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首席记者严俊杰)7月15日下午,市委书记马旭明出席市政协十四届二十四次常委会议,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智囊优势、渠道优势、统战优势,扎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建真言、谋良策、出实招,努力为建设美丽襄阳、实现绿色崛起贡献更多力量。
会议围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进行专题协商,市发改委书面通报了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情况。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市工商业联合会及5名政协委员围绕主题建言献策,市行政审批局、市住建局、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针对提出的问题作回应发言。马旭明对市政协的调研报告和委员们的建议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也是事关襄阳发展全局的头号改革工程。市政协和各位委员围绕这一主题协商议政,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一系列有深度、有见地、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选题精准、站位高远、立意新颖、作风务实,为市委下一步科学决策、推进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
马旭明强调,优化营商环境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我市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不错成绩,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优化营商环境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要坚持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对标对表先进地区,切实破除“官本位”思想,增强当好“店小二”的自觉,真正做到对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诉求“零拒绝”,为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服务。“要把‘两张网’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牛鼻子工程。”马旭明强调,要对标上海等先进城市,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推进“一网通办”,围绕“高效处置一件事”加快“一网统管”,提高行政效率,打响政务服务品牌。要推进业务流程革命式再造,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打破部门和部门、层级和层级、区域和区域之间的壁垒,审批权限能下放的尽量下放,业务办理能上网的尽量上网,多个政务事项能协同办理的尽量剔除重复要求,简化环节流程,逐步建立起适应技术进步、满足群众多样化要求、高效集约的体制机制。要推进数据互联互通,倒逼部门之间深化数据集成、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线上线下融合,实现线上办、网上办、掌上办,努力实现“贸易投资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政府服务最规范、法治体系最完善”的目标。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马旭明指出,要围绕增强企业的获得感,做好降低成本、保障要素、建好生态、优化环境四件事。要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继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通过改革进一步降低企业在用地、物流、金融、用人等方面的成本。要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能级,不断推动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在襄阳集聚。要优化产业生态,组织产业链相关企业加强信息互动,建设产业联盟,形成产业发展共同体;要帮助传统产业提档升级,促进新经济发展,多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为企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要抓好硬件环境建设,推进“五城共建”具体化、项目化、工程化,统筹做好快速路网建设、城市CBD建设、“三江五岸”规划整治、岘山城市中央公园建设、襄水古水道生态修复等工作,着力解决通信不畅、航线不多等问题,巩固提升襄阳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吸引更多企业和项目。
马旭明要求,要保持拼搏实干的精神状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紧盯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拼、抢、实”的状态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市政协主席岳兴平主持会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忠运,市政协副主席丁曼珞、林芳立、李少平、尚显强、金崇保、郭静,市政协秘书长王明强参加会议。
会议还审议通过了《政协襄阳市委员会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凝聚共识工作的实施意见》、有关人事事项,观看了严肃换届纪律教育警示专题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