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刘倩 通讯员孙靖)7月21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2021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据市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廉剑锋介绍,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强力推进“五城共建”,加快建设美丽襄阳、实现绿色崛起。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呈现持续恢复、快速增长、质效提升、稳中向好的态势。
根据市州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377.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9.5%,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增长4.1%,两年平均增长2.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77.59亿元,同比增长23.4%;第二产业增加值1140.35亿元,同比增长34.2%;第三产业增加值1059.64亿元,同比增长25.9%。
农业经济稳步壮大
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188.46亿元,同比增长22.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2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增长13.5%,两年平均增长6.5%。
夏粮夏油喜获丰收。夏粮总产量194.0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0.98万吨,同比增长0.5%;夏油产量10万吨,同比增长4.6%。蔬菜产量145.57万吨,同比增长0.5%。水产品产量8.53万吨,同比增长0.4%。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3%,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4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增长8.2%,两年平均增长4%。
主导行业持续恢复。全市规模以上37个工业行业大类中,33个行业同比增长,23个行业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其中,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8%,比2019年同期增长4.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6%,比2019年同期增长123.4%。
高端产业加速成长。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高于规上工业增速14.2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5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6%。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恢复
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2.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3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5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63.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15.3%。分领域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64.9%,比2019年同期增长9.7%。
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0.3%,其中,信息传输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84.7%;卫生投资同比增长314.3%,比2019年同期增长149.3%;教育投资同比增长267.2%,比2019年同期增长119.4%;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84.1%,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57.9%;民间投资同比增长89.4%,占投资总量的比重为67.2%,占比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1个百分点。
消费市场改善向好
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4.03亿元,同比增长42.7%,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2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5.0%。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销售额(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32.8%、31.5%、60.7%、54.8%。升级类商品销售畅旺。
从商品类型看,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1.6%,比2019年同期增长10.7%;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84.5%,比2019年同期增长30.3%。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96.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0.6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大幅增长
上半年,全市进出口总额139.4亿元,同比增长126.9%。其中,出口125.4亿元,同比增长134.2%,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0个百分点;进口14亿元,同比增长77.5%。上半年,全市实际外商直接投资6.34亿美元,同比增长177.7%。
金融财政运行平稳
上半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7.1亿元,同比增长52.4%。其中,税收收入97.5亿元,同比增长47.5%,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6.7%;非税收入29.6亿元,同比增长71.3%。截至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624.09亿元,比年初增加336.43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966.03亿元,比年初增加144.07亿元。
消费价格总体稳定
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3%,降幅与上月持平。其中,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下降1%,衣着价格上涨0.3%,居住价格下降0.6%,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1.9%。6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1%,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继续增长
上半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002元,同比增长18.2%,比2019年同期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5%,高于全省年均水平0.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555元,同比增长25.4%,比2019年同期增长13.6%,两年平均增长6.6%,高于全省年均水平0.5个百分点。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