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成长于不同的时代,却有相同的精神品质;他们专注于不同的领域,却有共同的价值追求。他们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己任,以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破解创新发展难题为目标,他们身上折射出的品质之美、精神之美,闪耀在襄阳大地,映照出新时代科技创新无限光明的未来——
湖北文理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杨正波
十年如一日开展科普工作,身体力行,开拓创新,大力培养“兴趣+能力”的科学少年。从2010年开始,杨正波就发挥专业优势,组建了“生活中的物理科普行”志愿服务团队,利用生活中的瓶瓶罐罐自主开发、创新设计,制作了水火箭、覆杯实验仪、空气炮等32套科普实验仪,创建了《玩转气球》《爱努力与不努力》《梦幻泡泡秀》等系列科普课程,利用节假日、周末到襄阳市科技馆、中国流动科技馆、中小学、社区等地开展科普活动,参加各类竞赛荣获国家级一等奖2项、三等奖6项,省级三等奖1项。2019年,杨正波荣获“创新追梦人”证书和“襄阳五一劳动奖章”。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四院42所一室副主任李爽
作为我国固体推进剂领域青年拔尖人才,李爽立志“燃烧青春”报效航天。他胆大心细,勇于担当,长期与高燃速推进剂这一最危险的“猛虎”打交道,研制的推进剂配方成功应用于我国多个先进型号中;他学以致用,甘坐冷板凳,解决了推进剂中两种剧毒、致癌关键原材料的替代问题,有力保证了型号研制进度,新材料成功应用于3个国家重点型号中,参与研制的“神舟”飞船逃逸发动机为航天员的生命保驾护航。他打破常规,勇于创新,研制出适用于舰船的某推进剂,显著拓展了应用范围,提升了推进剂的综合性能。他继承航天精神,不畏艰难,勇攀高峰,为国防事业贡献力量。
襄阳国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副总梁芳
爱国敬业,做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者;自主创新,做重大技术成果的创造者。梁芳一进公司就被委以研发中心副总的重任,负责公司所有项目研发的前期、中期、后期,以及国内外最前沿技术的检索分析,为项目全程研发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她带团队参与国家级重大项目“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线路智能健康管理及专家诊断系统”的大数据分析部分的研发,同时对项目进行总体规划及系统专利布局,使该项目具备申报“国家级城市轨道交通示范工程”项目的条件。由于在城市轨道交通方面的杰出贡献,梁芳获科技部、工信部等部委举办的中国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大赛优胜奖以及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湖北省创新方法大赛二等奖。
湖北江华机械有限公司科研所所长姜毅
心系国防铸利剑,不畏艰险攀高峰。姜毅长期从事武器装备的开发、研制工作,在武器开发研制等方面拥有独到的见解和创新设计。自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参与和承担了10多项武器装备的研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国防发明专利8项,发明专利4项……一项项科研成果见证了姜毅的艰辛付出,照亮了他不畏艰险、勇攀科技高峰的强国梦想。
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技术专家姜南
志酬蓝天,情寄航空。姜南是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技术专家,航空防护救生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航空学会会员,长期从事航空防护救生专业的预研、论证和型号研制工作,荣获国防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荣立4次集团公司个人三等功,其中2次预研三等功。申报专利8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表第一作者论文20多篇,第一作者国防科技报告17篇。2008年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参与过多个国防重点科研项目、民用飞机、国家航空救援体系等的论证工作。
襄阳市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善主
强化技术担当,以精益求精的技术描绘城市发展蓝图;矢志技术创新,以勇争一流的姿态塑造精品设计项目。作为一名城市规划师,刘善主充分发挥规划院开拓创新、争先创优的优良传统,在项目编制中积极探索使用大数据、GIS等新技术,先后承担了《中心城区老旧小区综合改造规划》《襄阳古城业态专项规划》《襄阳古城北街历史风貌复兴规划》等一百多项规
划编制工作。其中,在编制《襄阳古城保护与利用规划》过程中,刘善主带领设计团队利用国际上成熟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技术手段,对襄阳古城进行科学的历史环境分析、历史信息转换、历史城区评估,提出了保护、
控制、优化、重塑的要求与建议,并对古城风貌、功能、交通、公共空间、社区等提出了优化方案。该项目被评价为:襄阳古城历来编制的大量规划中最完善、最科学、最具有实际操作性的一版规划。
市第一人民医院副主任护师周玉梅
执着坚守写华章,潜心钻研攀高峰。从事护理工作27年来,周玉梅创新工作方法,率先在ICU开展了第一例由护士完成的动脉留置针穿刺技术;带领科室护理团队完成了襄阳市首例PICCO技术、襄阳市ICU内首例CRRT技术等,为科室危重病人的救治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技术保障;组建科研能力培训工作室,积极参与各级各类项目申报和科研活动,逐步提升护理人员科研能力并取得良好效果。
三年来,她积极参加襄阳市优秀自然科学论文评选,共获一等奖3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6个;带领团队积极开展护理类双新项目和创新项目评比,成功开展院级重点项目10余项、一般项目80余项;积极申报国家级及省市级继教项目,获批国家级继教项目10余项、省级继教项目20余项、市级继教项目20余项。
襄阳市中医医院副院长邹如政
汗洒科研路,情系中医药。从事中医药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0余年来,邹如政凭着对中医的执着和热爱,把青春、智慧和激情倾注于中医药事业。他牵头成立了襄阳市首家糖尿病患者俱乐部,开设了全市首家中医男科门诊。在临床工作中,他善于观察探索,积极发现和解决临床疑难问题,先后研制出治疗男性不育症的“生精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前列安丸”,治疗高尿酸血症的“降酸消脂胶囊”等纯中药制剂,临床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其中《糖尿病从肝论治》获得2000年湖北省第八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前列安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肝郁血瘀证120例临床观察》获得2011年襄阳市第十五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获得湖北省中医药科学技术二、三等奖各1项,襄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
南漳县寨子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青
科技赋能大米,做大农业品牌;衔接成果转化,引领企业转型。2016年,赵青注册并成立了“南漳县东巩寨子米种植专业合作社”,推广当地晶莹剔透、清香扑鼻、润滑可口,并且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及矿物质的大米。此后又注册“襄阳田园乐活米业有限公司”,集有机种植、生产、加工、销售、扶贫、有机文化发展于一体,将“东巩寨子”品牌打造成为湖北有机大米知名品牌、襄阳有机大米第一品牌。2017年,赵青与华中农业大学、武汉轻工业大学、湖北粮食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分别就品种研发、栽培技术、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数据化,签订了农副产品项目研究联合实施协议和技术开发合同等,并于2021年3月联合申报富镁红米研发、辐照改性后复合酶解的速溶米粉加工技术两项专利,目前已经通过初审。
襄阳市农技协联合会副会长邹涛
从一粒种子到一个产业,用科技打造山药全产业链。2003年,邹涛在卧龙镇种植山药期间,通过不断改进种植技术和品种,山药产量从2003年以前的每亩1500公斤至2000公斤增加到每亩4500公斤至5000公斤。此后,注册“襄阳山药”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实现了襄城区地理标志“零”的突破。2017年,邹涛建立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专门进行山药特色系列食品深加工,包括山药粉、山药干、山药保健酒、山药面条、山药曲奇、山药果仁酥、山药小麻花、山药脆片等十几种山药产品。通过山药三产融合,带动当地山药种植户每亩增收3000多元,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增绿做出了贡献。
市科技馆暑期推出“小小志愿者”系列活动
本报讯(通讯员宋晓青
全媒体记者杨洋)7月2日,记者从市科技馆获悉,暑假期间,襄阳市科技馆为全市的青少年儿童准备了“小小志愿者”“明星讲解员”“科技馆探险记”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广大青少年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7月13日至8月8日,襄阳市科技馆(樊城区新华路21号)将开展“小小志愿者”活动,征集30名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热忱的社会奉献精神的青少年儿童,让他们在科技馆展厅为观众提供展品知识讲解、引导参观等服务。
市民可进入科技馆官方网站,在首页点击“科教活动”—“科普活动”进行预约报名;或者关注襄阳市科技馆微信公众号,进入“学天下智”—“科技馆小程序”进行预约报名。
“明星讲解员”则是在“小小志愿者”活动基础上开展的优秀小志愿者评比活动,参赛志愿者可自选一件展品进行脱稿讲解,讲述其原理及应用。该活动旨在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和自我表现力。
此外,从7月13日至8月30日,市科技馆每周三上午特别推出“科技馆寻宝记”、每周五上午推出“展品知识你问我答”等趣味活动,在活动时间内前20名青少年儿童按照游戏规则完成任务,即可获得精美礼品。
市科技馆推出“酷学酷玩”系列公益课堂
本报讯(通讯员刘楚
全媒体记者杨洋)7月5日,记者从市科技馆获悉,暑假期间,襄阳市科技馆准备了五个线下课程和一个线上微课程,丰富我市广大青少年儿童的暑期生活,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据悉,7月12日至23日,襄阳市科技馆将在樊城区新华路21号分时段、分年龄开展少儿食育课堂(6—12岁)、魔方训练营(6—12岁)、积木机器人(5—8岁)、神奇的剪纸(8—12岁)、电子制作课(10—14岁)等五个线下活动。
为保证教学效果,每期人数控制在20人以内。市民可进入科技馆官方网站,在首页点击“科教活动”—“科普活动”进行预约报名;或者关注襄阳市科技馆微信公众号,进入“学天下智”—“科技馆小程序”进行预约报名或者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科技馆小程序”预约报名。
从7月5日起,市科技馆还将在市科技馆视频号、抖音号等平台每天推出1期学生营养与健康科普微视频(每期1分钟左右),传播营养健康科普知识,推广合理膳食理念,提高校园营养餐知晓率,培养学生积极的饮食营养情感态度,养成学生可持续的健康饮食习惯。
万洲电气发明工业智能优化节能系统实现生产线节能3%至30%
本报讯(通讯员熊海娟
全媒体记者杨洋)6月28日,记者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万洲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洲电气)智能优化节能系统相关的发明专利“一种工业生产线故障诊断系统和方法”获得授权。该系统可以及时诊断大型工业生产线上的故障,通过模糊诊断知识库中知识的自学习和人工修改,提高了故障诊断的准确率,进一步降低了工业生产线的能耗水平。
当前,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在我国,工业是能源消耗大户,能源消耗量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70%左右。因此,发展一条以智能化生产体系为支撑,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资源节约型循环经济为目的的新型清洁生产道路迫在眉睫。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工业智能优化节能系统的功能基本停留在“能耗监测与自动抄表”的层面上,系统只采集企业的能耗数据,而对影响能耗的生产工艺、生产运行管理等关联因素的数据并未采集,这样就严重影响系统的整体分析效果,无法定位影响能耗的关键环节及问题所在。
此外,市面上的一些系统很难与现有的工业控制系统对接融合,导致系统只对能耗“管理”而不“控制”,无法将用能单位运营活动中产生的能源流(能源产供销存用数据)、制造流(运营活动中关联的生产与工艺数据)、价值流(运营成本、单位能耗产生的价值)、设备状态流(运行健康状况、开机率、设备生命周期)、信息流(生产管理业务流程)等数据聚合管理,形成“数据采集—数据综合监测与聚合分析—策略执行与控制”的闭环聚合管控模式,影响系统的运行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的故障诊断质量不高、效率较低从而导致工业生产线能耗增加的技术问题,万洲电气开展了工业生产线故障诊断系统和方法的研发。
此项发明包括综合监控子系统和专家服务子系统。其中,综合监控子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和能源实时监测模块,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对能源数据与生产数据进行采集、计算、传输,能源实时监测模块用于对各能源介质管网及能源消耗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分析;专家服务子系统包括特色分析诊断模块和节能优化控制模块,所述特色分析诊断模块分析生产中每个环节的能源使用状况,所述节能优化控制模块用于将所述能耗数据与管理数据进行整合,进行节能优化,从设备运行、生产工艺、管理策略三个层面提供系统节能解决方案并提供远程在线节能服务,最终实现用户整个生产线节能3%至30%的目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