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朱贤
通讯员 罗强
记者:罗书记您好,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您有什么感受体会?
罗兴斌: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令人鼓舞、催人奋进。结合当前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我认为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既是百年党史的学习教材,更是一堂生动、精彩、深刻的党课、历史课、思想政治教育课。作为一名县委书记,我将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交好发展和民生答卷,以一域之光为全域添彩。
记者:请您结合南漳历史实践,谈谈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指导意义。
罗兴斌:回顾南漳的百年历史,她紧紧跟随党的步伐,同样波澜壮阔、荡人心魄。1927年,勇敢的南漳人李协一、张道南等革命先辈在荆山大地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播下了红色火种。新中国成立后,勤劳的南漳人积极投身家乡建设,用双手创造了幸福生活。进入新时代,奋进的南漳人守正创新、务实重行,实现“十三五”末地区生产总值接近300亿元,近五年连续在全省三类县(市、区)综合考核中排前三名。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60万南漳人民坚决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号召,紧紧围绕全县“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坚持“三县统领”、优化“三区布局”、打造“三个示范”,奋力在加快建设美丽襄阳、率先实现绿色崛起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记者:如何将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推动南漳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罗兴斌:我们将做到“三抓三真”。一是在抓县域经济上下真功。聚焦精细化工、新型建材、现代装备制造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四大工业支柱产业,投资8.47亿元对30个项目进行技术改造,持续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努力打造四大百亿产业。围绕食用菌、茶叶、桑蚕、稻虾共作和中药材五大农业特色产业,建立10条产业链,推动南漳从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型。补齐文化旅游全产业链短板,引进社会资本1.83亿元,提档升级2个4A景区、3个3A景区等项目,发挥“沿麻竹生态旅游带”中间节点作用,打造“有机文化之旅”循环线路,擦亮“心氧氧·去南漳”品牌,争创“荆楚文旅名县”。
二是在抓民生实事上出真招。坚持民生优先导向,今年确保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不低于80%。加快民生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快速推进高铁小镇、襄南高速、346国道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创造条件力促投资近百亿元的张家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尽早落地,确保社会治理补短板强弱项十大重点工程年内硬账硬结。同时,抢抓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机遇,谋划包装一批约300亿元的重大项目,打造全省名副其实的新型城镇化“头雁”示范。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精准实施动态监测,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精准投放资金、布局项目,高标准建设好第二批133个美丽乡村;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压实各方责任,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是在抓从严治党上动真格。把规矩立起来。抓实抓牢主体责任和第一责任人责任,从县委常委做起,以上率下、层层示范,保持“拼抢实”的状态和作风,发扬“店小二”精神。把作风紧起来。常态化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细落小,坚决防止“四风”反弹回潮,大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让督导严起来。发扬斗争精神,坚持严督厉导,向一切不良行为亮剑,持续优化政治生态环境。
记者:南漳将如何加大力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罗兴斌:我们把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纳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党史学习教育和干部教育培训必学内容,坚持原原本本学、全面系统学,做到学懂弄通做实。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南漳发布”微信公众号、南漳手机报等媒体,集中开展全方位宣传、多角度报道,营造浓厚的舆论宣传氛围。坚持线上线下宣讲“两手抓、两促进”,做好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确保全覆盖、零死角、无盲区,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中坚定信念、解放思想、振奋精神、狠抓落实、奋勇争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