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我市全域双拥创建开启全国双拥模范城新征程

2022年0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襄阳日报

孙修廷 赵厅 陈伯承文/图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人民军队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不朽功勋,是保卫红色江山、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柱石,也是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强大力量。

军爱民,民拥军,是襄阳这片红色热土的光荣传统。战争年代,广大军民携手并肩,浴血奋战,结下了牢不可破的血肉情缘;和平时期,全市人民不忘铁军精神,军地之间、军民之间结下了休戚与共的鱼水深情。

近年来,我市党政军民齐心协力共创双拥模范城,着力构建立体式、常态化、群众性的大双拥工作格局。襄阳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谷城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县,实现“一城一县”历史性突破,老河口被命名为全省双拥模范城。

2021年是新一轮全国、全省双拥模范城(县)创建活动开局之年,我市以开局即冲刺、首战即决战的作风姿态,科学规划双拥工作,统筹部署双拥活动,积极推动双拥创建,在全省率先推行全域双拥创建,为驻军建设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巩固发展襄阳军政军民团结新局面,为奋力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打下坚实基础。

全域双拥创建让军地钢铁长城坚不可摧

军民同心谋发展,军地合力固国防。

全域双拥创建,让军地团结的钢铁长城始终矗立在汉水之滨。市委、市政府、襄阳军分区将双拥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纳入驻襄部队政治工作重要内容,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印发《襄阳市全域双拥创建四年行动方案》,细化创建要求,明确责任主体,实行动态管理,该方案被省双拥办转发全省推广。出台《襄阳市双拥创建奖补实施方案》,对市区范围内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驻军单位及官兵开展的有特色、有影响、有实效的双拥活动实施“以奖代补”,调动各界参与双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基层基础建设,为军人军属打造优质服务阵地。建成全国示范型服务中心(站)38个、三星级以上服务中心(站)719个,打造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市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提档升级“老兵之家”。在全省率先建设襄阳军人荣誉厅,成为我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老河口市将双拥全域创建项目纳入城建计划,建设双拥主题公园。襄城区积极开展双拥示范社区建设,打造双拥工作基层示范平台。宜城市开展红色蜂巢“1+6”行动,健全基层双拥工作组织和服务网络。

政务服务改革,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大力推行涉军服务事项“一事联办、一窗通办、一网通办、上门代办”,努力让服务对象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一次就办成。“军人退役一件事”已纳入全市重点“一事联办”三个事项之一,被确定为全省唯一试点,年底前将在全省定标推广。下一步,我市还将试行“无审核网办、无申请送办、无往返帮办、无委托代办”,进一步增强广大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的尊崇感、获得感、归属感。

营造尊崇氛围“光荣之家”更光荣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近年来,全市上下关注国防、支持双拥、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愈加浓厚。

市委、市政府、襄阳军分区联合主办“永远跟党走”襄阳市庆祝建军94周年特别节目,运用短片、讲述、音乐、情景、舞蹈、歌唱、访谈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新时代中国军人的忠诚、使命与担当。

市“四大家”领导带队走访慰问驻军和边海防官兵,2021年上半年我市送达慰问物资和慰问金价值共计1013万元,感谢他们为襄阳建设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传递党委政府和襄阳人民对军人军属的关心关爱。敲锣打鼓为1388名立功受奖官兵家庭送喜报,发放奖励52万余元,突出仪式感和尊崇感。

举办襄阳市第二届“八一拥军节”,协调万达、好邻居等57家商场超市门店以及隆中、唐城等20家知名景区,为全市现役军人和退役军人提供购物打折、免票游玩、绿色通道等优先优待服务,进一步营造浓厚的拥军崇军社会氛围。

《襄阳市五向发力推动双拥共建谱新篇》入选退役军人事务部出版书籍《退役军人工作创业发展100例》,是全省唯一入选的地方工作经验。

为更好展示双拥成果,营造拥军崇军氛围,我市拍摄双拥公益广告,创作双拥主题歌曲,在襄阳东高速路口设立大幅双拥宣传标识,深入“红军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南漳县设立3块永久性大型双拥宣传牌,刷新双拥宣传标语2000多条。枣阳市走进驻军营区宣传退役军人保障法和优抚安置政策。谷城县开展“烽火·青春老兵情”主题爱国主义公益宣传活动。

落实双拥政策拥军支前+爱民如亲

每一寸土地都见证着动人的拥军故事,每一个角落都高唱着军民鱼水情的欢歌。

多年来,我市将服务备战打仗列为拥军工作重中之重,为驻军解难题、为官兵办实事。全面落实各项双拥政策,切实保障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

研究制定拥军支前军地协调机制,配合做好国防潜力调查。落实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制度,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资源,实现双拥工作平台共建、责任共担、成果共享。

把驻地当故乡,把人民当亲人。襄阳军分区、95980部队等驻军单位采取帮建组织、帮建设施、帮建教育、帮建产业等措施,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991医院多次开展“联勤军医老区行”“军民鱼水情

和谐一家亲”义诊巡诊活动,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诊疗服务。空军某部设立助学基金,每学期资助多名烈士和因公牺牲军人贫困子女直到高中毕业。武警官兵积极配合地方开展抢险救灾、应急处突等任务,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把军人当恩人,把老兵当贵宾。认真落实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军人立功受奖奖励、随军家属专项招聘、军人子女教育优待等法规政策,解决官兵后顾之忧。研究制定《湖北省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基本优待目录清单》落实意见,为20万余户“光荣之家”提供更多样、更便利、更实惠的优先优待服务。

老河口市修建双拥国防公路,为随军家属上门注射新冠疫苗,对参加台海战训的部队官兵进行专项慰问。枣阳市协调帮助官兵解决体检和就医问题。南漳县为武警部队训练大棚增设配套设施,协调解决新移防部队征迁问题。保康县投入资金解决驻军训练场地、环境绿化及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谷城县印发军地结对共建工作方案,建立拥军支前“3+1+2”机制和拥政爱民“1+2”机制。东津新区为辖区部队购买电视、栽种树苗、建立流动书屋。

升级服务保障让军人安心、退役军人暖心

我们的部队官兵是人民子弟兵,我们的退役军人是有召必回、有战必胜的先锋力量。

关爱帮扶现役军人和退役军人,让军人安心,让退役军人暖心,社会各界责无旁贷。

我市发挥市县两级关爱退役军人协会、退役军人关爱基金作用,全力帮扶援助困难军人和退役军人家庭。2021年上半年发放优抚对象抚恤补助1.25亿元,解决看病难、住房难、生活难、就业难10925人次。组织爱心企业捐款捐物、定向招聘、结对帮扶,组建女子特工队提供心理疏导、法律咨询等特色服务。退役军人事务、住建、人社、民政、教育等部门积极为退役军人争取低保、退休、公益性岗位、公租房、子女教育优待等权益。

在全省率先开展退役军人春季招聘月活动,直播带岗收看量超过90万人次,帮助1263名退役军人达成就业意向。上半年全市举办退役军人线上线下招聘会47场次,提供就业岗位88216个,组织退役军人教育培训758人次。

挂牌成立襄阳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地,认定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承训机构17个,搭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信息平台,评选襄阳市“退役军人创业之星”,组织军属和退役军人参加“战友杯”大赛,帮助广大退役军人实现安业、稳业、乐业。

襄城区、南漳县春节前为优抚对象、军人家属、退役军人发送慰问短信近2万条。高新区开展“带上一封慰问信,送上一份慰问金,说上一句贴心话”活动。谷城县完善优抚对象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服务体系,19家医疗救助定点医院覆盖所有乡镇。

退役不褪色,为民再建功。全市共成立2153支“张富清老兵志愿服务队”,各级服务中心(站)积极引领退役军人参与党史学习教育、国防动员、社会治理、文明城市创建、乡村振兴、应急救援等活动,展现军人服役保家卫国、退役服务为民的时代风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新征程已经壮丽开启,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

我市将进一步大力弘扬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巩固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满腔热忱地为广大官兵排忧解难,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磅礴伟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