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史志研究中心
襄阳火电厂(一期)是国家“九五”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是我国历史上首批利用国内外汇储备贷款开展项目建设的四个试点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襄阳地区投资最大的建设项目。襄阳火电厂一期工程4·300MW机组于1996年开工建设,2005年进行了二期2·600MW机组扩建,总装机容量达到240万千瓦,以全国火电建设史上的一流水平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襄阳火电厂的落成营运,贯彻了国家“南北互供、西电东送”的战略部署,填补了湖北省没有大型火电厂的空白,是被称为襄阳“三峡工程”的重大能源建设项目。
八年锲而不舍,迎来建设春天
20世纪90年代初期,湖北境内已建成多个水电站,三峡水电站更是世界之最。然而,再大再多的水电站,都必须配建相应的火电站用于调峰。襄阳地处鄂西北,背倚陕西、河南煤炭基地,近邻丹江口、葛洲坝和三峡水电工程,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同时,经过上世纪70年代的三线建设和90年代的二汽基地建设,襄阳军工、汽车、纺织等行业在全国都占有重要位置,有全国明星工业城市之称,经济发展势头看好。但因电力缺口大,一些重大项目难以落地,能源问题成为襄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制约。
1986年6月,时任市委书记张怀念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争取国家在襄阳立项建设大型火电厂。1986年夏,时任副市长鄂万友、阎增福带队到北京汇报并与国际华能电力开发公司谈了兴办火电厂的设想。鄂、阎回襄阳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后,立即委托中南电力设计院做可行性研究,通过考察比较,择优选定欧庙镇余家湖作为厂址。
襄阳市委、市政府组织大员上阵,经过多方争取和积极协调,完成了资金来源、煤炭供应、铁路运输三个关键保证文件的制作并上报国家计委。后来,国家计委批复了襄阳火电厂项目建议书。
1994年3月,电厂用地征迁完成。8年执着追求,襄阳终于迎来了大型火电厂建设的春天。
破解建设难题,严守施工质量
1994年3月,襄阳市委、市政府成立襄阳火电厂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简称协调组),并根据“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搞好服务”原则,特别设立襄阳县政府(时余家湖为原襄阳县管辖)火电厂施工现场协调小组、郊区政府(时设郊区政府,管辖襄阳火电厂生活区庞公办事处)火电厂施工现场协调小组,分别负责电建工地一线和电厂生活区建设一线的征地、拆迁、治安等工作。
1995年1月,襄阳火电厂建设征地实现了应征尽征,为“五通一平”(供水、供电、通信、进厂和施工道路、给排水、场地平整)创造了良好条件。
受襄阳市委、市政府和华中电管局委托,胡久明、余天海2名同志于1995年1月赴京向国家能源部、国家计委、国家开发银行汇报电厂“五通一平”进展及资金需求情况。1996年3月,襄阳火电厂由电力部、国家计委作为利用国家储备外汇购买国内设备试点项目呈报国务院批准。同年11月17日,襄阳火电厂正式开工获国家批复。
1996年11月28日,湖北襄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电厂主体工程建设进入新轨道。为确保工程质量,特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和电力建设工程咨询公司专家担任工程监理实行全程监理,指导以关键路径法施工。工程自1997年2月26日浇筑第一罐混凝土以来,从未发生一起重大设备损坏和人员死亡事故,创安全生产“双零”纪录,1997年度被电力部评为安全文明生产先进单位。
按照当时国内施工模式,襄电工程一期依机组序号按部就班组织施工,总工期需用52个月。1996年9月24日,董事长刘建新提出两台机组并行施工方法。经过充分调查论证和向襄阳市委、市政府请示汇报后,按照新的施工方案建设,襄阳火电厂一期工程4台机组总工期仅用31个月,比传统施工模式缩短建设工期21个月,创造了我国电建史上新纪录。建设总工期大幅度提前,使一期工程投入减少约6亿元。
电厂一期工程施工建设者坚持用多少钱就贷多少款,把资金用在刀刃上,并利用计算机加强资金使用管理。除此之外,工程还实行设备物资采购全部招投标、备用物资和材料贮存限额管理等制度,抢建铁路专用线避免了大件设备转运不便问题,调整缩短运渣管道工程走线减少投资等,使电厂建设节约投资超亿元。
接力乘势而上,再续电建辉煌
华中电网集团公司规划在襄阳区(现襄州区)东津镇望城岗村建设鄂西北电网首座50万伏变电站。建设望城岗变电站,不仅是襄阳火电厂二期电能并入国网的重要载体,更是鄂豫联网及三峡电力向鄂外输送的关键枢纽。
2001年2月14日,襄阳市委、市政府对电厂建设协调组进行了充实调整,为二期工程继续提供服务。2003年4月29日,望城岗变电站建设工程开工建设,并于2004年8月试运行,2005年1月26日正式投入运行。工程实际投资2.1亿元,比概算2.6亿元节省5000万元。
按照全国电力体制改革要求,允许电网保留5%至10%的调频高峰电厂,襄阳火电厂经国家批准成为华中电力集团公司在湖北保留的唯一大型火电厂,且有已经建成的望城岗变电站提供变供电保证。
在体制改革优势与基础条件优势双重叠加下,二期工程乘势而上。2005年5月,二期工程顺利开工。有了一期工程建设的丰富经验,二期工程建成仅用24个月,于2007年5月23日正式投产,创下了全国两台60万千瓦机组建设速度之最。电厂二期工程实现了用30万千瓦机组的厂房装60万千瓦机组的创新,节约大量用地与投资,也是全国首创。随着二期工程的建成并网,襄阳火电厂总装机容量达到240万千瓦,成为湖北省规模最大的火力发电厂。
如今,湖北华电襄阳发电有限公司(前身为湖北襄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坚持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以生物质燃料代替煤炭燃料的新路径,大力拓展新能源项目。目前,已完成生物质气化耦合发电一期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于2017年3月28日开工建设,2018年6月被国家能源局列为全国示范项目,2019年4月通过国家能源局、生态环境部委托电规总院开展的示范项目评估验收。该项目二期工程采用生物质气化耦合发电多联产技术,建设规模为14.2兆瓦,可年处理林业剩余物6.325万吨,年供电量4500万度,年产生物炭12000吨,预计2021年底建成调试。
(执笔:王京京)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