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探秘中储粮襄阳直属库如何节粮减损

2022年0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襄阳日报

通讯员 周晓东

全媒体记者 杨洋

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的调研报告显示,我国粮食在储藏、运输和加工环节,每年损失量约700亿斤。

报告建议,通过加强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和农户科学储粮建设指导、实施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发展现代冷链物流产业等措施切实促进储运减损。

那么,作为仓容达到十多万吨的“大国粮仓”,是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改善粮食储藏质量、最大化节粮减损呢?日前,记者带着问题到中储粮襄阳直属库一探究竟。

住空调房:准低温储粮

“目前,仓库存储晚籼稻3921吨,仓内平均粮温12℃,最高粮温22℃。”6月25日,当中储粮襄阳直属库9号仓保管员刘江燕给记者介绍仓库温度的时候,室外温度已达32℃。

之所以粮仓能够如此凉爽,是由于仓内安装了储粮专用空调,同时在仓顶涂刷了反光隔热涂料,在仓房内壁粘贴了聚氨酯铝板隔热,提高了控温效果,降低了能耗,粮食就像搬进了“大冰箱”,真正“住”进了空调房。“上一辈仓储工作者‘把粮仓变成空调房’的夙愿,在我们这一代仓储人手中成为现实。”中储粮襄阳直属库工作人员李强说,粮食温度过高,不仅品质下降快,而且害虫大量繁殖,危害储粮安全。而湖北省地处中温高湿储粮区,夏季储粮粮温上升较快,长期以来中储粮襄阳直属库,不断通过技术手段,努力减低粮仓的温度。

据悉,过去,中储粮集团公司会使用谷物冷却机降温。虽然能迅速降低局部粮温,但使用成本高,不适合常态化保管应用。从2008年开始,中储粮襄阳直属库用空调代替谷物冷却机,把粮食搬进空调房,从而达到低温储粮目的。

近年来,中储粮襄阳直属库逐步对27栋粮仓安装了储粮专用空调,空调控温储粮比例占储粮总量75.6%,实现了准低温储粮。

盖“氮气被”:绿色技术防虫害

储存期间粮食的损耗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粮食呼吸造成的自身营养物质消耗,二是水分的散失,三是害虫的蛀蚀。过去,对付粮仓里的害虫,主要靠使用化学药剂杀虫。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储粮化学药剂正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目前我们正积极推广一种对大气环境无污染,对消费者身体健康无伤害,对操作者身体无损伤的氮气储粮技术。”李强介绍,氮气储藏是通过采取物理方法从空气中分离提纯出高浓度氮气,再将氮气输入仓内,使粮食处于低氧环境。

中储粮襄阳直属库技术人员徐志豪表示,常规技术保管3年后的稻谷脂肪酸值基本达到37(KOH/干基)/(mg/100g),属重度不宜存,水分在12.1%左右(标准水分为13.5%)。而中储粮襄阳直属库的稻谷出库时,脂肪酸值一般只有22(KOH/干基)/(mg/100g)、水分在13.3%左右,粮食出库损耗率低于0.8%,品质劣变速度明显减慢,水分损耗明显下降,粮食出库时比普通保管同年限的粮食每吨能多卖40元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实时监控:全天候掌控粮情

“在每栋仓房内,都安装了300万像素数字高清白光27倍焦距球机,可以放大20余倍,即便是远在数千里之外的集团公司总部,也能通过电脑,非常清晰看到仓内长度为0.7毫米,宽为0.3毫米的储粮头号害虫——玉米象。”中储粮襄阳直属库工作人员包洋说,为了及时了解粮食存储情况,2015年,中储粮襄阳直属库通过应用在线监测平台,全天候、无死角监控库区。

据悉,该系统通过在线监测及粮情采集功能,对仓内粮食数量、质量、储存安全进行实时监测,有效对仓内作业是否规范、粮食储存情况是否完好、温度湿度是否正常进行监控,通过粮情远程监控、粮情数据收集、粮情数据分析,将粮情异常信息数据及时传递给通风、谷冷、充氮等环节,确保库存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

近年来,随着我国粮食连年增产,国家连续执行政策性收储政策,中储粮襄阳直属库承担了极为繁重的粮食收储和管理任务,巨量的政策性粮食遍布襄阳各地。为加强库外储粮风险管控,使人防、技防措施全面结合,中储粮襄阳直属库按照分公司的要求,于2019年3月对襄阳片区354个库点共计安装了819台高清摄像机,实现了巡查人员考勤、库外储粮粮情分析、储粮视频监控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监管。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