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杰全
媒体记者 宋敏
进入夏季,流水镇的黄桃、李子、西瓜轮番上市,村庄间四通八达的水泥公路上运输车辆络绎不绝。如何让果农得到最大收益?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流水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创新销售路径,不断升级农产品销售战略,总结探索“四点联动”模式,助推越来越多的特色农产品走出流水镇,走进千家万户。
夯实对接市场的基础点
流水镇以“农户+合作社+批发市场(超市)”的模式,由党员干部带头前往广东瓜果市场与经销商对接,打开外地瓜果销售市场。“党员干部多走一步,群众就少跑点路,流水镇的农产品就多走进一家。”流水镇黄岗村党员黄家财高兴地说。目前,流水镇有140多名像黄家财这样的瓜商代言人,将流水西瓜推销到全国各地。
除了传统销售、网络销售,面对数字化转型趋势,流水镇采用“农户+电商”模式,全面推进电商产业发展,将原襄南废弃厂房改建成流水镇电商产业园,吸引飞尝果蔬、农家小二生鲜、果好思味等5家本地创业网店进驻,以销售桃、李、梨、石榴、蓝莓、红薯等本地特色农产品为主。
同时,流水镇以电商营销赋能新零售,实现线上线下全网全渠道销售。从今年5月至今,仅当季水果就售出超过35万公斤,总销售额已突破200万元。
与此同进,订单销售也成为流水镇一大销售模式。
初夏时节,刘台村3000亩有机稻进入插秧期。此时,刘台村已经和湖南隆平好粮网络有限公司签订了农业订单,积极引导群众采取“订单种植+市场收购”的农业经营发展模式,连片开发有机稻生产基地,为农产品生产销售保驾护航,让订单农业托起农民的致富梦。
突出引进市场主体的发力点
作为农业大镇,流水镇重点引进嘉博文、京瑞、专家站等主体,为农产品在土壤、品种、技术上提供三重加持,以发展产品力为核心,奠定市场领先基石,不断提高流水西瓜品牌的影响力。
为实现耕地质量快速提升,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走循环再利用之路,把餐厨废弃物、畜禽粪便、秸秆、食品加工废弃物等有机废物转化为养地产品,用于地力提升、土壤修复。流水镇农户通过施用绿鑫公司的沼肥及嘉博文公司的配肥,不仅提升了耕地质量,种植出个大、味美的有机瓜果,还实现了品种优化、管理统一。
湖北京瑞通达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对流水西瓜、蔬菜等实行统一优良品种、统一工厂育苗、统一栽培管理、统一品牌包装、统一订单销售的“五统一”产供销模式,为农户提供优质、适种品种,如特小凤、黄小仙、黑美人和麒麟等,通过多品种搭配、规模化种植的产业发展思路,围绕市场不断促进品种升级迭代。
技术支撑,解决难题。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消费市场的变化,宜城林果产业迫切需要进行提档升级。在流水镇安宁生态产业园成立的林果产业专家工作站,汇聚了华中农业大学科教与人才等优势,为农民在瓜果蔬菜上提供优质品种、新型栽培、高效管理等,同时做好产业示范点建设,辐射带动更多人致富,助推流水产业振兴。
探索多措促增收的突破点
今年3月初,黄冲村党支部书记王朝富带着黄冲村绿野有机稻样品,邀请浙江省环保厅工作人员试吃,在打开电饭煲时,稻米颗粒饱满、味道醇香。在品尝到黄冲村绿野有机稻后,5月份浙江省环保厅就采购了第一批绿野有机稻米1吨,销售额达2万元。
为了解决农户西瓜销售问题,莺河村党支部书记李永成带上莺河特色西瓜品种在外跑市场。李永成联系到葛洲坝宜城水泥有限公司工会,销售特色西瓜600箱,推动莺河村农产品销售,减轻农户销售压力。
为解决种植户农产品存放问题和经销商的储存需求,流水镇依托扶贫项目建设4座冻库,可储存1200吨农产品,解决农户与经销商困难,促进瓜果产业发展。
种植户李劲松说,在使用冻库以后,当天卖不出去的油桃拉到冻库储存,这样既可以延长销售期,又可以增加收入。
通过打通销售渠道、优化环境、技术创新,流水镇多点发力,让流水镇特色农产品在产业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让更多外地消费者品尝到流水镇特色农产品。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