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襄樊市第一次代表大会
1956年5月11日至15日在樊城召开。会上,市委作了《关于我市贯彻总路线以来的工作总结报告》。报告指出,我市工业少,商业多,生产落后,是个农村性的城市。这几年的工作除了抓现有的城市建设和必要的文化建设外,主要是集中精力进行两翼改造,即把个体农民、手工业者改造成为合作社集体所有制,把剥削工人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为全民所有制。
中国共产党襄樊市第二次代表大会
1960年2月5日至8日在樊城召开。市委向大会作了《关于三年来的工作总结和今后的任务》的报告。报告指出,从1956年5月市第一次党代会后的3年来,在省、地委的领导下,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及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政治、思想、经济战线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圆满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大会审议通过了市委《关于1960年工作计划和1960—1962年经济工作纲要》《关于开展学习毛泽东思想运动的决议》。
中国共产党襄樊市第三次代表大会
1971年5月3日至8日在樊城召开。市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小组向大会作了题为《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为继续完成党的九大提出的各项战斗任务而奋斗》的工作报告,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党委思想革命化建设的决定》。
中国共产党襄樊市第四次代表大会
1978年6月10日至12日在樊城召开。市委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毛主席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十一大路线,为完成新时期的总任务而奋斗》的工作报告。大会讨论了新时期的总任务和襄樊市今后23年的设想,讨论制定了《增强党的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的决定》。
中国共产党襄樊市第五次代表大会
1982年11月6日至12日在樊城召开。这是襄樊市改为省辖市后召开的一次党的代表大会。市委向大会作了《遵循十二大制订的宏伟纲领,为全面开创我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奋斗》的报告。报告指出,三中全会以来,市委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政策,复查纠正了“文化大革命”和历次政治运动处理的冤假错案1139件。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进一步落实。全市科技人员中有130人入党,490人晋升为工程师,160余人担任了副厂长以上领导职务。加强了党的组织和作风建设。按照干部“四化”要求,提拔了412名中青年干部,其中133人担任了厂级党政“一把手”。经济工作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1981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114699万元,3年平均每年递增25.3%。财政收入3年平均每年递增9.3%。
中国共产党襄樊市第六次代表大会
1984年12月29日至31日在襄阳宾馆召开。这次代表大会是撤销襄阳地区建制,实行市领导县体制后的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会议充分肯定了改革开放以来原地、市委在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在拨乱反正、改革开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大会提出今后5年襄樊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是:以城市为中心、集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优先发展轻纺、机械、电子、食品四大工业和第三产业,继续抓好粮棉油、多种经营、乡镇企业三大支柱建设,积极开发鄂北岗地、西南山区两大基地,充分发挥城乡结合、军工民用结合的优势,以1980年工农业总产值32亿元为基数,力争1985年翻一番、1990年翻一番、1995年翻两番,到20世纪末达到170亿元,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使襄樊成为开放式、网络型的商品经济区。
中国共产党襄樊市第七次代表大会
1989年11月11日至14日在南湖宾馆召开。大会讨论通过了六届市委作的《坚持立国之本,走好强国之路,为振兴襄樊、鼎足湖北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中共襄樊市委在七次代表大会的5年间,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团结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拼搏进取,扎实工作,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成就。1994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383.28亿元,比1989年增长134.79%,财政收入10.77亿元,比1989年增长66.51%,农民人均纯收入1229元,比1989年增长122.63%。
中国共产党襄樊市第八次代表大会
1994年12月30日至1995年1月2日在南湖宾馆召开。大会提出,未来5年是继往开来、迎接新世纪的伟大历史时期,全市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要继续高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旗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总揽全局,紧紧围绕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这一历史课题,大力发展规模经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区域经济布局,建立市域城镇体系。实现科教兴市战略,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推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大会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团结奋斗,在20世纪内实现小康目标,把襄樊建成经济强市。
中国共产党襄樊市第九次代表大会
1999年12月26日至30日在襄阳影剧院召开。大会审议通过了八届市委作的《高举旗帜,开创未来,夺取襄樊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的工作报告,对继往开来的5年提出了实现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一是形成与襄樊地位相适应的经济实力;二是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区域经济结构;三是形成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科教创新体系;四是形成与现代化大城市相适应的市域城镇体系;五是形成与区域中心城市相适应的市场体系;六是形成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对外开放格局;七是形成与物质文明相同步的精神文明建设格局;八是形成与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框架;九是形成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相适应的民主政治新局面;十是形成与跨世纪发展相适应的干部队伍和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襄樊市第十次代表大会
2004年12月28日在襄阳剧院召开。大会提出了今后5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以扩大开放、深化改革、调整结构为主线,增强实力,完善功能,城乡一体,围绕“和谐襄樊”建设,着力打造法治襄樊、文化襄樊、生态襄樊、平安襄樊,形成经济实力、城市功能的比较优势,努力把襄樊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到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年均增长12.5%左右,全地域财政收入力争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14%左右,经济发展环境明显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努力使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成为湖北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中国共产党襄樊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
2007年1月16日在襄阳剧院召开。会议指出,未来5年,襄樊市经济社会发展将继续处在重大转型阶段。适应社会转型,推动社会进步,我们的任务是:全面实现襄樊市“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15亿元,全地域财政收入突破130亿元,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社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推进全市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局面逐步形成。
中国共产党襄阳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2011年12月12日在襄阳剧院召开。此次大会的主题是: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四个襄阳,为早日建成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而奋斗。今后五年的战略任务是:努力建设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金融、商贸、物流等多中心聚集体,把襄阳发展成为更加开放、更具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高层次、高能级经济体,成为主导区域发展方向、创造区域发展示范、引领区域时代风尚、带动区域共同发展的核心引擎、龙头城市和魅力都会,走出一条符合时代特征、区域特色的现代化中心城市发展之路。
中国共产党襄阳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
2016年12月24日在襄阳剧院召开。今后五年,襄阳工作总的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文化支撑、内涵提升,坚持民生为本、共建共享,坚持党建引领、凝心聚力,提升首位度、打造增长极、争当排头兵,奋力开创“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的新局面,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打下坚实基础。
(襄阳市史志研究中心提供 全媒体记者吴芳整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