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朱贤
见习记者 彭月娇
特约记者 郭世桥
开局就是决战,起跑就是冲刺。
1至5月,南漳经济呈现高开稳走、稳中加固、加快恢复的良好态势,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可比增长72.1%,比2019年同期增速高60.9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43亿元,同比增长52.4%,比2019年同期增速高40.5个百分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73亿元,比2019年同期增速高106.9个百分点。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南漳县紧盯全年目标任务,务实重行,攻坚克难,扎实推进产业强县建设,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创新动能不断积蓄,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民生福祉稳步增进,高质量发展势头良好。
向产业创新要动力
7月8日,在南漳雷霆皇车业公司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在忙碌着。组装、调试、检测……一道道工序面前,工人们一丝不苟。车间里,准备发往全国各地的电动车排列成行。
据公司负责人黄圣广介绍,该公司是一家集踏板摩托车、电动车、电动三轮车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新兴技术企业,先后投资1.5亿元,建成注塑车间、车架车间、整车生产装配流水线,设有整车技术开发中心,年可生产各种电动车配件200多万套,各类整车20万辆以上。预计今年生产各类电动车2万辆,实现利税3000万元。
在南漳,一个个项目拔地而起,一条条生产线飞速运转,一个个产业园区规划井然,产业发展的强劲动能汇聚起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今年以来,南漳瞄准农产品精深加工、精细化工、机电装备、新型建材等四大支柱产业,着力解决制造业结构不优、层次不高、转型不快的问题,不断提升质量和效益;围绕补链延链强链,有针对性地建设项目、引进企业;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化技改,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把集群化、园区化作为主攻方向,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下功夫壮大规模、提升水平。大力实施“双倍增”计划,培育一批“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和“小巨人”企业。龙蟒钛业、华新水泥等7家企业入围全市工业百强和纳税百强。
1至5月,南漳工业经济形势喜人:全县109家规上企业完成工业产值92.5亿元,同比增长71.8%,增幅位居全市第一,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25.8%;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1%,高于全市平均增幅24.8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市第一。数据佐证,南漳工业创新驱动成效正在不断显现。
向项目建设要潜力
7月7日,在南漳高铁小镇项目建设的施工现场,机器轰鸣,车辆穿梭,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
南漳建投集团总经理余虎说:“郑万高铁南漳段建成通车后,南漳将迎来高铁时代。目前我们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加快推进站前广场等项目建设进度,力争把高铁小镇项目打造成一个集产业、商务、旅游、休闲、生态和公共服务为一体的高品质城市新区。”
南漳高铁小镇位于麻竹高速以南、金漳大道以东,占地约1.78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30亿元。该项目分四期推进,其中,一期建设站前广场和两条市政道路,总投资约3.33亿元;二期建设公交换乘中心、游客集散中心,投资估算约0.5亿元;三期建设山地公园,投资估算约0.6亿元;四期建设市政公共道路及绿化景观,投资估算约1.57亿元。
今年以来,南漳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坚持县级领导联系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工作机制不动摇,成立招商引资工作委员会,建立“招落服”工作机制,编制《产业链招商地图》,全县81个单位组建6个产业专班,在深圳、温州等5个城市设立招商工作站,开展“百日会战”行动。上半年,全县正式签约项目51个,正式签约项目合同投资额203.079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88.3%,同比增长72.7%;实际到位资金123.6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56.18%,同比增长25.1%。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2个,完成年度任务的79.5%,同比增长23.1%;引进投资过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个,完成75%,同比增长20%;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及上市公司投资项目3个,完成年度任务的150%,同比增长200%。
同时,树立大抓项目导向,成立项目建设服务中心,落实项目落地环节分工负责、重点项目领导包保、项目建设定期督办三项机制,全县121个重点项目快速推进。
南漳县委书记罗兴斌说:“发展经济就是要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务实重行,加压奋进,积极推动全县调结构、促转型、求提升、转作风,不断为南漳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动力。”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随着一批批重大项目、重点工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南漳必将激发创新新动能、开拓发展新境界。
向营商环境要活力
“只进一扇门,只交一次资料,就能搞定四个环节,从营业执照、公章刻制、发票申领到企业参保登记,4个小时就能完成企业开办手续。”7月6日,南漳县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今年以来,南漳县深入践行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精神,倾力打造“南事易办”营商环境金字招牌,出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持续释放“放管服”改革红利,大力推行”六办”,即政务服务“一网办”、线下服务“一窗办”、项目审批“集成办”、服务企业“帮代办”、大数据应用“智慧办”、公共资源交易“阳光办”。
南漳名泰机电公司董事长梁祚福对此深有体会。名泰机电公司农机装备生产二期项目为省级重点工业项目,2018年9月先行开工,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现申请补办施工许可,因存在“未批先建”问题,办证审批困难。南漳县行政审批局局长别川辉了解到企业的办证难题后,积极为企业想办法、谋思路,并联系相关部门,专题向县政府报告,对名泰公司“特事特办”,作出不予处罚的决定,并第一时间为名泰公司办理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南漳的‘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亲’在了行动上、‘清’在了骨子里,让民营企业家对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梁祚福说。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6月19日,厦门源昌集团与南漳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在南漳投资80亿元,建设文化旅游、现代农业、星级酒店等项目。
同时,南漳积极开展“清、减、降”专项行动,核定发布“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603项,“一窗通办”无差别受理262件政务服务事项,审批时限压缩30%以上,与全国7省18县(市、区)签订“跨省通办”合作协议,加快推进“拿地即开工”“先建后验”“证照分离”。
此外,南漳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结合作风建设“服务年”活动,79家单位公开承诺服务事项208项,74个县直部门和镇(区)“一把手”公开承诺办理民生实事,在电视上公开晾晒办理结果,接受群众监督,共解决涉及医疗、卫生、教育、农业、道路修建、证件办理等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80多件。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南漳县县长陈栋说,南漳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努力成为企业发展的沃土、投资兴业的宝地,不断吸引人才、技术和资金等资源要素向南漳汇聚、流动,形成资源“洼地效应”,促进南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