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襄州区人民法院打造法治护商新“引擎”

2022年0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襄阳日报

通讯员 张天茂

全媒体记者 张廉

日前,记者从襄州区人民法院获悉,近年来,该院积极找准司法服务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着力点,持续推进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新机制,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

在全体干警的不懈努力下,襄州区人民法院在湖北营商环境2020年评价中夺得“保护中小投资者”项目得分全省第一,该院2020年以来办理的4件涉企案件获评全国、全省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思想先行

制度引领

“如何在工作中树立护商意识与民本观念?”为实现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破题”,襄州区人民法院率先从思想出发,在全院16个部门中广泛开展围绕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大讨论。“通过大讨论活动帮助干警们从思想深处找准自身定位,发挥所在部门职能优势,在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中‘各显神通’。”襄州区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周福生说。

其中,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对涉及产权保护纠纷案件开通立案登记“绿色通道”,对重大涉企案件在符合法律规定前提下做到一律当场登记立案,实现立案环节“最多跑一次”;刑事审判庭与综合审判庭在办案过程中严格把握法律界限,坚决防止罪名扩大适用,坚决杜绝错误追究涉案市场主体刑事责任的情形,严禁以刑事手段插手经济纠纷。

襄州区人民法院及时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工作指引》,进一步分解并压实各部门职责任务,引导全院干警在司法办案中增强市场意识,打破思想“围城”,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各级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上来,增强护航高质量发展的政治担当和行动自觉。

精准服务送法上门

2021年初,襄州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俊庆一行深入位于伙牌镇的襄州产业园区走访调研,跨出了该院一对一上门服务企业的“第一步”。“一期项目入驻企业100多家,二期项目紧锣密鼓开展招商,这些都离不开区法院建立涉企审判专业团队,开展法官进企活动,为园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在襄阳东莞工业城,襄州区人大代表、湖北天润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方清涛对襄州区人民法院深入基层贴心服务点赞。

此次走访调研只是襄州区人民法院全面推进精准上门服务企业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为满足企业不同法律需求,襄州区人民法院推行“一企一法官”做法,上线化解纠纷“110机制”,53名员额法官对接联系125家规模以上企业,每名员额法官与所联系企业搭建对接热线,对企业反映的各类纠纷与法律问题,第一时间予以回应。

灵活办案护航发展

“感谢法院及时启动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多措并举化解我们的债务风险,帮助我们快速实现战略重组,复工达产!”2021年4月7日,襄阳九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叶礼璋握着周俊庆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襄阳九州汽车有限公司是襄阳市打造国家新能源汽车之都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投产以来,基于扩产提能,企业流动资金出现暂时困难。先后有30余家供应商向襄州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标的达3100余万元。该院受案后,立即启动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将涉企案件集中归类,向30余家零部件供应商介绍九州公司经营前景,组织与该公司多轮协商,最终促成九州公司与30余家供应商达成和解。

随后,襄州区人民法院趁热打铁,积极穿针引线,促使该公司与案内案外共208家供应商达成债务和解并已按协议履行了4458万元债务。

襄州区人民法院在办案中坚持“立审执一体化”的推进策略,对涉案企业进行集中归类受案,整合精干力量快速推进审理、执行工作,确保企业及时解困。此外,襄州区人民法院还创新开展涉企债务风险“案内外一揽子”化解方案,全面清理企业没有进入诉讼程序的纠纷矛盾,及时推进债务和解,主动修复涉案企业信誉,帮助企业“破茧重生”。

针对确实存在法律问题与经营问题的企业,该院推出常态化府院破产统一协调机制,联动襄州区政府设立破产费用专项资金,为破产费用不足或者“无产可破”的企业依法有序退出市场提供物资保障,并积极与税务、征信部门沟通,推动建立有利于破产工作有序推进的税收减免、信用修复等制度机制,最大限度减小企业破产带来的经济社会冲击,保护当地营商环境的安全稳定。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