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黄金晶
见习记者 杨帆
在襄阳古城墙西门段,有一处“解放襄阳西门登城突破口遗址”。这里是襄樊战役中解放军攻打襄阳城的首个攻破点,也是襄樊战役的决胜点。
在73年前的那场激战中,中原野战军第6纵17旅49团1营教导员谭笑林临危受命,带领战士们参加对襄阳城的总攻。他们从西南城墙上一个被炮弹炸开的豁口登上城墙,打开了解放襄阳的大门。
为了纪念襄樊战役等难忘的革命往事,谭笑林老人写下一本自传体回忆录《缤纷人生》。这本自传,也是老人生前最后的牵挂。
为了完成老人的遗愿,去年9月,谭笑林的夫人、90岁的蒋昭瑜老人通过电话联系上了襄阳市委宣传部,表达了向襄阳人民捐赠谭笑林手稿的意愿。这一通陌生的来电,也揭开了一段被时间尘封的“红色往事”。
今年“七一”前夕,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蒋昭瑜老人来到襄阳,将手稿赠送给了谭老最牵挂的襄阳人民。
临战受命指挥战斗他带领战士们打开了解放襄阳的大门
谭笑林,1920年生于四川省三台县,1938年参军,同年入党。他与襄阳结缘于73年前的襄樊战役。
1948年6月下旬,中原地区敌我两军主力对峙于豫东、平汉线地区,南面汉水中游襄樊地区守敌处于孤立状态。7月2日,为了开辟汉水中段为战略前沿阵地,我军决定发起襄樊战役。
战斗前夕,28岁的谭笑林临时被组织任命,从49团2营调至1营担任教导员。
这是一次意义非同寻常的调任。在襄樊战役中,1营将担负一项非同寻常的任务——参加对襄阳城的总攻。
谭笑林后来向家人讲述,当时接到任命后,他的心理压力非常大。毕竟大战在即,而自己对1营的情况又不太熟悉。为此,他经常跟战士们讨论具体的作战方案,同他们吃在一起、住在一起,用最短时间融入了这个新集体。
7月15日晚间,解放军对襄阳城发动总攻。
谭笑林所在的1营作为攻城主力,在如今西门桥附近的位置负责攻城。其间,1营营长因战斗需要暂时前往团部,教导员谭笑林直接担负起指挥战斗的任务。
在他的带领下,1营战士以城墙上一处被炮弹炸开的豁口作为突破口,成功登上襄阳城墙,也由此打开了解放襄阳的大门。
7月16日,襄樊战役全面获胜,不仅活捉了敌军司令康泽,还歼敌2.1万人,成为当时闻名全国的五路大捷之一。
由于在战斗中胜利完成了攻破襄阳城、巩固突破口的任务,1营被记特等功一次,并获得了“襄阳登城第一营”称号。1948年7月,第17旅49团又被授予“襄阳特功团”称号。
这场战役,在谭笑林的个人军事生涯中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烙印。他后来在自传中这样记述:“襄樊战役是我军旅生涯的一个转折点,是我从一个政工干部成为军事干部的转折。”
年已九旬笔耕不辍他将革命生涯著书留给后人
襄樊战役后不久,谭笑林改任1营营长,并随大部队向北转移,离开了他战斗过的襄阳。
在后来的革命生涯中,谭笑林又相继参加了淮海战役、进军大西南战役等重要战事。1950年冬,他随部队入朝作战,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作出了贡献,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旗勋章。在朝鲜期间,谭笑林还幸运地与女战士蒋昭瑜喜结连理,成为革命伴侣。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谭笑林又服从组织安排,从军队转入国防部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国防建设中。他亲历了“两弹一星”的研制与成功,并为完成“三抓”任务(洲际导弹、潜地导弹、通信卫星研制和发射任务)殚精竭虑、呕心沥血。
无论在哪个岗位,无论在完成什么工作,谭笑林在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保持着一个习惯,就是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自己的经历。几十年来,他写下的日记和资料摞起来有半米高。
离休后,谭笑林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整理自己的手稿上。
据蒋昭瑜介绍,从上世纪80年代起,谭笑林就开始着手整理这些日记。即使是在2011年患肾病透析期间,他也没有停止这项工作。
2012年,谭笑林在自己92岁高龄时,决定将自己的毕生记忆整理成书。他在书的序言中这样讲述自己写作的初衷:“我愿意写这段回忆,主要是想借此向那些过去在同我一道战斗中英勇牺牲的和流血流汗的战友们,表达我对他们深切的悼念和怀念!倒下的,愿他们静静地安息;活着的,希望他们千万不要忘掉过去。”
可惜的是,书稿刚刚成形,谭笑林就在2016年因病离开了人世,享年96岁。
谭笑林的小儿子谭晓告诉记者,父亲去世前,最牵挂的事就是书还没有写成。在清醒的最后时刻,他还一再嘱咐谭晓:“这件事就交给你了,一定要帮我完成这个心愿。”
谭笑林去世后,蒋昭瑜和四名儿女决定一起完成老人的遗愿。在2020年谭笑林诞辰一百周年之际,这本名为《缤纷人生》的自传体回忆录正式出版。
建党百年前夕家人将他最后的牵挂送回襄阳
翻开《缤纷人生》,记者看到,在这本有100多个章节的回忆录里,仅讲述襄樊战役的内容就占12个章节。谭笑林通过“逐鹿中原——襄阳(樊)战役前奏”“攻破襄阳”“襄阳战役胜利”等篇章,详细讲述了他所亲历的襄樊战役,从他的视角记录下了那段让人难忘的历史。
蒋昭瑜告诉记者,虽然在襄阳停留的时间不长,但谭笑林在此后的一生中,始终对这座汉江之畔的美丽古城难以忘怀。晚年时,每每谈及这座充满历史和智慧的古城,谭笑林都充满神往,并多次表达出想回到襄阳再看一看的愿望。可惜的是,由于身体原因,老人这一愿望最终没有达成。
谭笑林还多次向家人、朋友表示,襄樊战役的胜利首先要感谢襄阳人民。在战争最困难的时期,是襄阳人民用手推车给部队送来了粮食、衣物,是襄阳人民的全力支持促成了这次战役的胜利。
正因如此,蒋昭瑜和儿女们商量后决定,把这部记录着襄阳解放史的手稿献给襄阳人民。
为了找到合适的捐赠途径,2020年9月的一天,蒋昭瑜通过114查号台打通了襄阳市委宣传部的电话。
接电话的人,是市委宣传部宣教科科长周晏安。当得知蒋昭瑜的身份以及致电意图后,她立刻意识到,老人所要转交的手稿,是一份极其珍贵、见证了襄阳解放史的历史物证,也是一份对襄阳人民的牵挂和信任。
于是,周晏安迅速将此事向市委宣传部领导汇报,并逐级上报给市委、市政府。
得知此事后,襄阳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极为重视。大家一致认为,谭笑林的手稿是一份十分珍贵的党史资料,更是一位参与了襄樊战役的老革命者对襄阳人民的深情厚谊,我们不仅要把这份牵挂和信任留在襄阳,更要让襄阳人民永远铭记谭笑林等为了解放襄阳抛洒过热血的先烈们。
今年4月,在襄阳市筹办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型音舞诗画《旗帜》主题晚会时,受市委宣传部主要领导委托,周晏安、《旗帜》总导演刘颖及本报记者一行前往北京,到蒋昭瑜的家中登门探望。
也是在这一次,晚会主创人员向蒋昭瑜表达了邀请她回襄阳参加《旗帜》主题晚会的意愿。蒋昭瑜和家人表示,他们盼望能回到谭老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将他的手稿赠送给襄阳人民。
今年6月27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到来之际,蒋昭瑜及家人终于来到了襄阳。
在襄阳的几天时间里,蒋昭瑜观看了大型音舞诗画《旗帜》,其中就有再现襄樊战役情景的讲述与舞蹈节目《涅槃》。他们还先后参观了西门登城突破口遗址、襄阳市烈士陵园、襄阳古城等地。
蒋昭瑜说:“这座历经革命烽火的古城,是老谭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今天我替他看到了这么美丽动人的襄阳城,我发自内心为他感到高兴。襄阳人民没有忘记为解放襄阳流下了血汗的英雄们。这是一座了不起的城市,更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6月30日上午,手稿捐赠仪式正式举行,蒋昭瑜代表全家人将《缤纷人生》手稿捐献给襄阳市委、市政府。作为回礼,襄阳市领导向蒋昭瑜赠送了广播剧《旗帜》文创光盘和由襄阳人民自发为蒋昭瑜制作的“襄樊战役”剪纸作品。
蒋昭瑜说,在建党100周年之际,这份手稿终于送到了襄阳人民手中,这对于谭老和全家人来说都有深刻的意义。手稿虽然送出去了,但是这段历史不能忘,她将继续向子孙后代讲述襄樊战役的故事,告诫他们牢记历史、向先烈学习,努力为党和国家贡献更多力量。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