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21年第二期“襄阳好人”榜

2022年0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襄阳日报

本报讯(通讯员代丽思 全媒体记者孙修廷)7月4日,记者从市委文明办获悉,为积极引导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市委文明办组织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经各县(市、区)委文明办和市直部门推荐,市纪检、公安等部门审核,市委文明办评委会评定,目前,2021年第二期“襄阳好人”评选结果揭晓,共10人上榜。

助人为乐类3人:老河口市一中退休教师蒋承良、襄城区欧庙镇康湾村村民康偲、襄阳市同和医院医生张祖圩。

见义勇为类2人:湖北广电网络襄阳分公司樊南四区网格经理姬啟超、樊城区王寨街道七里桥社区居民杨诚。

敬业奉献类3人:保康县应急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伍兴章,南漳县武安镇白龙中心小学教师魏德奎、枣阳市邮政分公司投递员檀华兵。

孝老爱亲类2人:保康县过渡湾镇鸿兴园村村民王相银、谷城县五山镇田家河村村民丁学彩。

市民可通过“文明襄阳”微信公众号参与每月好人投票,若有好人线索也可添加“文明襄阳”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或与市委文明办联系,电话:3515183,邮箱:xfxck@163.com。

蒋承良:

以平凡书写不凡

自1999年退休后,蒋承良始终坚守在关爱、教育、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第一线,呵护留守生、帮扶贫困生、规劝网恋生、咨教心困生。他与18名亟须呵护的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先后帮助1000余名青少年疏导心理问题。他把稿费、退休工资节余积攒起来,共筹措资金2万余元,资助了97名贫困学生。

偲:

“狠心妈妈”有大爱

“80后”“狠心妈妈”康偲看似“狠心”,却柔情满心。2014年,康偲的第一个女儿因病去世后,她把孩子的遗体捐献给医院,用以科学研究。2021年4月,康偲的第二女儿因病医治无效去世,她再次做出选择,捐献女儿的1个肝、2个肾、2片眼角膜。目前,这些器官都已成功移植且正常发挥功能,挽救了1名肝衰患儿、2名肾衰患儿的生命,并帮助另外2名患儿重见光明。

张祖圩:

志愿服务暖人心

13年来,张祖圩一直利用业余时间做公益,参加志愿服务活动2500多个小时,参加救护培训活动300多场次。他每月定期参加助残活动,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需要帮助的人。每年寒暑假,他都会组织200多人次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假期志愿服务活动。同时,他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活动,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行列,签署器官捐献协议。

姬啟超:

奋勇救火除险情

5月12日上午9点30分左右,姬啟超检修信号时发现樊城区建华路一单位家属院1楼一住户家里冒出滚滚浓烟,他三步并作两步冲至门前大声呼喊敲门,并与70多岁的房主一起察看失火原因。原来是住户在卧室里用取暖器烘烤被褥,由于取暖器靠被褥太近,人又离开了现场,导致被褥被烤着。姬啟超第一时间把住户家中的电源切断,随后冲出去把楼栋灭火器拿进屋,和随后赶来的物业人员一起对冒烟的火源进行扑救。经过努力,火被迅速扑灭。

诚:

纵身一跃勇救人

3月20日下午,杨诚在月亮湾公园散步时,突然听到有人大声呼叫:“有人落水了!快救人!”杨诚循声望去,只见距岸边三四米的河面上,一名女孩正剧烈挣扎,情况万分危急。杨诚毫不犹豫纵身跳进冰冷刺骨的河水里,拼命拽紧女孩的胳膊,使劲把女孩往岸边拉。最终,在岸边群众及保安的共同努力下,女孩被救上岸。

伍兴章:

矿山安全守护者

2007年起,伍兴章就坚守在监管任务最重、工作条件最苦、责任压力最大、事故风险最高的矿山安全监管岗位上,每年超过200天奔波在矿山、矿井,每天至少要走15公里路,累计路程比绕地球赤道一圈还要长,以致他的半月板陈旧性撕裂。他执法严格,决不容许不顾工人死活的人逍遥法外,每年排查整治矿山安全隐患不少于3000条。他善于琢磨,敢于创新,实行矿山规范开采,推进标准化建设,经过多年努力,将原来的矿山事故重灾区打造成为省、市管理示范区,创下了矿石产量5倍增长、事故指标持续下降的业绩,以及连续16年无较大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2018年6月以来“零死亡”的记录。

魏德奎:

托起孩子求学梦

1986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魏德奎一直在白龙中心小学所属乡村教学点工作,其中在望家冲村教学点工作32年。望家村教学点学生人数经历了由40多人到6人的变化过程,无论学校人数多少,魏德奎都始终坚持做好“班爸”,尽到“班爸”的职责。课堂上,他是教师,为学生传授知识,批改作业;课堂下,他是生活老师,指导学生洗漱,为学生生火做饭。“我是一名乡村教学点的教师,教书育人是我的职责,如果我放弃教学点工作,身边的学生家长就要送孩子到10公里外的学校去读书,接送太不容易了。”

檀华兵:

邮递路上“活雷锋”

16年来,檀华兵没有延误一个班期,没有丢失、延误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到百分之百。除了是“邮递员”外,檀华兵还有许多“副业”:帮助邮路上的乡亲们代交电话费,给乡亲们在外地上学的孩子代寄钱财,为不识字的乡亲们主动读信、代写信。贴心换来真心,檀华兵被群众亲切地称为邮递路上“活雷锋”。

王相银:

自强不息战贫困

王相银全家五口人,他本人左腿伤残,妻子和女儿均双目失明,叔叔年老体弱、重度智力障碍,儿子现在保康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读高一,家庭重担都压在了他一个人身上。尽管如此,王相银对家人始终不抛弃、不放弃,照顾妻子和儿女,赡养叔叔,对生活充满信心。他抢抓国家政策机遇,2021年发展烟叶10亩,养殖生猪5头,全年收入可达5.5万元。靠着坚强的毅力和勤劳的双手,他把曾经的苦日子过成了如今的甜日子。

丁学彩:

柔肩撑起苦难家

2004年,丁学彩带着5岁的儿子和付正春及付正春5岁的女儿组合成一个新的家庭。2014年,付正春不幸出车祸导致生活不能自理。从此,丁学彩一个人照顾丈夫的生活起居,负担两个孩子的学习、生活费用。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凭着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在她的精心照料下,丈夫的病情逐渐稳定。目前,儿子已从部队退役,即将奔赴工作岗位,女儿在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习,一家人的生活越过越有盼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