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三链同创”的南漳探索

2022年0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襄阳日报

产业链如何更长?价值链如何更高?供应链如何更全?

“三问”叩击人心,“三农”事关全局。

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发令枪打响。南漳作出加快建设农业产业化强县的战略部署,出台《关于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实施意见》。

立足资源禀赋锻造长板,瞄准弱项补齐短板。南漳明确县委、县政府领导挂帅,专家教授领衔,通过探索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创”农业发展新模式,全力打造十大农业主导产业链,壮大龙头企业、拉动产业链条、培育新兴业态,迈上以工业化、市场化理念推动农业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的新征程。

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超过160亿元,与农业总产值比值达到1.8:1,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5%。

●十大农业产业链:一张“施工图”

突破性发展农业全产业链!

按照省、市决策部署,通过深入调研、科学论证,今年7月,南漳确定了优质粮食、生猪(家禽及蛋制品)、食用菌、茶叶、桑蚕、特色淡水产品、道地药材、蔬菜、油料、林果等十大重点产业链“施工图”,明确了有目标、可操作、能落地、可考核的路线图、责任状。

围绕重点农业全产业链提升,谋篇布局,建章立制,南漳农业产业化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正式构筑——

优质粮食产业链:立足中国有机谷核心区优势,大力推广优质水稻绿色、有机种植,确保水稻种植面积的30%通过绿色、有机认证。到2025年,综合产值超过30亿元,其中加工产值超过23亿元。

生猪产业链:依托重点龙头企业打造集生态养殖、饲料加工、自动化屠宰、肉制品深加工、新材料包装、冷链商贸物流于一体的生猪(家禽)全产业链。到2025年,生猪出栏达到120万头以上,综合产值超过50亿元。

食用菌产业链:以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食用菌)为平台,唱响“南漳香菇”品牌。大力引进国内知名加工企业开展食用菌精深加工和系列产品开发工作,建设国家级食用菌强镇和产业集群。到2025年,综合产值超过50亿元,出口创汇达到5亿美元。

茶叶产业链:建设标准化有机茶园基地,开发“红”“绿”“黑”系列茶品,开展茶饮料、食品、保健品、生物制剂等精深加工。到2025年,综合产值超过40亿元,其中加工产值超过15亿元。

桑蚕产业链:优化桑园布局,提升南漳丝绸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开发桑叶茶、桑叶多肽等产品,进一步推动桑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到2025年,综合产值超过10亿元,其中加工产值超过6亿元。

特色淡水产品产业链:巩固稻虾、稻鱼共作,开发鱼、虾休闲风味食品。到2025年,全县特色淡水产品面积达6万亩,产量达3万吨,渔业综合产值超过6亿元。

中药材产业链:突出山茱萸“一县一品”和金银花种苗繁育基地,带动发展芍药、桔梗、天麻等道地药材。开发药食同源保健食品、功能食品、药膳等。到2025年,综合产值超过12亿元,其中加工产值超过10亿元。

蔬菜产业链:突破性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有机蔬菜和魔芋、土豆等地方特色蔬菜。兴建工厂化育苗基地。到2025年,蔬菜面积达到7万亩以上,综合产值超过5亿元。

油料产业链:扩大双低油菜种植规模,开发高品质菜籽油、山茶油、山桐子油、浓香石磨香油。到2025年,综合产值超过6亿元,其中加工产值超过4亿元。

林果产业链:打造林果产业链,立足农旅融合,发展有机鲜果釆摘园,开发饮料、休闲、保健等深加工产品。到2025年,综合产值超过5亿元,其中加工产值超过1亿元。

●链长制+链主制:“两轮驱动”

乡村振兴重在产业振兴。壮大产业链,南漳县“四大家”领导挂帅出征,担任“链长”,负责提出产业链技术路线、应用领域、区域分布,推动出台配套支持政策;专家教授坐镇,把脉问诊,指点迷津;农业农村局、发改局、财政局等10多个部门牵头领衔,补链、延链。全县上下联动,政企银密切协同,产学研一体推进“一盘棋”,打出大抓产业、抓大产业的“组合拳”,激活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奏响南漳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的新乐章。

除链长制外,南漳还创造性地提出建立链主制。选育能起主导作用的龙头企业担任“链主”,构建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全产业链体系,链主企业领衔,专业技术团队助力。建立以市场为导向、按需生产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组织方式,让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联合科研院所、产业协会、服务机构等一起闯市场。

“链主”壮,产业才强。迄今为止,全县已创立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4家,其中省级17家、市级37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比上年度净增4家,位列全市第一,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比上年度净增5家,位列全市第二。

南漳将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链“链主”进行重点培育,带动各类主体融合发展。目前已形成龙头企业引领、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小农户参与的产业主体“雁阵”,已打造一批行业领先、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强龙”。截至目前,共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044家,其中示范社111家,国家级示范社5家,省级示范社10家;家庭农场1842家,其中示范家庭农场96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7家。

按照“资源要素畅通、利益联结紧密、服务购销最惠”,联合体内部以“链主”企业家带动广大农户,让农民不光“卖农金”,还能“收租金”“分红金”“挣薪金”“得财金”,变成令人羡慕的“五金”农民。

●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三链同创”

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三链同创”,是南漳迈向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的制胜法宝。

产业链如何更长?

素有“中国有机产业第一县”之称的南漳,全县种植食用菌常年稳定在2亿袋以上,生产鲜菇3亿公斤。

一朵香菇经过一道道加工,身价不凡。南漳县裕农菌业公司是该县食用菌加工企业之一,鲜菇上了武汉、上海等大城市老百姓的餐桌,干菇在这里则生产成香菇酱、香菇脆,出口海外。2020年,其年销售食用菌1.3亿元,出口创汇1600万美元。

该公司负责人称,农业做前端、工业做尾端,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动前端向原料基地延伸、后端向精深加工拓展,把田间当作食品产业的“第一车间”,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签订订单,既能为龙头企业提供优质安全的原料,又能使广大农民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大幅度增加收入,形成种植、生产、购销、加工、出口“一条龙”产业链。

近年来,一大批食用菌企业通过精深加工,拉长食用菌产业链,不断做大食用菌产业,实现了有机产业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全县拥有食用菌出口企业25家,产品覆盖整个东南亚地区。2020年,生产加工创汇超3亿美元。

价值链如何更高?

如何提升南漳有机产品知名度,让有机产品产生更大效益?

南漳提出了以中国有机谷品牌为核心,以绿色、有机产业为主打,出台《品牌南漳建设五年实施方案》,打造了一批有特色、有影响、有含金量的南漳品牌,进一步提升了全县创新能力、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目前全县共拥有涉农中国驰名商标3个,地理标志商标、公共商标11个,农业地理标志农产品7个,“三品一标”有效认证总量保持在126张,有机和有机转换证书数量占全省近1/5、占全市3/4,位列全国前三、全省第一。

南漳官米、南漳高香茶、南漳香菇,南漳黑木耳、南漳山茶油、南漳高山土豆、南漳葛粉、南漳土鸡蛋、南漳土蜂蜜、南漳水库鱼等有机农产品日益受到市场青睐。仅南漳官米,售价从普通的每斤2元多卖到每斤20元左右。

供应链如何更全?

南漳农业要实现从“生态南漳、有机厨房”到“世界餐桌”的转变,离不开完善的供应链。

依托电商物流串起供应链,建设县域农产品批发交易中心和线上交易中心等,在镇区建设农产品集散中心,打通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后一公里”。预计2025年农产品年线上销售额达25亿元。

以龙头企业拉动延伸产业链,以特色品牌提升价值链,以电商仓储物流串起供应链。通俗地说,就是从田间地头到餐桌,使有机食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5%以上,“三链同创”擦亮南漳有机农业品牌。

2021-10-19

00:00:00:0全媒体记者

朱贤

见习记者

彭月娇

特约通讯员

刘俊200494910https://xyrb.hj.cn/pc/con/202110/19/content_2004949.htmlhttps://xyrb.hj.cn/pad/con/202110/19/content_2004949.html11“三链同创”的南漳探索/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