内蒙古襄阳商会、宁波襄阳商会等多个外埠襄阳商会。目前,我市外埠襄阳商会共计达30家,全国外埠襄阳商会网络基本形成。

“商会建设是工商联发挥职能作用、履行责任的基础工程。”市工商联党组书记白继平说,襄阳外埠商会之间形成了抱团发展的态势,相互扶持、携手共进,正常、健康地运作。与此同时,市工商联出台了《襄阳市工商联商(协)会管理办法》,健全了外埠商会管理机制。

外埠襄阳商会,对在外的楚商而言,如同家一般。而对襄阳来说,是纽带,是桥梁,是拉近距离的最佳平台。白继平说:“我们建设商会是为了‘引进来’,借助商会的力量‘以商招商’,建立人脉网络,使人脉关系变成招商信息源泉,使信息来源变成意向项目,进而转化为落地项目,实现长效发展。”

4月29日,全国外埠襄阳商会襄阳农副产品走出去暨招商引资协议签订会在成都举行。在这次活动中,共签订产销对接协议金额1.56亿元,签订招商投资项目意向协议金额98亿元。

发力

“楚商襄阳行”活动硕果丰

2017年9月,在市工商联的推动下,“襄商家乡行”活动举行。当时,所有人都没想到这次活动会吸引那么多优秀企业家回乡,更没想到湖北其他地方的企业家也对此事颇有兴趣。当年,襄商们为家乡带回23个项目,涵盖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现代物流、农产品深加工等多个领域,投资额达85.75亿元。

首届活动举办后,很多企业家主动找到市工商联,希望能在下次活动中参与进来,回报家乡。

2018年,“襄商家乡行”更名为“楚商襄阳行”,这次活动被广大楚商赞誉为“全国楚商的超级盛会”。活动中,襄阳楚商联合会正式成立。活动期间,共签约项目25个,投资总金额177.15亿元。企业家们还对4个项目进行了捐赠,总金额达860万元。

一鼓作气,趁势而上。2019年,以“汇聚天下楚商

共谋襄阳发展”为主题的“楚商襄阳行”活动举行,500余位嘉宾参会。活动期间,共签约项目34个,合同投资总额208.3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1个。

2020年,面对疫情,我市举办了以“汇聚楚商力量

助力疫后重振”为主题的“楚商襄阳行”活动。现场,35个项目签约,合同投资总额172.3亿元;23家企业参与供需对接购销,促成12个产销对接项目签约,总额4.2亿元。此外,光彩事业公益捐赠项目共17个,总金额5775万元。

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襄阳迈入风鹏正举、大有作为的新时代,引领“襄十随神”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步伐铿锵,“五城共建”号角嘹亮。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和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必将需要大批的项目和工程来支撑。今年的“楚商襄阳行”活动,万众瞩目。

鼓劲

不遗余力优化营商环境

多年来,在全国各外埠襄阳商会的积极推动下,在连续四年的“楚商襄阳行”活动加持下,一个个项目纷纷落地、建成、投产,为襄阳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强大气场,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沃土。项目的引进只是起点,要能引得进、建得快、留得住、发展好。近几年,市工商联充分发挥“娘家人”职能,弘扬“店小二”精神,充当企业与相关职能部门的纽带和桥梁,想方设法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某产业园扩建涉及土地问题,市工商联出面积极与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协调,依照相关法律和规定,给予相关的政策倾斜;部分企业面临用工难,市工商联积极联合人社部门举行大型招聘会,解决用工难题;很多企业需要法律援助,市工商联聘任了一批法律顾问,常年在工商联机关值班,开展民企法律维权服务……

一直以来,市工商联都以企业利益为先,设身处地为企业家着想,想方设法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鼓劲加油,助力我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在了解到部分企业希望走近公检法系统后,市工商联积极组织企业家到市公安局等单位,开展调研交流和座谈;向市委政法委、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司法局推荐25名企业家参加政法队伍教育大整顿座谈会,提出工作建议;推荐3名民营企业家为湖北省营商环境观察员、18名民营企业家为全市法治化营商环境监督员。

2020年1月,在市工商联的积极推动下,我市首家非公有制企业投诉服务中心正式成立。企业在平台注册后,可在平台发布诉求。仅一年时间,我市民营企业在平台注册量超过4万户,在全省17个市州中位居第一,投诉服务中心成了民营企业信赖和依靠的“娘家人”,他们纷纷向中心“靠拢”。目前,在平台注册认证的民营企业达到65000户,同时已有39家市直部门在投诉平台注册,全面实现了企业诉求线上发布、线上受理、线上转办、线上回复的办理流程。

……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市工商联出台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举措,只是全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襄阳样本”的一个缩影。如今,几乎每天都有企业家回乡洽谈合作意向。

筑梦新时代,奋斗正当时。我市将多措并举“引凤还巢”,不遗余力为企业家们当好金牌“店小二”,将服务型政府的理念贯穿到招商引资的全过程、项目落地的各环节,营造更加开放便利的市场环境、高效便民的政务环境、惠企降本的营商环境、公平透明的融资环境、优质充足的人才环境,让更多的楚商创业在襄阳、发展在襄阳、圆梦在襄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