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史志研究中心
田维扬(1906—1977),湖北枣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授中将军衔。193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田维扬7岁入私塾读书,10岁起给地主当长工。1927年,参加鄂北秋收起义。起义失败后,田维扬于1928年10月在共产党员王愚等人的带领下,加入国民革命军湖北省警备第五团,后编入独立第十五旅。1929年12月,参加大冶起义,后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
1930年6月,红五军、红八军被编为红三军团。田维扬被分配到红八军第四师第二团任排长。7月,参加了攻打长沙的战斗,因作战勇猛,指挥有方,被提升为连长。8月,红三军团与红一军团会师后,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田维扬随部队进入中央苏区,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次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曾任红三军团参谋、第五师第十三团营长。1932年7月,在红一方面军向盘踞江西南部、广东北部的粤军余汉谋部发起的战斗中,田维扬身负重伤,但他忍着剧痛,躺在担架上继续指挥战斗。1933年2月至3月间,田维扬率部参加了黄陂、草台冈伏击战,此役创造了红军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兵团伏击战范例。长征途中,田维扬所在红五师担负掩护中央机关和军委纵队的任务,他率部参加了湘江阻击战、攻打娄山关、四渡赤水等数十次战斗。在战斗中,田维扬不但能带领战士英勇作战,还特别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他针对敌我双方态势和特点,给战士们讲作战的战略战术,还经常教育大家克服困难,坚定革命必胜的信念,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
长征到达陕北后,田维扬任陕甘宁边区第十五军团骑兵团团长。1936年11月入中国工农红军大学学习。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历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营总支书记、苏鲁豫支队参谋长、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一旅第一团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副旅长等职。在山东微山湖、江苏洪泽湖等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43年,田维扬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参加延安整风。抗战胜利后赴东北,任辽西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辽吉军区骑兵师师长、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十一师师长、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一军第一二二师师长。率部参加东北1947年夏秋冬季攻势作战。辽沈战役期间,为配合主力部队攻取锦州,率部于塔山地区阻击国民党军增援锦州,激战六个昼夜,击退国民党军11个师进攻,为攻克锦州起到了重要作用。田维扬所属第三十一团被纵队授予“英勇善战模范团”荣誉称号。此后,田维扬又率部参加了平津、渡江、衡宝、广西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田维扬任第四十一军副军长、军长。指挥部队执行广东西江地区剿匪任务,并解放南鹏岛。1951年5月后任第四十一军军长兼粤东军区司令员、中南军区水利工程部队副总指挥。田维扬参与领导修建新中国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荆江分洪工程和海南岛海南公路建设工程。1954年2月入中南军区干部文化学校高干班学习。1955年9月后任总后勤部后方建筑工程部部长、贵州省军区司令员、昆明军区副司令员。任贵州省军区司令员期间,发现培养了人民武装干部典型——贵州省军区从江县人民武装部组织科科长吴兴春;借鉴人民解放军开展“五好”运动的经验,率先在贵州省民兵建设中开展以争创“政治思想好、生产劳动好、工作学习好、组织纪律好、执行任务好”为主要内容的“五好”运动。
1955年,田维扬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曾当选党的七大、九大代表,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1977年6月12日,田维扬在北京病逝,享年71岁。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