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做好有效衔接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不断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2年0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襄阳日报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严俊杰 韩犁夫)7月14日下午,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暨农业产业化工作推进会在南湖宾馆举行。市委书记马旭明出席并讲话。他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做好“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切实增强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更大力度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太晖主持会议。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王建鸿、市政协主席岳兴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成佳刚出席会议。副市长张丛玉解读了相关文件。

马旭明指出,要切实增强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市委、市政府扎实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农业农村发展势头强劲、成效显著。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市农业农村领域依然存在一些突出短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任务还很艰巨,形势还很严峻。我们一定要怀着对群众的真挚感情,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意识,把当务之急的事一件一件解决好,把基础性工作一桩一桩打牢固,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马旭明强调,要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排查“回头看”,确保脱贫基础更加稳定;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抓好配套特色产业基地或扶贫车间建设。要扎实做好有效衔接工作,加强帮扶政策衔接,做好现有帮扶政策的延续、优化、调整工作,确保政策连续性;加强帮扶力量衔接,继续实施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制度,谋划实施新一轮“百企兴百村”行动;加强财力扶持衔接,在过渡期内安排资金支持各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及时调整完善各项考核机制,促进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要进一步完善各项帮扶机制,建立健全易致贫返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及监测识别体系;要完善帮扶措施,对因病因灾返贫的,要开展全方位帮扶,努力实现动态清零;要强化产业就业帮扶措施,推动产业帮扶由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向支持产业集中连片发展、农户普遍受益转变。要补齐脱贫地区“两基”短板,进一步提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和质量;要做好区域协作帮扶工作,做好十堰竹山、竹溪、房县的对口帮扶工作,打造协作示范。

马旭明要求,要以更大力度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要推动各种政策、资金、项目向十大重点产业链集中,做好延链补链强链的工作。要大力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培育引进一批加工型、流通型、服务型、科技型产业集群骨干企业;将农业工作当作工业工作来做,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深入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培育一批示范村镇,形成一村带数村、多村连成片的发展格局。要吸引院士专家与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借助华中农业大学襄阳校区项目,推进科技兴农,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助推我市农业产业化向高水平迈进。要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把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结合起来,把“中国有机谷”作为我市实施品牌培育提升工程的核心支撑,引进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效应的骨干企业,打造“襄”字号农产品品牌,继续办好汉江流域农博会。

马旭明强调,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加强党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县委书记要切实负起责任,研究推进“三农”工作。要结合换届工作,选优配强县乡领导班子和村“两委”成员,深化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带农富农作用。要继续保持“拼、抢、实”的状态,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以过硬作风推动乡村振兴,确保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持续巩固,确保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质的飞跃。

会上,枣阳、保康、襄州、老河口、市农业农村局和正大食品(襄阳)有限公司的负责同志进行了交流发言。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