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认识上的清醒和坚定,就没有行动上的自觉和坚决。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加快建设美丽襄阳,率先实现绿色崛起,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以过硬本领展现时代担当。
坚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
从党的奋斗历程来看,只要坚持党的领导,就一定能开创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伟大贡献和创造的伟大成就,自觉从党的百年奋斗光辉历程中汲取强大力量,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从省委赋予的使命来看,只要勇挑重担主动作为,就一定能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我们要立足“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从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高度,紧紧围绕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对襄阳提出的目标定位,勇于担当作为,抢抓发展机遇,以更大力度、更实措施推进“五城共建”。
从襄阳的实际来看,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必须推进高质量发展。今年上半年,我市经济发展稳步恢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77.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9.5%,比2019年同期增长4.1%,这是一年多来首次转负为正,超过了2019年同期水平。目前,投资、消费、财政收入等指标还没有完全恢复,这就需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把准主攻方向,细化工作措施,着力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襄阳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
格局大了,世界就在眼前;格局小了,眼前就是世界。我们要打破束缚高质量发展之“冰”,勇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围”,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劲头推动各项工作。
要有一流目标追求。高质量发展赛道上,暂时领先的不代表永远领先,暂时落后的可能后发赶超。我们不能以一般地级市的标准来谋划和推动工作,必须高点定位、高位追求,按照中期300万人、远期500万人的标准,对标先进发达地区,以一流作风、一流标准、一流状态,不断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向扩大开放要活力、向创新突破要潜力,多为发展谋出路,推动工作在高质量前提下能快则快。
要敢于创新突破。汉十高铁当年因为资金问题迟迟不能动工,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及时果断出资80%率先建设,使襄阳成为重要的高铁枢纽。我们要把改革创新作为一种理念融入思想、融入工作,凡是有利于发展的,就义无反顾、毫不犹豫,大胆闯、大胆试,创造性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确保各项工作早推动、早落地、早见效。
要永葆工作激情。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当前,襄阳发展已进入经济总量5000亿元向7000亿元冲刺的重要关口,“加快建设美丽襄阳、率先实现绿色崛起”的使命交到了我们手中。我们要始终保持拼搏进取的精神状态,当好干事创业的“开山斧”,对发展中的阻力、前进中的障碍,满怀激情去突破、去克服,为襄阳的今天尽心尽责,为襄阳的明天筑牢根基。
提高干事创业的能力水平
要提高专业能力,善于研判形势、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善于抓住工作重点和着力点,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比如我市汽车产业近几年始终在2000亿元产值徘徊不前,要学会分析研判国内外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发展形势,横向对比外地情况,查找问题,找准下一步的工作重心。
要提高攻坚能力,坚持问题导向,直面矛盾挑战,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涉险滩、克难关、破坚冰,把问题一项一项解决好。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还很重,比如投资、消费增长乏力,城市功能还不强,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等。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前沿知识、上级政策、外地先进经验学习,努力使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跟上发展的需要。
要提高协作能力,坚持“一盘棋”、拧成“一股绳”,从发展全局出发推进“五城共建”。各地各部门要团结协作,一切工作以把事干成为出发点,扎实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以一己之力协同推动事业发展,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挥好“头雁效应”,带领大家一起拼、一起担、一起干,做到一个目标一条心、一个声音一股劲,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
(作者单位:市委政研室)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