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我市今起正式启动“西医学习中医”培训工作

2022年0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襄阳日报

张莉 李兴会 

根据市卫健委的统一安排,7月30日起,我市正式启动“西医学习中医”培训工作,首期计划培训230人,主要培训襄阳市中医医院、襄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和谷城县中医医院符合条件的人员,其他符合条件且愿意参加培训的人员将参加以后的培训,市卫健委根据报名和首期培训情况确定适时开展第二期及以后的培训。

据了解,开展“西医学习中医”培训是市卫健委根据《省卫生健康委关于组织开展“西医学习中医”培训工作的通知》要求和《湖北省西医人员学习中医培训大纲》具体安排,并结合我市实际,请示省卫健委同意后进行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增加全市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人才数量,提高西医临床医师中医药理论素养和业务技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

培训对象。“西医学习中医”培训对象为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中具有临床类别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年龄在50岁以下的临床医生。

培训计划。市卫健委拟用2—3年时间,对全市符合条件且愿意参加培训的人员分期分批进行全覆盖培训。

报名及培训方式。“西医学习中医”培训采取个人自愿报名、工作单位审核确认、市卫健委审核确定的方式。培训由市卫健委主办,襄阳市中医药协会承办,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相关单位协办。培训采取集中学习与业余学习相结合,集中授课根据疫情防控要求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方式进行。

师资。我市“西医学习中医”培训师资从省卫健委明确的培训基地遴选。首期培训由湖北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负责组织其大学相关教授等师资授课,负责实施线上教学系统的落实管理,开展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与指导。

培训内容。分为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两个阶段,每期培训期限为2年。

理论学习时间为18个月。理论现场培训地点由市卫健委根据培训当期参加培训人员和协作培训单位等情况确定。理论学习内容包括6门必修课、2门选修课,具体课程、学习课时要求按《湖北省西医人员学习中医培训大纲》规定执行。

首期培训采取集中线上授课和线下授课、指导及平时自学相结合方式,必修课共1133学时,其中集中辅导授课408学时、自学725学时;选修课共240学时,其中集中辅导授课80学时、自学160学时。线上线下集中授课共计488学时(具体情况可结合实际适当调整),自学885学时。课程教学质量控制和学员考试管理由湖北中医药大学负责,襄阳市卫健委和各地各相关单位协助。每周三、周五19:30至21:10线上授课,每月选取一个周末(两天)邀请中医药大学老师来我市线下授课和集中答疑。线下授课地点在襄阳市中医医院、襄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和谷城县中医医院轮流进行。

理论学习内容包括6门必修课,具体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中医内科学》;选修课2门,为便于集中授课和管理,经征求多方意见并结合实际需要,我市此批培训统一选择《中医急诊学》《中医推拿学》。具体课程设置由湖北中医药大学按照省卫健委“西医学习中医”培训工作要求拟定,经协商确定后发布实施。

临床实践。临床实践时间为6个月。在襄阳市辖区内符合临床实践条件和要求的医疗机构进行。具体临床实践机构由各地各单位申报,市卫健委组织专家审核确定。每名学员在临床实践期间至少应轮转3个中医临床科室,包括中医内科、针灸科及相关专业科室,每个科室轮转时间不得少于1个月。首次培训人员临床实践分别在襄阳市中医医院、襄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谷城县中医医院等医院相应科室进行。

考核。培训对象完成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后,均需参加理论和临床实践考核。理论考核由襄阳市卫健委和湖北中医药大学等统一组织实施。集中授课理论学习参与率不低于80%,理论考试成绩不少于80分。临床实践单位的带教教师和科室负责人,对临床实践对象出勤情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等内容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进行评定。临床实践期间无故缺勤累计达四分之一以上者为不及格。对于理论与临床实践考核均合格者,经襄阳市卫健委汇总后报省卫健委,由省卫健委审核、颁发西医人员学习中医知识结业证书。

待遇。学员在培训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各地各单位要结合实际支持鼓励本地本单位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培训,对于积极参加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的人员给予必要的经济和精神奖励。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