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多元共治营造“和谐边区”

2022年0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襄阳日报

通讯员 襄公宣

全媒体记者 黄金晶

实习生 黄淑怡

地处襄阳、荆门、宜昌三市交界处,辖区面积431.4平方公里,含24个村(社区)……这个“口子镇”的治安复杂情况可想而知。

坐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鸳鸯之乡”“中国古山寨文化之乡”“中国景观村落”等六张“国牌”……这个“湖北旅游名镇”,对平安、和谐有着更深切的渴求。

近年来,东巩派出所厚植深耕“美丽山区”“平安景区”“和谐边区”警务实践,推行“六融六合”农村警务模式,全力打造忠诚警队底色、时代警哨本色、平安警盾基色、民意警务亮色“四色”新时代“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数据显示,东巩派出所辖区已连续10年无命案及重大刑事案件发生,先后被公安部命名为“一级公安派出所”、被省公安厅授予“全省公安机关群众满意的单位”“全省公安机关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成绩突出集体”等荣誉称号。

融合力量多元共治

“微调解”调出“大和谐”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基层治安形势日趋复杂。而“枫桥经验”所蕴含的,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经验。

在南漳县东巩镇,东巩派出所通过“六融六合”,把各种社会力量融合到社会治理中,用“微调解”调出了“大和谐”。

“六融”,警务工作融入基层党建、民生、调解、自治、普法、群众中;“六合”,群众参与合力采集基础信息、合力收集社情民意、合力管控特殊群体、合力消除安全隐患、合力调处矛盾纠纷、合力宣传安全防范。

东巩派出所副所长陶茂国参警37年,在东巩工作了25年。因为看中了他人脉“广大深”、处事“公道正”的优势,2019年下半年,所里以他为主成立了“老陶议事室”,并吸收3名村(居)法律顾问轮驻、36名人民调解员随驻、4名法官预驻,打造起治安调解、人民调解、诉前调解“三调合一”的调解“旗舰店”。

与议事室相辅助的,还有治调主任“跟班学习+提升能力”工作模式。这一工作法既缓解了派出所警力不足的现实矛盾,又让基层治保干部熟悉法律知识,成为不折不扣的“编外警察”。

2017年以来,东巩镇陆坪村村民陈某、熊某因怀疑邻居余某故意打农药导致自家玉米秧发黄,3家人的矛盾越结越深。2020年6月上旬,陆坪村治调主任李传银再次接到了陈、熊两家的投诉。他向“老陶议事室”求助后,陈某娘家、王家畈村治调主任郭集扬赶来帮忙,和社区民警、农技专家一起参与调解。

经鉴定,玉米秧发黄是种植不善造成,并非有人打药。但当事人仍然不肯罢休。

为彻底打消当事人心中的疑虑,郭集扬在玉米地旁摘了一条黄瓜,没洗就吃了下去:“你看,这要真打了药,我咋会吃?”郭集扬和陈某是亲戚,他的这一举动,让陈某无法不信服。

为彻底解决此事,东巩派出所随后又请专家现场指导两家人的玉米种植。这起矛盾终于化解。

2019年以来,辖区各村(社区)治调主任主动参与调解各类纠纷616起,结案率达98%;全镇预防“民转刑”案件43起,近3年警情量、发案数持续下降。

为了进一步壮大人民调解力量,东巩派出所还引导成立“东巩义警”“三贤文化理事会”等4支志愿服务队伍,参与扶贫帮困、巡逻防范、文保公益、邻里守望等活动。

通过多种方式的融合,东巩派出所充分激活了乡村“熟人社会”的传统治理资源,构建起了组、村、镇三级联动,“礼+法+情”融合多元的调解格局,让“治安我担、平安我创、成果我享”的治理新格局蔚然成风。

聚合力量联防联控

“口子镇”建起“最稳边界”

东巩镇地处“三市六镇”交界,辖区有20个村与荆门市、宜昌市和我市的宜城市接壤,边界全长143公里,治安形势十分复杂。然而,当记者在这里采访时,一些村民笑言:“我们这里安全得很,一个地方有事,三个地方帮忙!”

自2018年起,为了破解边区地域广、边界防控难等难题,东巩派出所在辖区推行起“边界联防联控联协”机制:在东巩镇昌集、口泉、苍坪、祝家湾4个交界村设立“平安边界办公室”,同时与荆门东宝、宜昌远安及当地6个派出所成立边界联防领导小组,组建5至10人联防巡逻队,实现三地治安联防、案件联办、纠纷联调。

今年5月,东巩镇苍坪村有一农户家养殖的3箱蜜蜂被盗,价值1000多元。接警后,东巩派出所立即将情况通报给邻近的东巩镇易畈村、荆门市栗溪镇大泉村、宜昌市长荣村等地,提醒村民加强防范。

所长刘军说:“虽然这起案子的案值不大,但嫌疑人还在流窜,不能让更多农民遭受损失。”

与此同时,派出所迅速在周边主要路口设卡拦截可疑车辆,并协同宜昌、荆门警方开展排查。仅5个小时后,2名涉嫌盗窃的犯罪嫌疑人就在荆门市栗溪镇被抓获。

一地发案、三地联防。三地警方的聚合发力,仿若架起了一张“天罗地网”。

2019年以来,“三市六镇”派出所共召开协作会12次,互通警情、社情信息152条,化解矛盾纠纷21起,查破刑事治安案件11起,共同打造起“和谐边区”。在这个三市交会之地,已多年未发生重大刑事案件。

如今,襄阳市还计划投入20万元在东巩镇苍坪村建立“三市六镇”边区警务中心,在周边村镇12个交界路口安装智能“卡口”,形成环镇“智慧包围圈”。未来,这个曾经的“三不管”将变成平安链条上最牢靠的一环。

贴合需求创新服务

“小警务”赢得“大民心”

东巩镇辖区群山环抱,辖区内的居民多在山上分散居住,平时出门办事极为不便。

如何才能用最贴合群众需求的方式,为他们提供服务?解决这一问题的转机,是一个装满“警务”的背包。

刘军告诉记者,实行“背包警务”的初衷,是让民警的每一次下乡都“物尽其用”——既然去一趟不容易,就把群众需要办的事都办完。

于是,所里开始实施“出门一把抓、进门再分家”的工作方法,让民警每次下乡都把当地群众需要办理的事项记录下来,回到所里再分工完成。

随着工作的推进,“背包警务”从最开始的只是记录办理事项,拓展到提供证件办理、送证上门,再拓展到入户走访、法律宣传、信息采集。

如今,一个小小的警务背包里已经能“装”下户籍办证、服务群众、入户走访、日常管理、安全防范宣传等七大项警务工作。

截至目前,东巩派出所“背包警务”的服务范围覆盖了辖区21个行政村、3个社区,使3.5万多名群众享受到在“家门口办事”。

要构建以民意为导向的枫桥派出所模式,就要牢固树立“警务围着民意转、民警围着百姓转”理念。

聚焦农村交通安全短板,东巩派出所年均组织交通安全宣传“五进”活动20余次、“两站两员”交通安全劝导30余次,查处一般违法行为279起,道路交通安全整治成效显著。

建立执法活动常规范、警情处置常实训、瑕疵案卷常评析“三常”机制,东巩派出所根治执法“顽症”,2019年以来群众对派出所执法满意度100%。

支撑“山区”建设“主线”,东巩派出所对企业开展法治体检送安心、排查隐患送安全、化解纠纷送安定、打击犯罪送安宁,开展重点流域“禁捕退捕”、严打非法开采,切实保护“美丽山区”。

护卫“景区”发展“航线”,东巩派出所全力以赴为旅游兴镇保驾护航,依托遍布景区的95个“慧眼”,确保突发警情处置“随叫随到”、救助救援服务“随时随地”。

东巩镇党委书记何大福说:“东巩派出所以‘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为契机,融合多方力量实现多元共治,聚合多方资源打造‘最稳边界’,贴合群众需求开展警务服务。通过一个‘合’字,对枫桥经验作出了符合地方实际的解读,写出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东巩样本’。”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